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车位超300个!中山新鳌岭软弱涣散整顿从“心”出发
中山东区新鳌岭社区位于市区核心地段,一路之隔,便是中山CBD区域。然而在此前,社区存在道路堵塞、车辆停放无序、垃圾堆放的问题,与整洁繁华的城市中心格格不入。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新鳌岭社区党委在市委组织部、东区党工委的指导下,以出实招做成事的硬业绩破解软作风,以听民意解问题的强姿态扭转弱担当,以树旗帜亮身份的精气神改变涣散面貌,推动新鳌岭社区软弱涣散整顿工作见实效。
解决无序停车,以民生实事为突破口
中山市税务局干部郑宇山刚来到新鳌岭社区担任党委第一书记时,身上的担子并不轻。
社区党委重新梳理近两年辖区内未妥善解决的投诉、信访、民生实事等“老大难”问题清单。把社区里绕不开,延不得,群众反响大的民生工程推上议事日程。
“扭转群众形成已久的观念看法,不能只是单纯做思想工作,我们先把长期以来没有办成的、群众想要解决的事情做出来,用事实说话。”郑宇山说,“停车无序”和“垃圾围村”,是大家谈及最多的问题。
新鳌岭社区在紫马岭经联社球场附近等多处荒置地新建停车场,村内道路拥堵、村民停车难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
其中,紫马岭公园日常人流量较大,公园的北门、紫新西街至东街停车位不足,乱停车现象严重,导致村内道路拥堵,影响村民出行。为此,社区、经联社干部多次走访调研,在紫马岭经联社球场附近等多处荒置地新建停车场;对原村中部分道路和花基进行硬底化并划设停车线。共新增停车位100多个供村民使用,村内道路拥堵、村民停车难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
在社区党委和整顿团队的努力下,新鳌岭社区在下属四个经联社新增停车点10个,增加停车位330多个。
针对辖区出租屋难于管理,“垃圾堆放”老大难问题,由社区党委提议新村经联社、出租人、承租人之间制定约法三章管理模式,保障垃圾管理规范;再由经联社两委班子商议,提出如违反“三章”的,该出租房屋的村民当年村内分红中扣减清理垃圾的支出费用,承租人不得在村内续租;然后提交党员大会审议;最后由党员、股民代表大会决议通过。
开展专项整治集中清理,通过建章立规,困扰村内的环境难题有效破解。
2020年3月18日,社区党委又联动区公安、执法、人大办、消防、住建、供电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出动59名工作人员和6台工作车辆,对未在限期内完成废品杂物清理的出租屋,开展专项整治集中清理,通过建章立规,困扰村内的环境难题有效破解。
“以前车辆乱停现象非常严重,社区有部分垃圾回收商户,周边环境非常肮脏。经过治理,现在社区的秩序和环境都比以前好很多。”新鳌岭社区居民欧鉴新说。
每个社区干部根据各自负责的工作领域认领一件问题事项,以民生实事为突破口,社区党委和整顿团队用实践的成效重拾群众对党组织的信赖。
党员身先士卒,在抗疫大考中重塑组织力量
在切实解决好民生实事的基础上,整顿团队推动工作走向纵深,制定了整顿工作项目化方案,内容包括基层党建、基层治理、民生实事、乡村振兴等4大类8个项目30个具体措施。
突出重点抓好基层党建工作,针对三个经联社软弱涣散问题,整顿团队有的放矢开展精准整顿。其中,针对软弱涣散问题突出的紫马岭经联社、新村经联社、小鳌溪经联社,社区党委召开3次专题组织生活会,通过书记讲党课和集中谈心谈话的方式,戳中软弱涣散党组织的症结所在,让每位党员红脸出汗,引导党员坚守初心。
通过整顿工作的开展,基层党支部组织力和战斗力得到有效提升。
通过整顿工作的开展,基层党支部组织力和战斗力得到有效提升,社区干部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善,基层党员的党性修养、规矩意识明显增强。
在2020年抗击疫情期间,社区党委,经联社支委首先亮身份,当表率,豁出去,打头阵;其次把平常不理事,不过问,不露脸的党员也推到一线。推动党员都在这场战疫中经受洗礼,洗脱慵懒散气,在实战中唤回入党初心。期间,带领党员走村宣传,入户慰问,通宵值守,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群众对党组织的认知看得见,听得着,感受到。
紫马岭经联社党支部在这次抗疫大考中组织力发生了脱胎换骨的蜕变。党员同志在社区党委号召下,真诚合作,使该经联社成为区内“最先设立健康监测点、最快集结党员力量、最早开展网格化防控”的经联社。
突出重点抓好基层党建工作,针对部分经联社软弱涣散问题,社区党委有的放矢开展精准整顿。
“疫情期间,党员、志愿者坚守一线,很多党员在思想上也发生很大的变化,认识和担当精神不断提升。村民也更加认可和信任党员干部。村里的团结意识明显提升。”紫马岭经联社支部书记王树立说。
党支部精神面貌的改变让部分党员看出了变化、看到了盼头,表示愿意回社区工作,整顿团队及时重点动员小鳌溪两名、紫马岭一名均为85后本科毕业大学生回流。小鳌溪经联社经过支部大会选举,将有两年军旅履历在东区公安分局当辅警的候选人林嘉敏补选为新支委,将另一名大学生纳入“青苗工程”重点培养作为人才储备。
林嘉敏说,疫情期间看到社区党员干部冲在一线,没日没夜坚守岗位,自己深受感动。作为退伍军人和党员,希望能够站出来回到社区贡献力量。
壮大集体经济,升级改造经联社物业
在中山路和长江路的交界,往大鳌溪村方向深入数百米,可以看到左边有一个“中国风”牌坊式的大门。北侧是有着砖红色波浪式屋顶的单层建筑,南侧数栋厂房的外立面则是岭南建筑风格中常用的锅耳墙造型。这是“匠心·东城里”科创园新貌。
2019年6月底,园区正式启用。昔日大鳌溪村老旧破损的厂房,经过14个月的改造,变身为具有岭南建筑特色的大数据科技园,在改善社区面貌的同时,也为社区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昔日大鳌溪村老旧破损的厂房,经过改造,变身为具有岭南建筑特色的大数据科技园。
“改造前,这里主要聚集了数家五金加工和展示柜制作的工厂。由于涉及喷漆和电镀工艺,会对环境产生一定污染。同时,产业的‘天花板’也明显可见。”当地居民介绍,东城里原是大鳌溪村集体物业的一处连片旧厂房,改造前厂房出租租金收益小,进驻企业质量低,厂房空置率大。
而如今,改造后的园区给游人吸引不少游客来此打卡。“绽放着绚丽的色彩,处处充满着活力,又体现出传统之美。”有来访市民赞叹。
对大鳌溪村来说,这个改造项目不仅改善了环境面貌,还提升了物业价值。项目开园后,每年租金收入大幅增长。
“园区定位为大数据科技创新园,聚焦引进、培育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科技创新、教育培训、文化等创意企业。目前,已有多家科技公司签约入驻。”东城里运营方中山市匠心文化发展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改造项目将借助新一轮区域发展的契机,助力中山大数据科技的发展。
在社区党委和整顿团队的积极推进下,新鳌岭社区相关经联社集体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在社区党委和整顿团队的积极推进下,新鳌岭社区对旧有物业的升级改造,增加集体经济收益。除大鳌溪经联社升级改造东城里科技园外,新村经联社升级打造紫马科技园。大鳌溪、小鳌溪、新村经联社等集体收入都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从涣散到凝聚,如今新鳌岭社区党员群众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朝着建设美好家园的新征程共同努力。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吴帆
【摄影/视频】李姗恒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