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汇源才叫过年”这一句广告词曾经伴随着大家度过众多个春节,而如今,一代人的“童年记忆”汇源果汁却最终在新春之前便迎来了退市。
1月18日,香港联交所出通告,宣布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退市。联交所宣布,由2021年1月18日上午9时起,该公司的上市地位将根据《上市规则》第6.01A条予以取消。在此之前,汇源的股票已停牌1020天。对此,汇源果汁董事会称,公司已尽最大努力及已动用一切可用的资源尝试满足复牌条件,并且表示了对上市复核委员会决定的不同意和失望态度。
13年前被可口可乐出价近180亿,连续十年蝉联国内果汁市场份额第一……随着汇源退市,一代“国民饮料”正式告别资本市场,未来将何去何从?
汇源果汁为何退市?
1992年起步的汇源集团,于2007年在香港联交所成功挂牌上市,是当年港交所规模最大的IPO,但却因关联贷款被停牌3年。
据公开信息披露,2018年4月3日,汇源果汁发布停牌公告称在未公告的情况下累计向汇源饮料食品集团借款共计42.82亿元。此次贷款不仅未按港交所规定进行如实披露,也未经过董事会批准。公告披露当天,中国汇源才与北京汇源饮料订立贷款协议,同时终止上述安排,以遵守规定。
2018年6月,联交所向汇源果汁提出五项复牌条件:对相关贷款进行法证调查、公布调查结果,并采取合适的补救行动;进行独立内部监控审阅,以及证明汇源果汁已有足够的内部监控系统;证明管理层在诚信上并无监管机关需合理顾虑的地方;公布所有欠缺的财务业绩,并说明任何审计修订;通知市场所有关于汇源果汁的重大资料。
而汇源果汁并未能按时于2020年1月31日前复牌,已经被联交所在去年2月14日取消上市地位。但因为其不断寻求上市复核委员会进行复核,试图复牌,所以一直延期至今,但最后依然未能改变既定结果。
1月18日上午9时,香港联交所通告,取消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的上市地位。一代"国民饮料"正式告别资本市场。
退市后的汇源何去何从?
汇源,这个曾经连续十余年市场份额稳居国内第一的国民老牌果汁品牌,最后以这样的方式告别资本市场,令人不胜唏嘘。
据尼尔森报告,截至2007年底,汇源的百分百果汁及中浓度果蔬汁销售量分别占国内市场总额的42.6%和39.6%,公司已是中国纯果汁市场当仁不让的领军企业。
汇源果汁遭遇危机,起于2008年“可口可乐收购案”。2008年,可口可乐开出几乎汇源市值2倍的高价,计划收购汇源果汁。朱新礼为了提高资产评估价值,大举扩产,暂停新品推出,还裁减了经营16年的销售团队,销售团队压缩掉三分之二。但这起收购最终未能通过商务部反垄断审查而搁浅。
自此次收购事件之后,汇源果汁开始出现持续性的亏损,且负债率不断攀升。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16年这五年时间,汇源果汁每年的扣非净利润均为负数,分别为-3.18亿元、-4.79亿元、-5.75亿元、-5.53亿元和-2.08亿元。而从2014年至2016年,汇源果汁负债分别高达65.35亿元、76.62亿元、99.95亿元。截至2017年底,汇源果汁总负债为114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51.8%。
此后,汇源尝试与天地壹号合资自救。2019年4月,汇源果汁公告称:公司将与全资附属公司北京汇源和天地壹号、广州和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合作框架协议,拟成立合营企业,以拓展果汁饮料市场。新闻甫出,热议如潮。有人认为这是汇源的一次自我救赎,亦有人称汇源是“换了个方式卖身”,更有人惊讶于资本市场的又一次“蛇吞象”。总之,几家欢乐几家愁,议论风声,不一而足。
汇源与天地壹号联手,可谓强强联姻,谋的是做大双方品牌,自然包括让汇源品牌冲出眼前困境,再次腾飞。不曾想,等来的却是双方合作告吹的消息。2019年7月16日,汇源果汁和天地壹号双双发公告称合资计划终止。在提到终止合作的原因时,双方都提到了“合作条件不成熟”。
在业内人士看来,汇源果汁近年走下坡路,债务缠身,有其内部管理的因素,亦有市场大环境的影响。当实体经济面临网络营销的冲击时,老一代企业家与品牌该如何应对,经营理念能否更新,营销策略又如何转型升级,这是许多企业都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代“国民饮料”何去何从,汇源能否凤凰涅槃,我们将继续保持关注。
【记者】赵兵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