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清远们,你记忆中的南门街,变了…

文明清远
+ 订阅

轮渡码头、金龙酒家、

百货大楼、旧电影院……

作为一个“老清远”

相信你对这些地标并不陌生

图片来源网络

南门街是清远建市初期最繁华的地段,曾经这里门庭若市,是商户投资置业的热门首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市区陆续崛起了众多新商圈,但南门街依然成为老清远们怀念的地方。

“有南门口才有南门街”

因凤凰传说而得名的凤城,是清远根之所在。据史料记载,旧时清远是北江水路南北的主要货品集散地,集周边地区人文景貌于一体。当时的南门街口有座高大的城楼,大圆孔门洞内有一扇厚重的大门,晨夕定时开关。

街上立有两座大理石牌坊:第一座牌坊为郭仪长而立,建于清嘉庆年间。正面题字“奕世名勋”,背面题字“名御史”。第二座牌坊由明朝兵部主事朱壁和知县朱琳公孙二人共建,正面由刘汝霖书“科第名贤”,背面由宋铨山书“诒谋绳武”。原是木质坊,光绪十八年(1892年)重修,改为石坊。

在《清城忆旧》一书中,“老清远”黄椿橪记录到,作为商业区之一的南门街很窄,不足7米,中间用5条麻石铺垫,两旁则用碎砖填平。南端是肉菜市场,中段是经营油粮杂货店,北段临近县政府。1958年,因街道扩建牌坊被拆毁。

“有南门口才有南门街。”一些上了年纪的老清城们仍记得,过去的南门街很是气派,除了石牌坊,还有云吞店、糖水铺、烧肉摊等。老街坊们每每提及“旧时清城”这些记忆,总是兴致盎然,言语中颇有几分骄傲。

何国雄、邓志文等本土画家所作油画《百年清远之南门牌坊一条街》(资料图)

此前,念旧的本土画家邓志文、叶秀银、何国雄等,花费近三年时间,用写实的手法画出《南门牌坊一条街》。在这幅油画中,清末时期的南门街古朴悠然,两侧的岭南骑楼商铺林立,光滑的石板路上行人小贩熙熙攘攘,剃头档、猪肉档生意兴隆。古老牌坊的风貌在清远画家的画作中得到重温。

挖掘旧街区文化底蕴

走在南门街,不管是那些充满厚重感的老房子,光亮的青石板路,还是带着岁月痕迹的老手艺,一次又一次带给我们深刻的触动。

改造中的南门口广场

在城市的更新过程中

如何更好地留存城市的肌理?

更好地保育城市人的共同记忆,

留住城市的文脉?

2017年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市人大代表相继提出,调整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思路,挖掘和保护清远本土旧城区、老街区的文化底蕴,把清远历史的“根”延续下去,让居民更有归属感。经过多次调研和征求市民意见,去年,清城区决定将其进行升级改造,力争打造成为极具怀旧气息的凤城文化特色街,重新突显南门街应有的文化风貌与商业优势。

改造效果图(部分)

南门特色文化街改造工程改造范围分为两部分,一是南门口广场,二是原百货大楼至大观街口范围。其中,南门口广场改造工程即将完工,南门特色文化街改造工程预计于2021年2月4日完工。

此次改造工程将对建筑立面、骑楼、招牌样式、亮化工程等进行统一改造,届时将形成风格统一又具有凤城文化特色的文化街区。

人人都有一个与南门街的故事

时代在不断地变迁,旧城也在旧貌换新颜。但亘古不变的是每一条街,每一条巷子所沉淀的历史记忆,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日益向往。

也许在这里,你曾和阔别已久的老朋友一起在南门口的石椅上玩耍;

也许你和爸妈,坐上渡轮到成衣街买过最爱的裙子;

也许你还记得,带上爱人在“嫁妆一条街”执嫁妆的幸福时刻;

也许你还记得,跟着爷爷一起到金龙酒家喝早茶的快乐时光

……

图片来源网络

每一个清远人或在清远成长的人,都有一段和南门街的难忘故事,如果你也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欢迎通过清远日报微信号后台或发送至qyrb2021@163.com投稿。

一起分享

你和南门街的故事

素材来源:清远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