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期待了!开平这里将被打造成“文化圣地”!你去过吗?

开平融媒体中心
+ 订阅

苍城镇曾是开平的古县城

是开平县清朝和民国时期

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保存下来的开平学宫

当地群众都视之为“镇镇之宝”

开平学宫是珠三角

保存较好、规模较大的学宫

拥有深厚的

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图片

为了更好地保护历史文物、弘扬历史文化,2020年3月,开平学宫修缮工程一期项目正式动工。目前,学宫的修缮、修复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一期工程预计将于今年5月竣工。

“开平学宫修缮工程一期项目有序进行,计划2021年上半年完工。”开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谭意军表示,将把学宫打造成开平的“文化圣地”。

图片

历史沉淀

开平古代教育的摇篮

在开平市苍城镇,东门街两旁的老旧建筑让人“穿越”,远处偶尔传来的汽车鸣笛声提醒着你身处现代。在一处拐角,便深藏着传承了350余年的开平学宫。正门那座石拱桥和右侧的苍城义学,见证着开平学宫的前世今生。

开平学宫位于苍城镇东门街,占地面积6683.9平方米,始建于康熙六年,至今已有350多年历史,是开平现存面积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古老建筑群。”开平市苍城镇人大办公室主任谢王瑾告诉记者,这是开平古代教育的摇篮和发祥地,被誉为开平人共同的“祖业”。

图片

学宫,是科举时代县学和文庙等教育设施的总称,是儒学教官的衙署所在,是地方育才摇篮和祀圣之地。开平学宫沿袭中国孔庙的礼制设计,由门、廊、庑殿沿纵轴线组合而成,建筑形体逐步增大,直到主体建筑大成殿,形成有层次、有深度的主体空间结构。它的建造工艺精巧,内有大量壁画、浮雕和木雕。据史料记载,从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起,前后共有13任县官参与学宫修建工作,历经7次大建大修才颇具规模,并得以保存至今。

350多年里,开平崇文尚教的精神在这里薪火相传。据史料记载,不包括武举与捐得功名,开平学宫培育的学子中有485人考取了功名,其中进士5人、举人140人、秀才340人。同时还培育出无数文人儒士,为开平各地的私塾教育输送了大量师资,让文化的火种燃遍开平大地,孕育人才。

图片

著名国画大师司徒奇,抗战期间曾在这里任过校长,他作了许多画,每幅作品都签署“苍城司徒奇”的名字,直至在他晚年的作品中,照样冠上“苍城”二字。司徒奇先生终生怀念开平文化的发源地苍城。

“作为珠三角地区现今保存较好、规模较大的学宫,开平学宫现存泮池、石拱桥、苍城义学、明伦堂、功德祠、崇圣祠、文昌烈祖祠和大成殿等单体文物19个。”谢王瑾告诉记者,其中,苍城义学是开平第一间也是历史上的唯一一间义学,也是在广东现存所有学宫内的唯一一间义学。

开平学宫现存单体文物19个,图为崇圣祠。

开平学宫现存单体文物19个,图为崇圣祠。

据了解,自从科举制度废止后,开平学宫就逐渐失去了作用,中间一度改作他用,学宫内的大成殿等建筑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1952年,开平县政府将开平学宫交苍城粮管所使用,如今又是空置。2017年8月,受台风“天鸽”影响,开平市文物局和苍城镇对开平学宫开展抢救性修复,进行局部加固、支撑和围蔽。为了更好地保护开平学宫,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开平市文物局和苍城镇政府将开平学宫向省文化厅申报广东省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4月19日,开平学宫被列入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启动修缮

学宫逐步恢复原貌

“为了能够让开平学宫能够更好地保存下来,开平市下拨资金1000万元进行修缮,目前已经启动建设一期项目。”开平市文广旅体局四级主任科员吴就良告诉记者,开平学宫一期修缮工程于2020年3月正式动工。

    

图片

“根据现场勘察结果,及结合主管部门的要求,开平学宫修缮工程分为两期进行,第一期是针对开平学宫现存文物本体;第二期是针对开平学宫的遗失部分(即恢复学宫东路建筑及大成殿,以及拓宽前路,重开文明门)进行复原。”开平学宫修缮工程总负责人侯艳文告诉记者,开平学宫是其所了解到的最具岭南韵味的学宫建筑,同时独具特色的开平义学也为开平学宫的历史意义增添色彩,开平学宫修缮势在必行。

    

古建筑修复重点在于“修旧如旧”,难点在于使历史环境得到较完整的再现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古建筑的保护,这样才能使文物的价值不受损害。记者走访施工现场发现,目前,开平学宫内的复原维修工程正在加紧建设当中。在工人的巧手匠心之下,精细的雕木、精致的彩绘焕然一新,学宫正逐渐恢复精美的原貌。

    

工人在清洗被涂料覆盖的壁画。

工人在清洗被涂料覆盖的壁画。

据了解,学宫保护与修缮工作其实早已进行。早在1983年,开平学宫就被列为开平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苍城镇制定了《苍城镇成立开平学宫历史研究会暨修复学宫工作计划》。2002年,为加强对开平学宫的文化研究和史料挖掘,开平市成立学宫文化研究会,并创办《学宫文化》简报,共出版10期,发表研究文章37篇、诗歌13首。2003年,开平市成立开平学宫修复工作领导小组。2004年,开平市政府与五邑大学签订《开平学宫保护规划协议书》,同年8月召开开平学宫保护及资源利用概念性规划听证会。2011年,开平市文化部门委托有关单位修编了学宫初步修缮方案。这一系列措施,都为开平学宫的保护、修复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古韵苍城

打造开平“文化圣地”

在文化旅游蓬勃发展的今天,古建筑因其特有的价值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该如何传承与发展?2020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潮州、汕头等地,考察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企业等,提出要珍惜和保护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不能搞过度修缮、过度开发,尽可能保留历史原貌;要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机融入现代生活气息,让古老城市焕发新的活力。

    

开平学宫作为开平古代教育的摇篮和发祥地,史学、文化和旅游价值也得到开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合理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势在必行。

    

图片

“开平学宫的保护与活化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护、修、研、兴。其中‘护’和‘修’是为了让文物本体能够继承,‘研’和‘兴’就是活化学宫文化。”谭意军告诉记者,开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开平学宫的修缮工作,同时也着手于学宫文化的“研”和“兴”。

    

“我们将深度挖掘开平学宫的文化历史人物、重教尚文的传统。计划充实苍城学宫文化研究会力量,做好文化挖掘工作,保留学宫文化的内涵。”谭意军还表示,苍城镇旧城区(苍城学宫)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开平市规委会审批通过,接下来,开平市文广旅体局将联合苍城镇一起深化融汇苍城的姓氏文化、乡土文化、历史文化、教育文化、先贤文化、华侨文化等五大文化的发展规划,将开平的开元塔、苍城学宫、名人故居、家祠、进士故居等资源串点成链,打造全域旅游重要节点。

    

苍城镇党委书记余伟权表示,苍城镇将合理利用开平学宫,建设学宫广场以及滨江休闲长廊,对外展示开平学宫文化,同时,通过整合苍城的开元塔、北帝庙等多元化历史建筑,深化苍城古城内涵,从总体上营造一个充满人文古意的建筑氛围,打造成特色古文化建筑群。

    

苍城镇将整合镇内多元化历史建筑,打造成特色古文化建筑群。图为北帝庙。

苍城镇将整合镇内多元化历史建筑,打造成特色古文化建筑群。图为北帝庙。

广东省文化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李继光告诉记者,学宫文化的保护与活化利用,要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很多文物也是需要‘人气’的,开平学宫能否长久地传承发展下来,‘人气’必不可少。”李继光表示,要让人成为文物保护的主体,先行动起来,让保护落实下去。

   

 “未来我们也计划举办各式开笔礼、谢师节等活动,通过各式活动展示开平学宫文化,凝聚认同,增强文化自信。”谭意军说,可以预见古韵苍城将成为“文化圣地”,同时成为开平市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大平台的重要节点。

图片

太期待了

愿开平学宫保护修缮工程早日完成

成为开平市独一无二的文旅亮点

图片

来源:综合自江门日报、开平广播电视台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