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春节 | 回到30年前,感受石岐玻璃厂的浓浓年味

中山档案方志
+ 订阅

尽量留在中山过春节

新年将至,又逢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中山向外来务工人员发出“尽量留在中山过春节”的倡议。为落实市委、市政府“稳岗留工”的工作部署,中山的一些镇街和单位纷纷送出暖心的“春节大礼包”,有派发慰问红包和年货的,有组织线上公益培训课程的,也有开展挥春、电影放映、书画作品展等活动的,不仅给予切实的物质帮助,也丰富了工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中山市档案馆馆藏一组30多年前石岐玻璃总厂向春节留守工厂工人送节日慰问的老照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那年春节厂区的浓浓年味,虽物质没有今日富足,活动也不比今日多样,但从中感受到的年味与暖心却是一样的。

1987年春节,石岐玻璃总厂慰问在岗职工的留影。

(中山市档案馆藏)

作为国内首个生产玻璃马赛克的企业,石岐玻璃厂曾创造过辉煌的生产业绩,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中山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石岐玻璃厂成立于1958年,前身是1954年由3家私营作坊合营而成的“大新玻璃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石岐玻璃厂主要生产平板和压花玻璃、灯罩及刻花水杯等。

1989年2月10日,春节节后开工之日一早,石岐玻璃总厂门口已备齐锣鼓舞狮和长长的鞭炮,等待迎接上班的工人,厂领导准备向各分厂、各部门坚守岗位的工人进行春节慰问。

(中山市档案馆藏)

1989年2月10日,春节节后开工之日一早,石岐玻璃总厂大门鞭炮齐鸣,彩狮起舞,喜迎新年的到来。

(中山市档案馆藏)

1980年,石岐玻璃厂在国内首次生产“玻璃马赛克”,引起市场强烈反响。此后,玻璃马赛克亦成为石岐玻璃厂的主导产品。石岐玻璃总厂生产的“菊花牌彩色玻璃马赛克”各项指标基本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曾获国家质量评审银质奖,并获国家轻工部出口产品银质奖。产品除内销外,还出口日本、美国、法国等国家及港澳地区。

1987年春节期间,石岐玻璃总厂一些职工仍坚守岗位,厂道上悬挂起了长长的鞭炮,工人们骑着自行车陆续到厂上班。

(中山市档案馆藏)

1987年春节期间,石岐玻璃总厂回厂上班的工人获得厂领导的列队欢迎及节日问候。(中山市档案馆藏)

1989年2月10日,石岐玻璃总厂领导到生产办进行春节慰问,向干部职工送上节日慰问金。(中山市档案馆藏)

1986年,石岐玻璃厂与中山玻璃工业公司合并,更名“石岐玻璃总厂”,下辖国营和集体企业7家,有石岐玻璃马赛克厂、石岐日用玻璃厂、玻璃锦砖厂、中山灯泡厂、中山玻璃工艺厂、中山气体厂;另辖3家中外合资企业,分别是中恒玻璃马赛克、艺美(中山)灯饰和伯爵电子等有限公司。职工近2000人。

1987年春节期间,石岐玻璃总厂下辖企业中山灯泡厂门口布置了庆新年条幅、红灯笼、鞭炮及年桔年花等新年装扮,营造出喜庆的氛围,厂领导准备对在春节期间仍坚守岗位的干部职工进行节日慰问。(中山市档案馆藏)

1988年春节期间,石岐玻璃总厂组织职工在人工湖举办游园活动。(中山市档案馆藏)

1989年,石岐玻璃总厂、中安家电公司、中山玻璃工艺厂等企业组建成“中山市玻璃工业集团公司”,形成了一个以多功能玻璃工艺为中心、以外向型为主导的、综合性系列化生产的集团式企业。1990年从业人员达到4000多人。

1990年1月,中山玻璃工业集团公司召开春节慰问会,干部职工欢聚一堂,共度佳节。(中山市档案馆藏)

30年前,照片中正值壮年的工友们,现在都已到了祖辈的年纪,不知道这组照片是否勾起了他们对青春的回忆?想起那年春节的鞭炮声声,想起工友们的新春祝贺,想起工厂里热闹的节日氛围。

今年春节,中山许多单位和企业准备了不少暖心活动,也宣传了不少休闲的去处,确保留守中山的外地务工人员都能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中山市档案馆也为市民朋友准备了一个“春节礼包”,那就是刚开幕的“众志成城 中山战疫——中山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展”,大家空闲之余,不妨前来感受这一记录令人荡气回肠的中山“抗疫长卷”。

不过,小编还是要提醒一句,当前仍旧是疫情防控关键期,无论是“就地过节”还是回家过年,都要提高防护意识,减少聚集外出,严格遵守有关防疫要求。况且,来些“云过年”的新鲜方式也不错呢!

文字整理丨陈琳琳

编辑:陈琳琳

复审:王    健

终审:刘士东

本文资料来源:《中山市志》、“中山发布”公号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