2020文化原创榜 | 原创生生不息

南方周末
+ 订阅

全文共2804字,阅读大约需要7分钟

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正在成为创作者,创作的边界也开始变得模糊。海量的图像、音视频铺天盖地向大众涌来,由此催生出的崭新的流行文化形态,正冲击着长久以来稳坐金字塔尖的经典美学范式。

南方周末文化原创榜不仅仅是一份榜单,更是我们对过去一年中国文化现场的观察报告,旨在鼓励原创精神和年轻的创作者,同时记录文化进程、对抗时间流逝,这层意义在2020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我们自身即身处巨变的时代。

过去十年,中国的文化产业经历了狂飙突进式的发展,以数字媒介为依托的大众文化势如破竹,在节节攀升的数据中、在快速更迭的新生事物和观念中,创造了一轮又一轮资本的神话和网络嘉年华。

近两年,中国的文化产业也诞生了众多激荡人心的时刻: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超642亿元;2020年,尽管票房缩水了三分之二,中国仍超越北美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票仓。各大短视频直播平台自2016年陆续横空出世后,以破圈之势横扫互联网。2020年半年内抖音的创作者增加了1.3亿,电商直播成为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

我们被纷繁复杂的文化产品吸引,被新鲜沸腾的文化潮流刷新认知,也在主动或被动地参与着未来文化的想象与创造。同时,我们也被充斥着泡沫的流量裹挟,被虚妄泛滥的成功学冲昏了头脑,并且心神不宁。

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正在成为创作者,创作的边界也开始变得模糊。海量的图像、音视频铺天盖地向大众涌来,由此催生出的崭新的流行文化形态,正冲击着长久以来稳坐金字塔尖的经典美学范式。

在数字化的浪潮中,突如其来的疫情以另一种方式深刻地改变了世界,作为一种全球性的创伤经验,它也影响着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回溯历史,在经历创伤之后,文化的发展往往承担着治愈和慰藉功能,并在更长时间里逐步完成大危机之后的价值与伦理秩序的重建。疫情之后,我们要面对的,除了积蓄已久的沉疴,还有不可知的未来。

作为向原创力致敬的年度文化榜单,南方周末文化原创榜自2008年起持续关注电影、电视、综艺、音乐、图书等文化领域的优秀原创作品。年度图书采用提名人推荐和编辑部评议的方式,最终评选出10部作品(非虚构和虚构各5部),由国内著名作家学者组成的提名委员会保证了榜单的高水准;其他门类的年度榜单(如电影、音乐、综艺、短视频直播、文博等)由记者年度观察报告、行业数据分析、编辑部评议三个环节构成,重在编辑部之选,体现榜单的独立、公正。

南方周末文化原创榜不仅仅是一份榜单,更是我们对过去一年中国文化现场的观察报告,旨在鼓励原创精神和年轻的创作者,同时记录文化进程、对抗时间流逝,这层意义在2020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我们自身即身处巨变的时代。

有鉴于此,2020文化原创榜新增三个年度关注单元,除了作为全球性议题的疫情之外,还有两个被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议题:“青年”“女性”。女性问题在2020年尤为凸显,疫情期间“姐妹战疫安心行动”令人印象深刻,女性权利与权益保障的线上争论持续蔓延;90后、00后青年正成为新媒体文化乃至大众文化的主力军,他们蓄势待发,充满无限可能。

文化原创榜是中国唯一一份以原创性为标尺的榜单,原创性既是创作者的生命,也是创作的试金石和价值所在。数字化时代的内容生产,信息泛滥、流量造假、侵犯版权等问题凸显,我们强调原创性,更是寄望时间能筛选出那些难能可贵的创作者。

1998年,贾樟柯导演曾为南方周末艺术版撰写《业余电影的时代即将到来》,洞见了当下的文化生产新范式。“他们不理会所谓的专业方式,因而获得更多创新的可能。他们拒绝遵循固有的行业标准,因而获得多元的观念和价值。他们因身处陈规陋习之外而海阔天空。”

我们希望这种有关电影内容生产的预言,出现于今天任何一类原创作品中。

年度关注 | 疫情

围绕着疫情的两个关键词“热干面”和“樱花”搜索量极高,一个看似有用,一个看似无用,“没有用的东西真的没用吗?音符也好,樱花也好,是人生多重要的东西,温暖你,给你希望。”

年度关注|女性

对于性别问题,认真的关注与思考永远不会无用。在弹幕中,两性关系经常演变为关于道德问题的机械讨论,谁犯错、谁负责,活生生的具体困境没那么重要,答案最好非黑即白。性别问题就这样在争吵、思考和实践中踟蹰前进。

年度关注 | 青年

2020年,视频网站B站歌颂年轻人的广告片《后浪》再次将这一群体推向关注焦点。年轻人之所以重要,很大程度在于他们展现的闪闪发光的创造力。从《隐秘的角落》的导演辛爽、第一位斩获金狮奖的华人女导演赵婷,到《沉默的真相》的主演白宇、音乐人万能青年旅店,都让我们感受到这一点。

年度关注单元之所以聚焦“青年”,旨在回顾这一年里值得被盘点、欣赏甚至批评的青年文艺作品。定义“青年”从来都是件麻烦的事,我们不准备纠结于具体年龄范围,而是更看重他的创造力和精神性。毕竟,活得年轻才是真年轻。

年度短视频/直播 | 罗翔

一位自省而内敛的中年刑法学教授,迅速成为拥有千万粉丝的网红,这本身就是一个互联网时代的隐喻。疫情期间,过去被认为是高门槛、专业化的学科知识,在传统教学模式被颠覆之后,转而变成大众喜闻乐见的互联网语言和常识。

如果多一个人能从“法外狂徒”张三的故事中明白自我约束的意义,增加些许对正义和公平的期待,或许就是罗翔网络普法的回响。

年度电影  |《一秒钟》

《一秒钟》是一部勇敢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张艺谋回归了他熟悉并擅长的题材和叙事语言,他延续着自己对创作题材边界的试探、对历史的追问和反思。它是一则醒世恒言——一个时代终将过去,但时代造成的影响和绵延下来的情感是切不断的。

年度剧集 | 《沉默的真相》

《沉默的真相》讲的是一群理想主义者的故事,关于他们如何面对系统性的罪恶做困兽之斗,为了追查沉冤十年的旧案,需要付出前途甚至生命的代价。这部剧的创作需要胆识和勇气,它的现实意义也在提醒我们,除了私欲,人性中还有理想和正义的光辉,我们仍应相信螳臂当车、舍生取义的力量,相信总有人尚未放弃寻求真相。

年度综艺 |《乘风破浪的姐姐》

关于“中女”的讨论已有些年份,真正让一群中年女星站上舞台的,唯有《乘风破浪的姐姐》。作为2020年现象级综艺节目,它叫响了“三十而骊”的口号,试图向观众展示不同年龄段女性的多元价值和女性同盟之间的联结。“浪姐”的成功,是资本与社会议题结合的典型案例,而其背后宣扬的性别观念,却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年度音乐单曲 |《小娟(化名)》

《小娟(化名)》将目光聚焦于遭遇暴力的女性,“小娟”指向任何一个受害的个体,她存在于拉姆案、杭州杀妻案、上海冰柜藏尸案等真实的悲剧事件中,哪怕姓名被隐去,但伤害无法磨灭。《小娟(化名)》的能量超乎音乐性之外,为女性发声,呼唤更多对女性保护的关注。

年度音乐专辑 |《冀西南林路行》

十年磨一剑,气象风物变化急促,但万能青年旅店依旧有自己的坚守与思考。在音乐性上,《冀西南林路行》浑然天成,每一首歌似乎都彼此呼应,管乐、提琴、琵琶等乐器的融入增添了丰富性。在内容上,这张专辑不再讲述日常,而是在雷声、乌云、山河的意象里拷问工业文明对人的异化、人类文明对自然的破坏等更深刻的话题。

年度展览 | “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

故宫博物院是收藏苏轼相关书画文物最为集中的博物馆之一,藏有大量历代流传下来的与苏轼生平和艺术相关的文物,本次78件(组)展品大部分都是故宫自己的藏品,可谓将故宫的苏轼相关藏品一网打尽。

年度图书 | 非虚构类

马大勇-《诗词课:诗词的五种新读法》

周绚隆-《易代:侯岐曾和他的亲友们》

郭初阳-《郭初阳的语文课》

曾彦修口述,李晋西整理-《曾彦修访谈录》

罗韬-《移花就镜:二十四品诗书画印通释》

年度图书 | 虚构类

胡学文-《有生》

路内-《雾行者》

梁鸿-《四象》

王松-《烟火》

林培源-《小镇生活指南》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详情!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