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国,这是一个在16世纪的欧洲广为流传,并且长盛不衰的传说。
位于秘鲁南部、古印加帝国首都库斯科的太阳神庙,被西班牙人视为“世界上已知的黄金最多的地方”之一,因而遭到入侵毁灭。
史料记载:“从神庙内的墙上剥下的金板就有700多块,每块金板可以熔铸成两公斤的金锭。”
这场欧洲探险淘金者的入侵,不仅让巅峰时期的印加帝国戛然而止,也使南美洲持续数千年的安第斯文明走向失落。
1月22日,由广东省博物馆主办,秘鲁共和国驻华大使馆、秘鲁共和国文化部联合秘鲁11家知名博物馆共同协办的“黄金国之谜——秘鲁安第斯文明特展”向社会公众开放。
据悉,这是广东省博物馆今年首个引进特展,展出157件套文物、200余件展品,揭开500多年前的“黄金国之谜”。
戳视频,比埃及还久远的木乃伊长这样↓↓↓
比埃及还早的木乃伊来广州了!
中秘渊源:秘鲁首批中国移民来自广东
安第斯文明虽没有文字和车轮,但雄伟的马丘比丘宫殿建筑、壮美的库斯科古城、神秘的纳斯卡地画,以及绚丽的纺织品、多彩的陶器和精致的金银制品……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2021年正逢中秘建交五十周年,小南看到,这次展览汇聚了秘鲁11家博物馆收藏的历年重要考古出土文物,以及广东省博物馆藏品,所展出的陶器、金属、纺织品、木乃伊等品类丰富、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广东首次展出大型的秘鲁古文明展。展览策展人冯远介绍,广东与秘鲁也早有渊源。“秘鲁的首批中国移民就来自广东,在今天,8%的秘鲁人民仍拥有中国血统。我们希望借此展览见证两国友好进程,也带领公众探索这一神秘的安第斯古文明。”
展出众多高规格黄金制品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含金量”极高的展览。
小南一进展厅就看到,展柜里都是BlingBling的金器:耳饰、头饰、响铃、烧杯、面具……纹饰独特,每一件金器都带着神秘色彩。
△黄金面具(750-1375年)秘鲁西坎国家博物馆藏
比如这套头饰,总重量达2公斤,高度连同附着的真实鸟类羽毛超过1米高,是古代秘鲁流传至今最大和最精美的一件金属装饰品。想象一下,当时的皇家贵族戴着这件头饰,身上佩戴着各种黄金饰品,坐在轿辇上游行,是何等的威严……
冯远介绍,这件展品属于西坎文化时期的某个统治者,中心元素推断为一只蝙蝠,是皇家权力的象征物,而红色朱砂覆盖了面具正面的大部分区域,象征着人类血液或者一种重要的生命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将逝者召唤回来。
“面具的外观与西坎神的面貌极其相同,西坎神是西坎宗教中地位最高、无所不能的神。西坎人认为这件面具的佩戴者具有神圣的权力和权威,并具有与神灵沟通的能力。”冯远说。
再看这对18K黄金耳饰,直径长达10厘米,同样出土于贵族墓中。这么大的耳饰,怎么戴?据说,当地人将大耳朵视为美丽、高贵的象征,耳洞的大小标志着其地位的高低,穿耳孔更是每一个皇家贵族男子在成年仪式上都要经历的一道考验。
武士纹金耳饰 (100—700年) 秘鲁拉斯哈卡斯神殿群博物馆藏
他们用金针在耳朵上穿出一个硕大的孔洞,并佩戴上代表成年的巨大金耳饰,此后金耳饰的重量还会不断加码,日复一日,耳孔越来越大,还能容纳橘子般大小的圆环状耳饰。
秘鲁黄金对世界影响究竟有多大?冯远告诉小南,16世纪初,为了寻找传说中的“黄金国”,西班牙殖民者踏上了这片土地,他们迅速征服了辉煌的印加帝国,把黄金熔成金块,运回欧洲。甚至直到今天,世界的黄金储备中,还有一部分是当时流转下来的。
比埃及早近千年制作木乃伊
在展览现场,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里,两具从秘鲁漂洋过海而来的木乃伊被安放在单独的展柜中。在微弱灯光的照射下,这名男性的面容依稀可见,身体呈蜷缩状,右手还佩戴着一枚戒指。
“中指佩戴戒指,表明他的地位很高,身上有多处伤痕,证明当时是一名很勇猛的武士;而且他人为扩大了耳垂,极有可能佩戴过大型耳饰。”冯远告诉小南,这具保存完好的成年男性木乃伊出土于秘鲁西北部查查颇雅省附近的岩洞中,经过自然干燥,用棉布条包裹而成。
据悉,比埃及的木乃伊还要早近千年时,安第斯山地区的原住民就发明了保存祖先遗体的木乃伊法。与古埃及相比,印加的木乃伊更像一个大大的包裹,一层层裹尸布里包裹着此人生前的纺织物等用品。到印加文明时期,人们盛行将祖先的木乃伊放在自己领地或居室墙壁凹进去的壁龛里与自己共处,以便定期探视和膜拜。
为何要展出木乃伊?冯远解释,这件木乃伊很集中地表现了当时秘鲁的文化和传统。“死后仍有随从照顾他们的生活,在大型节庆还会将木乃伊推出与人共乐。从这里能看出安第斯人对生死的一种态度——死亡不是终结,是另一种开始。”
【看展TIPS】
时间:2021年1月22日至2021年5月5日
地点:广东省博物馆三楼展厅三
购票方式:登录大麦网购票,并携带身份证入馆参观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黄堃媛
【摄影/摄像】仇敏业
【剪辑】何志豪 实习生 陈婕
【实习生】沈祯卓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