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参观顺德区践行新发展理念交流中心、邀请标杆学校优秀校长分享经验、围绕将村改精神注入教育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交流……1月29日,佛山市顺德区举行了一场特别的2021学校校长工作会议。数十位校长和区教育局中层干部围绕如何推动顺德教育破浪前行展开了一场头脑风暴。
会上,国华纪念中学校长季德华作为优秀校长代表进行了发言分享。他讲述了辉煌的高考成绩背后,国华的学生们顽强拼搏和教师队伍用血和泪辛勤付出,情真意切,深深打动了在座的校长。
以下根据季德华现场发言整理:
很感谢大会给我机会发言,很荣幸,也很惭愧,我只是做了一个普通老师、一个普通校长应该做的事情而已。2021年,是我任国华纪念中学校长的第19个年头。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在这个位置坐这么久?确实有点不可思议。我想简单地从几个方面谈谈感受和认识。
国华纪念中学。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供图
一、谈谈我自己
我的家庭是江苏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经济困窘。1978年高考,我的老师们一道题一道题地为我讲解,无怨无悔、不辞劳苦地帮助我,让我得以应届生县文科状元的成绩考取了南京师范学院。正是老师们的帮助,彻底地改变了我的一生,使我选择了教育育人这条道路,使我有机会站在讲台上关心、爱护我的学生。
高中老师促使我做出了职业选择,而国华纪念中学,则奠定了我的人生追求,从做一名普通老师的职业追求变成了倾尽全力帮助学生的事业追求。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先生在2002年拿出2.65亿元,创办了全国第一所纯慈善全免费的国华纪念中学,面向全国招收家庭困难的优秀学生,惊世壮举,感动了无数人。因此,国华的学生不同于一般学校的学生,他们都是困难家庭子弟,很多学生家里都是几代人挣扎在困苦之中,他们把他们改变家庭、改变家族、改变他们一切的希望全都寄托在这些孩子身上。如果不是家里困难,这普天之下的父母,谁愿意送自己的幼子孤身远赴千里之外求学?作为校长,如果没有拼尽全力地帮助这些孩子,我自己都觉得良心有愧。
二、谈谈国华的学生
我们的学生,他们很不容易,但他们很懂事、很坚强,也常常令我们当校长、当老师的,心生怜悯、不敢懈怠。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2020届高三,我们有一个小孩,她父亲在她高考前一个月病危,我们给她买了票,她回去见父亲最后一面。返校后,因为疫情的原因,她需要独自隔离14天。在那14天,她一滴眼泪也没有流,每天凌晨五时多就爬起来学习,在没有人督促的情况下,她一天都没有松懈。最后,她的高考成绩距离北大仅1分之差。而三年前她进入国华时,成绩排名是在全年级倒数5名左右的。直到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她才拿着通知书到她爸爸坟前痛哭了一场。国华的老师们都因为她的懂事、坚强,感动得流泪,每个老师都把她当自己的小孩,关心她、全力帮助她。在国华,这样的孩子很多,他们远赴千里,背井离乡来到国华,有很多学生坐上火车出发的时候,就是与家里某个亲人永别了。面对这样的学生,我想,每一个做老师的、做校长的,都会倾尽全力来爱护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
所以,在国华当老师、当校长,并不只是一份普通的教师职业。国华的老师真的都非常苦、非常累,但在国华坚持干到老的这些老师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在国华教书育人,不是职业,而是一项事业。这项事业就是几年、十几年、几十年,一代代地持续不断地,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家庭改写命运,用我们的力量,照亮他们的人生。
三、谈谈国华的老师
外界很多人看国华,就看国华超高的升学率、看国华考取北大清华的人数。让我们所有的孩子都能考上更加理想的大学,是我们每个国华老师的追求,这一点没错。
国华的学生,受困于他们的出身、家境,见识和视野有限;而且现在各地掐尖抢生源很严重,我们想去帮助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都常常被围追堵截,一些真正优秀的困难子弟基本都被各个地方拦截下来,不让他们来国华,很可惜。所以,其实来到国华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资质平平的困苦孩子,每个在国华时间比较长的老师都心知肚明。但三年后,国华学子进入的大学都很好。作为老师、校长,每天凌晨在教室迎接学生,晚上要等学生安寝后才离开学生宿舍,早出晚归,全身心投入工作,就是为了这些学生学有所成,不负教师使命。毫不夸张地说,学生取得的每一点成绩,这都是国华的老师们以心血辛辛苦苦、日日夜夜,一点点拼搏出来的。
我们不是要追求一个漂亮的升学率,也不是为了要和哪个学校搞竞争,更不是为了要社会上的人说一句”国华好牛“。从我当校长的角度来说,我们就是想着,这些孩子的出身已然无法改变,我们希望能够倾尽全力,帮助他们去一个更高、更好的平台,帮助他们谋得人生的第二个好的出身机会。仅此而已。正是这种精神激励了我们不断前行,相携共进。
四、谈谈我兼任北滘中学校长的事情
杨国强先生是北滘中学的校友。他十分关心和支持母校的发展。他创办的国强公益基金会在区政府的支持下,设立专项资金,助力北滘中学高质量发展。他推荐我兼任北滘中学的校长。我很感谢政府、领导的信任和安排。我来到北滘也有27年,北滘也是我的第二家乡了。而北滘中学也有很多的打工子弟,面对这几千个家庭,我的心态是一样的,我也想一如既往地,像办国华那样,来把这件事情做好。现在工作才刚刚起步,其实我个人所做的非常有限,是党和政府给了我们办好国华、办好北滘中学的政策指导和支持;是杨主席爱国、爱家乡的情怀,始终感染着我们每一个国华人。所有这些,都是我做好工作的动力,也是我学习的榜样。
陶行知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实话说,面对这句话,我很惭愧。今天参观顺德区村改展览,感触良多。如果我能够以村改精神来做学校教育,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定不负党和政府、家长的重托。我更坚信:在各级党和政府的强大支持的基础上,国华纪念中学、北滘中学一定会越办越好!
总而言之,尽己所能,忠人之托,成学生之美。我觉得,也仅有如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才能问心无愧吧!
【南方日报记者】蒋晓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