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垃圾分类教材编写正式拉开序幕 蒲公英教师持续推动学校减量宣传教育

深分类
+ 订阅

为了给更多深圳中小学教师开展校园垃圾分类教学实践活动提供示范性指导工具,1月25日下午,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蒲公英教师队伍培训项目教材编制小组开展校园垃圾分类课程设计研讨座谈会,正式拉开了“垃圾分类进校园”课程研讨及编写的序幕,搭建起了一套垃圾分类进校园的课程教学示范教案及课件大纲。

小水滴环保中心理事长黄稳老师,以及深圳市翠竹外国语学校、深圳市福田区百花小学、深圳市翠北实验小学、深圳市坪山区同心外国语学校、深圳市罗湖区桂园小学、深圳实验幼儿园、深圳市第十二幼儿园、深圳市龙华区行知实验小学等各个学校的老师参与了此次研讨会。

集思广益拟定教材大纲

据悉,为贯彻落实《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罗湖小水滴环境保护中心依托专家团队指导,与多位“蒲公英教师”共同研讨设计校园垃圾分类课程教材。基于蒲公英教师培养和实践经验,教材编制小组将结合不同科目特点,开发3门针对小学四年级的垃圾分类教学课程,形成12个垃圾分类相关的活动教案,基本搭建垃圾分类进校园的课程教学体系设计框架,为深圳中小学教师开展校园垃圾分类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指导。

研讨会上,来自深圳各中小学的老师们各抒己见,分享各自在校举办的垃圾分类或环保主题相关的活动,如龙华区行知实验小学的牛奶盒制纸活动、深圳市桂园小学制作牛奶盒手工制品、深圳市坪山区同心外国语学校开展“以物换物”活动和学生中英文演讲活动、深圳市翠北实验小学将垃圾分类和环保公益融入学生德育等。

通过经验与思想的激烈碰撞,结合深圳市校园垃圾分类实际情况,参会老师集思广益,共同商议教材大纲,拟定从“什么是垃圾分类?”、“我们为什么要垃圾分类?”、“我们如何垃圾分类?”、“我们如何做得更好?”四大模块出发进行课程设计;同时,以卡通形象“牛牛”为主人公,串联课程模块,帮助学生进入情景,并融入《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中的四大类分类理论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拟开展减少一次性物品使用、光盘行动、艺术再造、节约节流、堆肥等五项实践活动,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垃圾分类。

多措并举播撒蒲公英种子

自2020年7月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蒲公英教师队伍培训计划启动以来,项目组组建了一支包括5位专家、12位一线资深教师在内的培训方案设计教研团队,形成了垃圾分类理论知识、校园实践经验分享、实操训练、入校调研辅导等4个不同板块共16次线下课程,3次线上课程,2次实践经验座谈会、5次入校辅导的蒲公英教师培养计划,在交流中碰撞,在学习中提升,不断提高学员的校园垃圾分类意识和动力,丰富垃圾分类理论知识。

此外,为了定期跟踪蒲公英教师的实践成效,项目组还织了专家团队与教师们进行面对面交流,针对教师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提供专业的知识指导和经验参考,帮助蒲公英教师理清疑惑、解决问题。

“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推动整个社会”,蒲公英教师们就像一颗种子,用理念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引导学生参与垃圾分类,并将垃圾分类的理念播撒至家庭乃至社区、社会。目前,深圳已涌现一批垃圾分类优秀实践学校,根据自身校园特色开展形式各异的垃圾分类活动或教学,将垃圾分类这一文明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中。作为垃圾分类及源头减量的重要宣传阵地,校园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正在润物细无声的影响着孩子的思想和行为。

接下来,教材编制小组还将持续发力,不断丰富完善课程教材内容,真正形成一本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活动手册和教师教案手册为一体的垃圾分类教材,一本重视实际操作、浅显易懂的,教师和学生都看得懂且用得上的垃圾分类教材,提升垃圾分类课程教学效率和质量。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