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录于专辑#南方读+#
当电话里听到家人出事的消息时,你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
向上司报备、走流程请假,往家里赶……
然而,近日,一则员工因父去世请假未获批的新闻冲上热搜。个中究竟有何情由?
因父去世请假未获批,强行休假算旷工吗?
陆云生,是上海某物业公司员工。去年1月6日,他因父生病向主管告假8天。
得知未获公司准假,在回家路上的陆云生中途折返。途中又闻父亲去世噩耗,陆云生再次回家,处理丧事。
等陆云生再次回到工作岗位时,却收到公司的一纸合同解约书……
公司认为,员工请假需经公司审批,否则将视为旷工。累计旷工三天以上(含三天)者,视为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公司有权辞退,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并依法不予支付经济补偿。
无奈之下,陆云生提出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104069.06元。仲裁委经审理,裁决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75269.04元。
公司不服上诉。但一审和二审法院均维持了仲裁委的裁决。
案件曝光之后,不少网友认为该公司缺乏人情味,应该予以谴责。父亲病危,儿子匆忙回家探望,纵使程序上不符合公司的某些规定,公司也理应予以理解。
二审法院在判决书中提到:回老家为父操办丧事,符合中华民族传统人伦道德和善良风俗,无可厚非,公司亦应以普通善良人的宽容心、同理心加以对待。劳动者有自觉维护用人单位劳动秩序,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义务;但同时用人单位管理权的边界和行使方式亦应善意、宽容及合理。
解聘员工只需“一纸公文”?
事实上,近年来某些用人单位挥舞“公司规章制度”的大棒,随意解聘、开除员工的案例不在少数。
就在近日,就职于杭州某健康管理公司的王女士遭到公司解聘了,起因是最近公司在彩排年会,要求王女士在下班时间排练舞蹈。
王女士以自己下班后已经很疲惫为由,在工作群里提出了异议。不料却被公司认定是“顶撞领导”,要求她离职。
对此,王女士已经决定上诉。
同样也是最近的新闻:上海小伙小江自称是2020应届毕业生,于2020年7月2日入职申通快递。9月7日,申通快递副总监找下属谈话,说部门要求晚上9时以后下班,这是为员工负责,还称不要在这个年纪谈恋爱。小江由于拒绝无意义的加班,于9月9日被告知因试用期不合格被辞退。小江向青浦区仲裁委提交仲裁申请,仲裁委裁定申通快递构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行为,判决依法支付赔偿金,对此申通快递提起上诉。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除了一些法定的特定情形,公司不能单方面解除与员工的劳动合同。辞退员工需要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否则属于违法解除,需要支付经济赔偿金。
90后更敢维权
不过,对于这些劳动者权益受到侵害的案例,不应仅从“义愤”的角度去看待。
至少在本次事件中,我们看到员工积极使用劳动仲裁的手段,并成功维护了自身的权益。
事实上,在我国,为劳动者提供维权的“武器”有很多。
比如,可以向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提出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的劳动争议范围包括:
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
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
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等……
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服,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同时,根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劳动者发现自己的劳动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及时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举报。此外,还可以通过信访的方式,向各级工会、妇联以及政府信访部门反映。
今年1月20日,深圳中院发布的《深圳法院劳动争议审判白皮书(2005-2020)》显示,2005年1月至2020年10月间,深圳两级法院共受理劳动争议诉讼案件368686件、审结346231件。生效裁判确认劳动者被拖欠的工资、经济补偿金及工伤待遇等共计193.32亿元。
报告还指出,90后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其文化水平和法律意识普遍提高,更敢于通过诉讼方式维护自身权利。这也使得劳动争议案件中劳动者的诉求内容日益多元,请求金额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劳动者选择用法律手段维护权益,无疑有助于塑造健康的用工环境。
对此,新华网评:用人单位需时刻谨记,行使用工管理权应当合理、限度和善意。劳动者并不是只会运转的机器,不仅需要充分的睡眠与休整,也需要正常的亲情、爱情等情感需求。只有真正以人为本、体恤员工,企业才能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要懂得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这是多年的警句。
但当员工每每需要用到法律来“武装自己”捍卫权益时,当中的个别企业或许真的需要反思——
是否可从人性化角度,以情感投入等方式,让共情与关怀成为企业内部良性运转的“最亮底牌”。
【话题研究员】吴扬
【本期策划】郑佳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