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工精湛,逼真程度堪比照片!
价值过百万的广绣作品在家门口展出!
1月17日-24日,由广东省非遗促进会、广州市工艺美术协会、广州市荔湾区非遗协会指导,广州文化公园、聚元祥文化艺术发展(广州)有限公司联袂主办的“广绣省级青年艺术家王新元作品展”在广州文化公园画苑第九馆亮相。市民朋友可以去亲自感受王新元如何用一针一线讲述美的故事。
展览现场
王新元
广绣省级青年艺术家
王新元是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广绣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1岁时开始跟苏绣省级大师的表姑学刺绣,2001年到广州创业,在参观陈家祠时,被梁国兴夫妇精美的刺绣作品吸引,拜梁国兴、吴玉珍(2008年去世)夫妇为师学习广绣。
本次展览展出王新元近年创作的广绣精品近百幅,包括不少特色地方绣种的多幅新品和衍生品,还设有市民体验课程,让市民感受岭南刺绣文化。
现场有三幅广绣的传世之作
传统的红底金线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中间的作品是从英国回流的蚕丝线绣钢琴罩,绣于清朝末期。描绘的是喜乐洋溢的出游情景,车夫与护驾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姿态各异。四周有繁盛茂密的花草环绕两圈,背景图案元素丰富精美。
由于是外销品,因此可以看到建筑是东南亚风格的,人物也是大眼睛、高鼻梁的外国人长相。虽然是单色刺绣,但针工细密,平齐精致,光泽犹存。
左侧作品是官轿的帘子,绣于清朝晚期,属真丝绒绣,为“郭子仪祝寿图”。右侧作品是披巾,绣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富有广州元素的广绣作品
《翡翠玉瓶》《毛公鼎》等是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逼真程度堪比照片!小荔驻足了很久,才敢确定是绣出来的作品。
连青铜鼎上的斑斑锈迹,
翡翠的莹亮通透
都绣得栩栩如生
鬼斧神工,让人叹为观止
“这里运用了极为罕见的独门技艺——八公针法,全国只有4人会运用此难度极大的针法,广绣唯王新元一人。只有用这种针法才能绣出美玉的翠绿通透。把光线、玉石纹路、层层叠加的色泽一丝一毫表现出来,灵动而又有韵味。”展厅负责人称。
据展厅负责人介绍,部分展品价值高达数百万,一些作品是王新元心中的“无价之宝”,曾有人想高价购入,但王新元难舍佳作而婉拒交易。
作为聚元祥广绣创始人,王新元一直积极打开广绣的市场局面,通过注入潮流元素,让古老的广绣艺术逐渐年轻起来。
展览现场展出了一大批极具创意,融入了广绣元素的文创新产品,包括广绣台灯、广绣首饰盒、广绣手表盒、广绣口罩、广绣香囊、广绣耳环、广绣丝巾等。此外,还开发专门的订绣服务,用百年不褪色的蚕丝线绣出全家福,更具传承价值,使市民觉得刺绣也可以很接地气,非遗也可以走进千家万户。近年来,聚元祥 “触网”步伐进一步加快,推动线上与线下同时销售,通过抖音和微信小程序推出线上产品,将这些颇具中国风现代摆件瞄准了年轻人群体,提升广绣活力、传播力。
为了让非遗文化做好传承发展,王新元亦不遗余力做好广绣文化的教育宣传工作,通过广绣技艺进课堂、进社区等形式,培育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寻找年轻一代非遗传承人。
据了解,聚元祥今年将进驻永庆坊非遗街区,成为广州展示广绣技艺的重要窗口,传承历史、开拓创新的广绣技艺,将成为荔湾展现“老城市新活力”的又一缩影。接下来,荔湾区持续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活动,通过加强剪纸、广彩、广绣基地特色创建,把传统文化作品和学校文化特色结合,共同开发特色文创产品,打响岭南文化品牌。
观展攻略
广绣省级青年艺术家王新元作品展
展览时间:2021年1月17日-24日
展览地点:广州文化公园画苑(第九馆),可点击下方地图卡片进入导航
【文字 荔湾区融媒体中心 古宝仪 林海咏】
【图片 荔湾区融媒体中心 林海咏 张铭健】
【编辑 林海咏 黄文浩】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