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 李春花 日前,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公布了关于广州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5042号提案答复的函,根据答复,目前,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已启动《广州市公共场所AED配置计划》编制工作,拟向市政府申请资金约6000余万元,计划在“十四五”期间采购AED设备及配套设施2000台,培训初级急救员2万人,力争到2025年AED配置全面覆盖全市各医疗机构、街道办、社区居委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志性交通枢纽及景区、大型运动场所等人流密集场所。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在广州地铁公园前站站厅里面向广大市民举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培训,医院临床技能中心的培训老师介绍体外自动除颤仪(AED)的使用场景。南都记者 谭庆驹 摄
中国每年心源性猝死发病人数超过 54 万,60%以上发生在医疗机构之外
广州市政协委员郑佳欣在提案中指出,近年来,越来越多公共场所猝死事件,引起人们对于AED(便携式自动体外除颤器)推广普及的重视。
AED(便携式自动体外除颤器)是用于抢救快速性心律失常所致心源性猝死的常用设备,是心源性猝死现场救生的“救命神器”。心脏骤停4分钟内是挽救生命的黄金时间。在公共场所配置除颤仪器,可以极大地提升心源性猝死复活的几率。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显示,每年我国心源性猝死发病人数超过54万,相当于每天约1500人因心源性猝死离世,其中60%以上发生在医疗机构之外,患者不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抢救治疗。
近年来,一些城市陆续在部分公共场所设置AED,在关键时刻发挥“救命”功能。北京上海两地有记录的将近2000台,而杭州、南京、海口、深圳等少数城市的公共场所配有少量AED,并且加大对AED除颤仪使用的科普、普及。深圳提出,到2020年,将完成5000台AED采购及安装工作,并按1∶10的比例为属地培训5万名初级救护员。目前,广州公共场所的AED配置率极低,较大影响了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中山一院廖晓星教授在广州塔做现场演示AED的使用。南都记者 陈辉 实习生 王凯 摄
他建议,广州做好规划布局,借鉴北京、上海等城市经验,在主要公共场所配置AED除颤仪,包括机场、地铁、高铁、火车站、大型购物场所、学校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并做好财政和机制保障。同时,通过多种途径普及大众的自救互救意识和技能。
力争到2025年AED配置全面覆盖,计划培训初级急救员2万人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对该提案的回复时表示,目前,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已启动《广州市公共场所AED配置计划》编制工作,拟向市政府申请资金约6000余万元,计划在“十四五”期间采购AED设备及配套设施2000台,培训初级急救员2万人,力争到2025年AED配置全面覆盖全市各医疗机构、街道办、社区居委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志性交通枢纽及景区、大型运动场所等人流密集场所。
据介绍,目前,进口AED价格较高,多在4万-5万元/台,国产AED价格在1万/台左右,但市场占有率不高。如果在人口密集的重要公共场所按照标准配置AED,如机场、火车站、列车、客机航班、交通枢纽、体育场馆、地铁站、大型超市、百货商场、影剧院、游乐场等必须配置AED,广州市需要设置AED的数量非常庞大,所需经费难以估算。但群众性应急救护是非营利项目,AED设备配置及人员培训经费目前主要是通过年度财政预算予以解决,政府设置急救用品配置专项经费。
2020年,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已编制“十四五”期间广州市公共场所配备所需经费,已报送市财政局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核。
2020年1月20日,“120·国家急救日“,在广东省中医院总院急诊科,一场心肺复苏的急救知识普及培训。南都记者 谭庆驹摄
按照广州市卫生健康委编制的《广州市公共场所AED配置计划》,“十四五”期间,结合在全市人流密集场所配置AED的同时,计划培训初级急救员2万人,对设置单位的工作人员、周边社区居民、志愿者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和普及讲座,形成既有急救器材又有急救员的联动模式。近年来,广州市红十字会和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职责要求,以“五进”(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企业)为抓手,全面推动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普及应急救护培训知识,已形成一整套成熟的应急救护培训体系和教学模式,为各类人群学习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救护培训质量逐年提升,截至目前,救护员培训总人数49万余人,达到广州市户籍人口总数的5.26%,有效提升了全市群众应急救护培训普及率。
编辑:李春花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