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
同时也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恰巧碰上腊八节,
今天大家是吃糯米饭还是腊八粥呢?

腊月初八喝腊八粥的习俗历史悠久,来源于佛教。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古印度人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难,也为了纪念佛祖在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这天以吃杂拌粥作为纪念。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到了宋代,民间逐渐形成在"腊八"当天熬粥和喝粥的习俗,并延续至今。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腊八粥的传统食材包括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和各种豆类(如红豆、绿豆、黄豆、黑豆、芸豆等)。腊八粥有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是食疗佳品。
针对不同人群,腊八粥的原料可以相应调整。无论哪类人群,粥里不能少的主材是米。儿童和老年人消化功能偏差,腊八粥中豆类的食材少放,因为豆类不易消化,可增加小米、粳米、糯米、核桃仁、紫米的比例以补益脾肾。女性人群,在粥里增加桂圆、大枣、糜子、松子等食材,可补气养血。体质虚弱的人群,粥里的食材尽量丰富多样,可增加栗子、莲子、花生、芡实等富含淀粉又有一定保健作用的食材。

到了大寒时节,除了腊八粥,还有少不了养生知识,中医科刘丽丽主治中医师为大家介绍大寒养生~
- 大寒养生 -
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同时也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在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养阴气。
古语有云“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大寒时节除了注意防寒之外,还须防风,衣着要随着气温变化而增减,手脚易冻,尤其应注意保暖。精神调养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避免急躁易怒,避免过喜或伤心,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使体内的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 大寒饮食 -
大寒时节的饮食重点应放在固护脾肾,遵守保阴潜阳的原则,饮食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坚固肾气,切忌粘硬、生冷的食物,宜热食,以防止脾胃的阳气受损。因大寒时天气较为寒冷,人体需要更多的热量,在饮食上应适当摄入一些脂类,如羊肉、牛肉等。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可搭配胡萝卜、萝卜、菠菜、山药、冬瓜等新鲜蔬菜一同进食。此外,可以多食黑芝麻、黑木耳、黑豆、秋葵、乌鸡等食物,用以补肾驱寒。
大寒时节仍然是冬令进补的好时机,进补时宜食补和药补相结合,以食补为主。偏于阳虚的人食补以温热食物为宜,如羊肉、鸡肉等;而偏于阴虚者,则应以滋阴食物为宜,如鸭肉、鹅肉、鳖、龟、木耳等。药补要结合自己的体质和病状选择服用,如体质虚弱、气虚之人可服人参汤,阴虚者可服六味地黄丸等。
- 大寒进补食疗方 -
【黄芪牛肉汤】

材料:牛肉(瘦)1000克,黄芪12克,党参12克,大葱20克,姜15克,料酒20克,小葱5克,胡椒粉1克,盐10克,味精2克。
做法:将黄芪、党参洗净,装于双层纱布袋内封住口做成中药包;牛肉洗净,切成5厘米长、3厘米宽的块;姜、葱洗净;沙锅置大火上,倒入鲜汤2000克,放入鸡骨架,加入牛肉块、中药包煮沸,撇去浮沫;加姜、葱、料酒,移至叙上炖熟透;拣去中药包、姜、葱、鸡骨架;加入精盐、胡椒粉、味精、葱花即成。
功效:黄芪能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党参有健脾补肺、益气养血生津的功效,牛肉则有补中益气,强健筋骨的功效。
【当归羊肉汤】

材料:当归3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
做法:当归、生姜清水洗净顺切大片备用,羊肉剔去筋膜,洗净切块,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捞出晾凉备用。沙锅内放入适量清水,将羊肉下入锅内,再下当归和姜片,在武火(大火)上烧沸后,打去浮沫,改用文火(小火)炖1.5小时至羊肉熟烂为止。
功效:当归温中,补血散寒,适用于体虚脾弱之乏力、腹泻、畏寒者。
【乌鸡山药汤】

材料:乌骨鸡1只、山药、枣(干)适量,食盐、葱、姜、料酒、胡椒粉适量。
做法:乌鸡斩块、山药去皮切块,葱切段,姜切片备用;乌鸡凉水下锅,焯水捞血沫,捞出控水;砂锅内放水,水热后放入乌鸡块、红枣、葱、姜、放入料酒,大火烧开后,盖上盖改小火炖1小时;放入山药块炖至山药软烂,再加入枸杞、盐和胡椒粉即可。
功效:中医认为,手脚冰凉与体质虚弱有密切关系,而山药乌鸡汤具有很好的补中、益气、养血作用,特别适合手脚冰冷者。

刘丽丽 主治中医师
擅长:治疗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耳鼻咽喉科等常见疾病的治疗,对咳嗽、鼻-鼻窦炎、咽喉炎、扁桃体炎、胃肠道疾病、腰痛、眩晕、失眠、郁证、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的中西医治疗有一定的心得。
【中医科】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历史悠久,向来以其技术力量雄厚享誉佛山中医界。我们拥有一批医技精湛、深受佛山市民欢迎的中医专家。科室坚持中医特色,采用中药内服与中医外治法相结合治疗各系统疾病,开设中医针灸推拿、中医肿瘤、中医消化、中医呼吸、中医泌尿、中医风湿病、中医乳腺病、中医妇儿、中医男科、中医内分泌、中医心血管等特色专科门诊。
开展的治疗项目包括推拿、针刺、艾灸、拔罐、耳穴磁珠贴压、穴位贴敷、穴位放血、天灸(包括三伏灸、三九灸、春分灸、秋分灸)等,还提供中医体质辨识及辨证施膳指导等服务,深受患者信赖,年门诊量达10多万人次。

供稿 | 中医科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全媒体团队出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