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澳古道”
又被誉为“中山丝绸之路”
早在清康熙年间
岐澳古道便作为“官道”修建
一直到民国初年,岐澳古道都是香山县东南诸乡同香山县城和澳门最主要的交通道路,是使用最频繁的主干道。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岐关车路全线通车,岐澳古道才完成其历史使命,逐渐退出道路交通的舞台,消失于人们的视野。
如今轻松自驾
寻访历史气息的短途旅游
成为了现代都市人
慢享生活的主要方式之一
串联着众多历史文化古迹
岐澳古道又开始走进
都市人的朋友圈里
相比南粤古驿道的其他路段,岐澳古道中山石岐段是徒步旅行线路中比较成熟安全,强度较低的一条;而说到石岐段沿线,就不得不提到素有“睇庙睇南下”说法的迎阳社区——南下。
南冲饼家
清晨的方基冲大街是忙碌的,不仅因为它是通向中山二路的主干道,那附近的幼儿园林立,也是小朋友们上学放学的必经之路,只有在节假日才得以偷闲。
南冲饼家的容姐早早就开门营业,为上班的南下人提供经济实惠的早餐。30年老字号的南冲饼家品种繁多,烧饼远近闻名,每到出炉时间,附近必定饼香四溢,令人食指大动,是老石岐不可不知道的经典美食,老网红了。如果游览岐澳古道,那么南冲烧饼必定是证明你到南下的最佳手信。
请注意,传统烧饼每天新鲜制作,保质期可不长哦!
背离天桥继续沿路深入
方基冲大街与方基冲新村
交界的转弯处有一小巷
名为“大王庙街”,复行数十步
就会来到
汉武侯庙
武侯指的自然是诸葛孔明,南下武侯庙始建于宋代,历经清代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年间多次重修,虽然后人亦对其进行过现代修葺,但前门墙上的石雕、木雕、壁画依然保存完好,清晰可见。
麻洲街
若没有老石岐带路
内街可不容易走
让我们回到方基冲大街路口
进入中山二路
行至中山二路与民生路交界的天桥处,向右看去,便是三级石。三级石长约163米,北起中山二路南接麻洲街,始建于明代,清道光初年因有三级石阶作为街区界而得名。从三级石进入,必定途径其最出名的所在——杨仙逸中学。
杨仙逸中学创办于1925年,这所为纪念中国空军之父——杨仙逸将军而创建的历史名校,秉承杨仙逸将军“志在冲天”的精神,百折不挠,勇立潮头,在传承中创新,坚持走全面育人、特色办学之路,取得了显著的办学业绩,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广州军区于20世纪80年代赠送给学校的一台歼5战斗机,如今仍与杨仙逸铜像一起守护着这所学校。
沿着三级石街
走到2号的时候
门牌便戛然而止
紧挨着的
便是麻洲街尾的194号
古时候的麻洲街是一片海滩,渔民常在此纺麻织鱼网,所以此地俗称“麻洲”。
中山尚未开辟公路之时,麻洲街是石岐往返三乡、拱北和澳门的必经之路,是原香山县和澳门进行贸易交往的重要交通古道。岐澳古道的具体路线为:“天字码头—孙文西路—中山公园—西山寺—孙中山纪念堂—中华基督教公理堂—从善坊—中山二路—三圣宫—华帝庙—南下新码头”,其中的三圣宫和华帝庙就在这麻洲街内。
我们先别着急着找他们,我们先走进接壤处转左的麻洲街一横巷,探寻南下痕迹最老古庙的踪迹。
麻洲街一横巷往里走20米便到三山庙。“三山庙”,既是一条街,也是一座庙;街叫三山庙街,庙叫三山古庙。
三山古庙拥有祠堂式的三间三进的格局,带左右偏殿,占地面积达651平方米。“三山”指围绕着南下的西林山、迎阳山、东林山。三山古庙始建于宋代,现存的古庙为清代雍正、道主光年间及民国时期重修的建筑特色。青砖墙、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丰富的木雕、石雕、灰塑,集中表现了岭南建筑的技法和建筑艺术。
三山古庙历史悠久,也历经沧桑。抗日战争期间,古庙被日军霸占为驻地,在这里英勇的中山武装游击队曾与敌人进行殊死战斗,庙门至今还能找到当年留下的子弹孔;解放后,古庙还先后变成南区小学、藤织家具厂、幼儿园、老人活动中心等。2009年三山古庙被公布为中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回到麻洲街,继续往前走
便可在道路右侧
看到传说中的三圣宫
三圣宫建于清代,后前亭消失,只留后殿,阔约三米,深约6米,建筑面积约20平方米,正墙青砖双隅顺砌,山墙青砖石角双隅抹缝砌。
庙门为花岗石门,门额刻有“三圣宫”几个大字,石门对联从右往左读为:“德参云海,云峙星峰”。墙头彩绘神仙故事,庙门口有青砖花岗石拜台,置香案烛台。庙宇虽饱经风霜,但其历史文化风貌依然保存良好。
走出三圣宫继续向前
依然在道路右侧
会看到岐澳古道的另一间庙
华光庙
初建于宋朝,论起源比三圣宫历史要悠久得多。
宋景炎二年(1277年)端宗赵是逃避元军,经过华帝庙还曾入庙进香。后来,善信在庙宇门楣上挂上“御祭华光庙”木匾。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旅美归侨何宫惠捐资修建庙宇,将木匾改为石刻横嵌于门楣上。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由于华光庙严重损坏,村民纷纷积极捐资重修,至今共重修过两次,于是便有了如今崭新的面貌。
华光庙在南下乡邻口口相传中最大的特色,不得不提庙内的一块石,名为“虾火石”,虾火的意思就是虾膏,迎阳山从空中看起来像一只虾,而虾火石所在位置,正处于虾头,颇有画龙点睛之妙。
走出华光庙步行不远,右转有一石板嵌于地上,曰“南洲街”,此时抬眼望去十多米处便有一庙,曰“康真君庙”。
中山很多村都有康真君庙,主要是为了纪念康王而建,而南下这个康真君庙初建于宋朝,通过对庙内碑记的参考,虽无建庙的具体时间,推算约在宋咸淳丁卯年(1267年)之前,期间又经过了多番改建,作为喧闹之中的一份宁静,与老街市集悄然融入在新老南下人的生活当中。
从那些远古历史中跳离出来
如今的麻洲街
充斥着水果摊、肉菜档、杂货铺
服装店、裁缝店、补鞋档
手机店、凉茶店……
南下新码头商圈
走出麻洲街,便是南下新码头商圈,我们从老街一下子迈入了新时代商业体。南下新码头地处石岐、东区、南区交汇处,是集休闲、娱乐、无国界美食、写字楼于一身的综合广场,它还是中山仅有的24小时不打烊的不夜城、一座多元化的时尚新天地。
除了美食,你还可以在这里还可以休闲娱乐,约三两好友,一杯一盏,雕刻时光。南下新码头广场东侧仿建的迎阳石,就是此次旅途的终点打卡站。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逐步实施,越来越多尘封在南下老街角落尚未能面向公众的历史建筑有望逐步修缮,重新面世。
除了沉淀了满满回忆的建筑
南下的美食也不少哦
跟着石岐君一起去探店吧↓
Sweet house 甜心小筑
电子科技大学的甜心小筑分店也算是相当有名了,殊不知总店就隐藏在南下。薄荷绿的招牌搭配少女FEEL的装修,这家隐藏在南下内街的正宗法式甜品店已经营数年,各式慕斯口感丝滑,入口即化。
图片来源:网络
花语轻食馆
中山二路有一家能“许愿”的轻食店,光听名字就能feel到老板文艺心。这里不仅偷偷藏了个小花园,还有满满少女心的玻璃房,以及见不到的“隐藏菜单”...简单的餐食,却有温暖人心的魔力。
如果某天你突然想吃一道菜,记得提前预约,餐桌上的小心愿老板都会帮你实现。这里的老板也是主厨,听说还是搞设计的,店内的装修全由老板亲手操刀,小清新的设计风格,随处可见的花卉和小摆件,很有小心思。
Jays Cocktail
这家小清吧晚上才营业,门口精致地展示着一套西装,如果不是打卡达人,路过这家店很容易以为是一家英伦西服店。晚上路过的时候,缓下脚步,推开店门,便会发现暗藏玄机。
暖黄的灯光下,依然能看到店内各处细致的装修,明明刚才还能听到马路上的喧嚣,关上店门却只有耳边悠悠传来的爵士乐,宛如进入另一个小世界。门前有停车场,停车便利;西装革履的帅气调酒师服务温柔细心,为每位客人用心调制鸡尾酒,圈粉无数。
图片来源:网络
LOST & FOUND西洋古董咖啡店
这也是一家开车很容易错过的店,中山二路68号商业楼前有一匹马的大塑像,从左边的斜坡进入小区,就能看到商业楼后面的咖啡店。墨绿色的墙面和墨绿色的大门融为一体,漏斗形的白色轻纱窗帘就像嵌在墙体的风景画。
远远看去,这家店名叫“Lost&Found”的咖啡馆,宛如从中世纪的欧洲穿越而来的时间胶囊。这是“80后”小伙子Ivan一手打造的“复古空间”,老旧小区和“复古”元素的结合,让置身其中的人感觉时光倒流。
Dogcom热狗来了
一顿丰盛的下午茶,足以点亮一整天的好心情。深蓝色的桌椅充满了复古的神秘感;天花板上是圆圆的吊灯,高低不一,是浪漫的星光点点的感觉。
一进门就能看到纯白墙面上中英对照的菜单,一目了然,简约之余富有设计感。如果你不知道吃什么,不妨可以留意一下门口的竖牌推荐菜品哦~
新西兰小羊排 南下新码头店
新西兰小羊排相信石岐人都不陌生,在石岐已经开了三家,其中总店就在南下新码头,中山第一家哦!
老板从小对新西兰人文、风土和历史十分向往,经常去新西兰国家旅游,并把当地美食烹饪技术带回来,让我们在南下就能感受到地道的新西兰风情。想要品尝的小伙伴们记得提前预约或者早点到,不然就要加入到门口长长的等候队伍当中咯。
图片来源:网络
泰赞泰式餐厅
泰赞是中山规模最大的泰式餐厅,品种繁多,店内泰国风情的装修环境宽敞舒适,休闲清雅,停车方便,每天客人络绎不绝,石岐人就算说不上名字,也绝对记得南下新码头的这家泰国菜餐厅,可以说是相当有名了。
姜葱炒蟹、碳烤牛排、香炸春卷、避风塘炒虾、酸辣生虾、香辣虾、金不换炒花甲....说着都口水直流。
1
2
3
4
5
6
7
8
9
深烧食堂
这里交通方便,明亮干净,座位舒适,布置用心,是晚上吃宵夜的好去处。烧烤配啤酒,再看看球赛,想想都觉得心动。
花酒V+
在南下的夜生活也是热闹非凡,花酒早已是年轻人INS风拍照的好去处,哼着小调,来一杯周董mojito,每晚9点后还会有驻唱乐队开始表演,热闹非凡!顺带一提,炸鸡配小酒,快乐加倍哦!
图片来源:网络
选择留在中山过年的你
热爱石岐文化的你
何不趁现在春节
寻古道、访老屋、品美食
与石岐君共享
南下这段静好岁月呢?
中山石岐发布编辑部
编辑:黄丽雅
统筹:计慧慧
执行总编辑:吴加仪
总编辑:高汝强
来源:迎阳社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