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速运转的流水线上,一片片瓷砖成品“穿过”质检设备。同一时间,瓷砖的颜色、表面缺陷等指标在设备屏幕上清晰呈现。这就是佛山喀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喀视科技”)生产的瓷砖在线智能视觉检测设备。
检测设备外形看似简单,内里却“藏”着喀视科技自主研发的控制系统与视觉识别系统。它们就如同“大脑”与”眼睛”,能快速精准识别瓷砖的色差与表面缺陷,且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让自己越测越“聪明”。
“经过约四年时间的研发与升级,这套设备目前已应用在佛山一知名陶瓷企业的生产线上,成功打破国外企业多年的垄断。”喀视科技技术总监吴泽鹏透露,今年公司团队规模将扩大两至三倍。
用机器眼降低误差
质检效率提升两至三成
当下,陶瓷生产线智能化水平日益提升。然而,作为流水线最后一环,质检环节仍长期由人工进行。以三班倒生产来算,这就意味着,负责质检的工人要连续八个小时在高光下观察高速运转的瓷砖成品,用肉眼快速分辨瓷砖的色差与品质。
“一般来说,陶瓷厂流水线一分钟可生产40片瓷砖。按照这种速度,质检工人工作一小时后就会产生视觉疲劳,精准度会有较大波动。如果同一批产品之间色差过大,那么这批产品会被评为次品,直接影响售价。”吴泽鹏介绍称,此前国内陶瓷企业使用的自动化质检设备均从国外进口,设备时常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以设备操作人员为例,国外的设备对于操作人员技术水平有较高要求,不符合国内生产实际。
针对这一情况,喀视科技自主研发了一款瓷砖在线智能视觉检测设备,并摸索形成了一套瓷砖色差标准。这款设备可自动识别瓷片的颜色,色差精度可根据陶瓷生产商的需求设定。
喀视科技工作人员在调试设备。受访者供图
“有了这款设备,厂家的质检效率可提高20%-30%,更重要的是能有效保障产品质量稳定性。”他举例称,有家陶企生产出的一批瓷砖,在多次人工质检后,产品品质仍难以满足客户要求。后来,该公司采用喀视科技的设备进行检测,很快便识别出有色差的瓷砖,解了燃眉之急。
当前,市面上有不少视觉检测设备。与之相比,喀视科技的设备运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具备自主学习功能。“随着检测数量不断上升,我们的机器会越来越聪明,越来越了解生产线的状况,使得检测效率进一步提升。操作人员只需一键启动设备,无需掌握太多专业知识。”吴泽鹏说。
四年攻坚研发
啃下多项技术“硬骨头”
事实上,喀视科技是国内一家芯片公司的内部孵化创业团队。2014年,了解到陶瓷行业对智能质检的需求后,该团队着手开始研发,摸着石头过河。
这支团队是典型的技术型人才团队。其中,公司董事长姜小波为材料领域专家,曾获国务院百名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荣誉称号;团队带头人、喀视科技总经理曹君是人工智能与计算机领域的科学家,研究成果覆盖30多项国际及中国发明专利。
从零到一的过程总是艰难的。对此,吴泽鹏深有感触。从设备芯片、控制系统到关键零部件,横跨了多个学科领域,这些全都需要团队自行研发设计,难度之高可想而知。
因此,公司成立后,团队成员一直在开展技术攻关,先后推出多款样机。“在此过程中,大家的心理压力很大,真的是靠情怀在支撑。”他说。
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四年的研发,喀视科技于2018年推出第一代成品,已获得两项发明专利授权,成功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该款产品不仅定价低于国外进口设备,且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柔性化定制。目前,第一代成品已应用在佛山某知名陶瓷企业的生产线上,反馈良好。
“基于佛山庞大的陶瓷产业规模,公司产品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接下来,我们计划扩充员工队伍,继续优化产品。”谈及未来,吴泽鹏充满信心。
【南方日报记者】王芃琹
【实习生】曾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