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博展览】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请速来观展,钦此~~

顺德区博物馆
+ 订阅

展览时间:2021年1月24日-3月14日

展览地点:顺德区博物馆首层一号临时展厅

奉天承运 皇帝诏曰

兹特命顺博君作为此次展览的主事,望尔速速奉上观展秘籍,钦此~~

顺博君接旨,并呈上观展秘籍,要点如下:

圣旨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创帝制,把命称为制,令称为诏。汉代蔡邕在《陈政事七要疏》中第一次把皇帝的命令称为圣旨,至今已有1800多年。但此时的“圣旨”大抵是臣子对帝王命令的敬称,帝王并未将自己签发的各类命令称为圣旨,到了宋代,君臣上下始统称帝命为圣旨。

“奉天承运 皇帝诏曰”的首次出现

“奉天承运 皇帝诏曰”首次出现于明代朱元璋颁发的诏书开头。1368 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即规模最大的朝会大殿,命名为“奉天殿”。据历史传说,朱元璋为了向人们昭示他登上皇位是奉天的旨意,把拿在手中的玉圭刻上了“奉天法祖”的字样,而且还写了《御制纪梦》一文,说自己梦游天宫,见到了“道法三清”,紫衣道士授以真人服饰和法剑。朱元璋从此便自称“奉天承运皇帝”,所以他颁发的诏书前面都要加上这六个大字。此后,清朝仍然沿用,大概也是想要表明满清发祥地盛京也有“奉天府”,清皇帝也是天命所系吧。

影视剧中宣旨、接旨的场景

圣旨的种类

圣旨只是一般通称,在具体应用和形成文字时,是分为“制”、“诏”、“敕”、“谕”、“诰命”、“敕命”等种类,应用时有着严格的区别,不可随便相互取代。

制,又叫传制,宣制。历代都以帝王之言为“制”。“制”主要用于国家大政,如科举的殿试、封官授爵等文书,都用“制”的形式颁发。制文体制,首句都是“奉天承运,皇帝制曰”,而后才是正文。

诏,又称诏书,有两个特点,一是必须颁布全国,使之家喻户晓,也就是“告”的意思;二是宋代以后的诏都必须铃以皇帝的玺印。诏主要用于朝廷大典,如皇帝登基或亲政、册立皇后、给太后上尊号等。其行文形式,首句同样一律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一语。

敕、谕,又可合称为“敕谕”,或可各加一“上”字,称作“上敕”、“上谕”。敕主要用于训诫百官,以申明职守。谕,主要用于皇帝对一些具体政务的指示。

诰命、敕命是宋以后才出现的,是文武官员或他们的妻室受封,由朝廷授予的书面文件。据清会典所记,封赠五品以上官员及世爵承袭阁替者称作诰命,封赠六品以下官员及封外藩、世爵承袭有代限者称作敕命,作用相同,但使用等级有别。

明·天顺二年颁发给仇本立父母的敕命圣旨

清·乾隆四十二年五月初二日颁发给林宏德祖父母的诰命圣旨(汉文部分)

清·乾隆四十二年五月初二日颁发给林宏德祖父母的诰命圣旨(满文部分)

清代圣旨用满汉双文书写,汉文行文从右至左,满文行文从左至右。

此次展览将展至3月14日,展览主事顺博君呈各位小主知悉。PS:根据疫情防控需求,顺德博物馆继续实行有限开放,每周二至周日开放时段为:9:00-12:00;13:00-17:00,每一时段限流500人。进馆请佩戴好口罩并提前进行预约参观,请关注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约顺博→门票预约,进行预约。咨询电话:0757-29829088。

撰 稿:周 磾

排 版:张 扬

审 校:张 颢

审 核:董 平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