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记|让人工智能走进中小学,要指引也要师资

南方+ 记者

在广州龙口西小学帝景校区的人工智能实验室里,配备的无人机、机器人等设备一字排开,活动隔板隔开的电脑编程课堂里,老师正在利用学习软件为学生讲解、训练逻辑思维。开课不到一年的人工智能课堂已经拥有了200多名学生。

跨入人工智能时代,技术的发展正在重塑人类的思维模式,触及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在长期关注中小学教育的广州市人大代表、天河区龙口西小学校长陈武看来,需尽早让人工智能教育走进中小学,让孩子早接触、早理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协同能力发展。

“人工智能教育在中小学普遍开展是必然选择,但如何让人工智能教育真实有效落地,目前还存在许多需要探索和研究的问题。”陈武建议教育部门推出相关指引、加强教师队伍人才储备。

资金和师资制约普及力度

在陈武看来,广州作为一线城市,科技领域前沿技术应用广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体验了许多人工智能应用,对人工智能并不陌生,这为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创造出良好的氛围。借助这个基础,普及人工智能教育,更容易激发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创造力。

2018年4月,教育部制定和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将教育领域纳入人工智能重要的应用场景。近年来,广州中小学也逐步推行智慧教育试点,融合信息技术开展课程革命,尝试打造智慧教育的“广州品牌”。

龙口西小学帝景校区人工智能实验室的成立也经历了约两年的筹备过程。“我们早就有建设人工智能实验室的想法,后来在大专院校的专家指导下,联合了科技企业,由他们提供专业人才进入校园面,与学校老师一起,按照年龄段设置不同难度的课程,包括编程技术课程和动手拼装的体验课,让孩子充分感受、了解最前沿的技术。”

来自学生和家长的反馈也让陈武感到欣慰。”在学校里面进行人工智能普及是在日常的学习中就能掌握新技术,以前没有人工智能实验室时,家长付费在学校外的培训机构学习,资金投入不小。此外,学校的人工智能课程更加专业和规范,所以在中小学推行人工智能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但目前,受限于资金投入、师资力量等因素,广州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学校并不多。“在实施人工智能教育的过程中,该学哪些内容,哪些不能学,哪些是需要大力去推动的,在这个方面的指引我觉得还是可以再加强的。”陈武在采访中表示,缺少人工智能装备支撑、人工智能课程资源短缺、人工智能专业师资人才匮乏、缺少多方部门机制是需要破解的难题。

建议出台指引规范课程内容

陈武建议从出台指引、加大投入、师资建设等方面推动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

“在人工智能课程的建设方面一定要有相关指引。”陈武关注到,在学校以外,很多社会机构也推出了很多人工智能课程,但内容上的把关缺失,“出台明确的指引才能对课程内容进行规范,传播正确的价值观。”

普及教育需要课程,也需要设备。人工智能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体验性,离不开教学设备的支持,还应配置满足人工智能教育需要的软硬件。陈武认为学校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将网络、AI教学服务平台、计算机、人工智能产品以及AR、VR等设备进行有机互联,系统集成,创设学生感知、体验人工智能最新技术应用的实感体验场,并依场地设计制造适合人工智能学习的异型桌椅、大型展示平台、智能家居等设备,以适应人工智能教学的特殊需要。“这些需要投入,希望财政拨款能够给予支持。”

师资是影响人工智能教育能否普及的“卡脖子”因素。“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老师自己需要掌握人工智能的教学内容,这需要对老师进行培训。”陈武提出可以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人工智能产业相关人员和人工智能专业的毕业生到中小学担任兼职教师,从中小学遴选部分信息技术和科学教师参加人工智能理论和实践的培训,考核后担任人工智能教师,并在高等师范院校调整专业结构,尽快开设人工智能教育专业。

“此外,我也建议除了中小学校,政府部门、大专院校以及社会科技企业共同加入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事业,为我们的下一代打造良好的人工智能教育环境。”陈武说,下一步,她也计划让人工智能教育从兴趣班“入编”正式的课程表,让人工智能融入日常教学中,实现普及常态化。

【南方+记者】郑慧梓 

【见习记者】钟晓宇

【摄影】符超军

【剪辑】万稳龙 王俊涛 实习生 严绮慧

编辑 万映雪
校对 符如瑜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