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进展:JAK抑制剂治疗免疫介导的炎性疾病专家共识

风湿免疫专家李天旺
+ 订阅

JAK抑制剂是一类小分子药物,主要通过调节JAK-STAT通路以实现影响免疫系统并抑制炎症反应,目前已应用在以类风湿关节炎为主的多种免疫介导的炎性疾病。这一类药物在实现与生物制剂相近的临床疗效的同时,避免了注射治疗,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痛苦,使治疗更加便捷。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深入,这一类药物的部分产品价格明显下降,让更多的患者能够接受这一先进的治疗。更有学者提出,JAK抑制剂有可能颠覆目前风湿病治疗格局,使患者每天仅使用1~2片药物即可控制病情。

在2021年1月,《风湿病学年鉴》发表《JAK抑制剂治疗免疫介导的炎性疾病专家共识》,具有较大的临床指导意义,故笔者对感兴趣的部分进行翻译。由于水平有限,若有不当之处烦请指正。

首先,作者对当前主要免疫介导的炎性疾病、其相关的细胞因子及细胞因子通过JAK激活的下游细胞因子进行回顾。

作者还回顾了各炎症细胞因子激活对应的JAK组合及STAT通路,以及目前已问世的JAK抑制剂的作用靶点和效应。

本文重点,是指出JAK抑制剂治疗免疫介导的炎性疾病的要点。

一、总论

1. JAK抑制剂治疗的开始和治疗目标应基于患者和医生共同决定,这需要患者全面了解该治疗的潜在益处和风险。

2. 治疗方案应符合国际和国家有关相应疾病管理的建议。

3. 本文不提供何时开始JAK治疗的时机建议,只是帮助医生处方JAK抑制剂。

4. 本文针对与JAK抑制剂相关的特定(而非全部)方面的,医生应另外参考针对特定疾病和产品信息。

二、各论

1. 适应症

1.1 具有免疫介导的炎性疾病且先前常规和/或生物制剂治疗无效的患者。截至2019年,这些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和溃疡性结肠炎。

1.2 目前尚无直接证据表明一种JAK抑制剂的疗效或安全性优于另一种。

2. 剂量与合并用药

2.1 根据对应的疾病选择合适的剂量。

2.2 年龄较大(> 70岁),肾功能或肝功能严重受损和/或存在药物相互作用风险或其他合并症的患者应进行剂量调整。

2.3 关于合并用药,请遵循各种疾病的具体建议; 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如果患者耐受传统的控制病情抗风湿药,则考虑在持续的传统的控制病情抗风湿药基础上添加JAK抑制剂。

2.4 如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达到CDAI或Boolean缓解的标准,且稳定使用传统的控制病情抗风湿药,可减少JAK抑制剂的药量。

3. 禁忌症

3.1 严重的活动性(或慢性)感染,包括结核病和机会性感染。

3.2当前存在的恶性肿瘤。

3.3 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例如严重肝病(Child-Pugh C)或严重的肾脏疾病。

3.4 怀孕和哺乳期。

3.5 复发性静脉血栓形成,且未接受抗凝治疗。

4. 治疗前筛查及潜在风险

4.1 常规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

4.2 常规实验室检查(全血细胞计数,肝功能,肾功能;开始治疗后约3个月的血脂水平;不建议进行肌酶测试)。

4.3 乙型肝炎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乙型肝炎核心抗体以及HBV-DNA检测);丙型肝炎检测(丙型肝炎抗体,如果抗体呈阳性,则进行HCV-RNA检测)。

4.4 高危人群的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检测。

4.5 根据患者所在的国家指南进行结核病筛查。

4.6 评估并更新疫苗接种状态。

4.7 考虑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尤其是静脉血栓形成的历史。

5. 不良反应

5.1 严重感染、机会性感染(结核和带状疱疹)。减少或消除并用糖皮质激素可降低感染事件的风险。

5.2 尽管可能会增加非黑色素瘤皮肤肿瘤的风险,但JAK抑制后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似乎并未升高。

5.3 可能出现淋巴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及贫血。

5.4 据报道,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安全性试验中,每天两次口服10 mg托法替尼的患者,以及在的安慰剂对照期内使用巴瑞替尼的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

5.5 JAK抑制剂可引起肌酶升高,但与临床事件无关。JAK抑制剂可引起肌酐升高,但与肾功能衰竭或高血压无关。

6. 随访期中的实验室及临床监测。

6.1 基本实验室监测:在第1和3个月进行全血细胞计数以及肝功能检测,然后定期(例如每3个月)复查;在第3个月复查血脂。

6.2 年度皮肤检查(用于早期发现皮肤肿瘤)。

6.3使用经过验证的,针对疾病的病情评估,同时观察有否发生感染等不良反应。

小结

上述观点得到了多数参与制定共识的专家的认同,但由于JAK抑制剂在临床工作中广泛使用的时间较短,临床研究还有待深入,所以部分条目证据等级和推荐强度还不够高。但是,此专家指南对于JAK抑制剂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还是用重要的意义。

如果对其中细节感兴趣,可参考:

Nash P, Kerschbaumer A, Dörner T, Dougados M, Fleischmann RM, Geissler K, McInnes I, Pope JE, van der Heijde D, Stoffer-Marx M, Takeuchi T, Trauner M, Winthrop KL, de Wit M, Aletaha D, Baraliakos X, Boehncke WH, Emery P, Isaacs JD, Kremer J, Lee EB, Maksymowych WP, Voshaar M, Tam LS, Tanaka Y, van den Bosch F, Westhovens R, Xavier R, Smolen JS. Points to consider for the treatment of immune-mediated inflammatory diseases with Janus kinase inhibitors: a consensus statement. Ann Rheum Dis. 2021 Jan;80(1):71-87. doi: 10.1136/annrheumdis-2020-218398. Epub 2020 Nov 6. PMID: 33158881.

专家介绍

黄志祥   副主任医师

擅长以强直性脊柱炎为代表的脊柱关节炎、痛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炎症性肌病及血管炎等风湿病的诊疗,熟练掌握关节腔穿刺及关节超声检查。近年参与并主持省市各级科研课题多项,在SCI收录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

学术任职: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风湿免疫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委员

内容   黄志祥    编辑   黄启当

校对   风湿免疫科微信工作组

审核   邓伟明  郑少玲    发布   李天旺  潘霞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