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回访|江门已完成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2020年重点工作任务

南方+ 记者

去年江门市“两会”期间,农工党江门市委员会提交了《关于加强我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良好社会心态的建议》这一提案。如今,一年过去了,南方+针对该提案进行回访。提案主笔人江门市政协常委、农工党江门市委会副主委朱正君表示:“提案提出后,政府有关部门非常重视,多次与农工党江门市委员会沟通,相关工作取得很大进展。”

据了解,近一年来,江门市已完成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2020年国家重点任务,心理服务平台建设、心理服务人才培养、心理健康科普宣传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更是在疫情防控期间筑牢市民心理健康防线。

朱正君。

筑牢疫情防控“心”防线

农工党江门市委员会的提案指出,江门在开展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中,取得一定成绩,也遇到了各部门协调合作不足、试点工作经费投入不足、社会心理服务平台不足、心理服务队伍建设不足、心理咨询服务监管不足、公众心理问题认知不足的困难。提案建议,为加强江门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江门可完善相关部门联动机制、完善资金协调和筹措机制、健全社会心理服务管理政策、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阵地建设、加大社会心理服务的宣传力度。

针对此提案,江门市卫生健康局、江门市委政法委发挥双牵头作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2020年国家重点任务已全部完成。

过去一年多来,江门心理服务平台建设在加速——综合性科普传播基地、社会心理服务人才培训基地、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基地相继建立完善;“党建+服务”新模式逐渐成形——江海区在园区党群服务中心创建职工心理健康服务项目,新会区大泽镇成立江门市首个乡镇商圈党群服务中心;心理服务逐步全面化——基层、学生、职工与医疗机构四个平台建设得到强化,覆盖全社会的心理服务网络已逐步铺设。

江门市心理健康科学普及体验馆开馆。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供图

疫情期间,江门市将试点建设纳入应对疫情整体防控部署,深入开展心理服务。江门市创健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梁先锋提起这么一个案例——去年2月,因全家多人感染新冠肺炎住院,年仅10岁的男孩小成(化名)独自住进江海区的隔离酒店,出现心理问题。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心理专家多次为小成及其家人实施心理危机干预,还在小成解除隔离以及其家人出院后,对小成一家进行心理健康随访。

小成的案例只是江门市疫情期间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一个缩影。在疫情心理危机面前,江门筑牢抗疫“心理防线”,为新冠肺炎患者及其家属、一线医护工作人员及其家属提供心理服务。江门还组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心理救援医疗队、市县两级心理服务专业队伍与壮大市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服务队伍,打造线上心理服务体系,加强心理科普,为市民戴好“心灵口罩”。

“疫情期间,江门不仅关注患者个体的心理健康,也关注群体的心理问题,对群体心理问题进行干预。江门的精神心理疾病预防确实走在全省前列,也取得了预想成效。”朱正君说。

让基层人员成为心理服务队伍的参与者

江门作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相关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任重道远,江门的提升空间依然较大。

“公众心理健康建设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不可能在一年内通过一个提案就能解决。”在朱正君看来,去年提交的提案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落实,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并非一蹴而就,心理人才培养、加强公众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宣传引导等相关工作还需持续推进。

梁先锋也有同样的看法。目前,江门市试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公众心理健康认识尚需提升,心理服务队伍建设尚需加强,心理服务网络平台尚需完善,部门间联动尚需提高,心理服务行业尚需规范。

据悉,对此,江门市将完善心理服务平台,加大心理健康宣教,健全协调多部门深度参与的联动机制。江门市还将提升心理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社会心理服务水平,加大社会心理健康服务领域的科研力度,以及加强督导调研。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梁先锋提到,街道(乡镇)、居(村)委会、学校、企业及相关单位的基层工作人员是助推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通过培训提升心理服务能力后,可为更多人提供心理服务,缓解心理服务专业人才不足。

【撰文/摄影】叶芷晴 黄烨倩

编辑 黄绍侦
校对 曹柏英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