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指导专家:林定坤,广东省名中医,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大骨科主任。
“颈椎不适?试试用头写米字!”一直以来,网上有不少科普文章都推荐大家通过做“米字操”来活动颈椎,缓解不适。
然而,这种以头顶或下颚为笔头,以颈部为笔杆的写字保健法,对缓解颈椎不适真的有效吗? 听听来自广东省中医院的侯宇医生怎么说。
35岁的李先生是一名IT从业者,由于常年在电脑前工作,他时常感到颈部酸痛、乏力。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网上了解到,做“米字操”可以有效缓解颈椎不适的症状。于是,他在工作间隙勤加练习“米字操”。
一段时间过后,他发现自己颈部确实没有那么酸痛了,然而手脚却慢慢出现了抽搐、放电的感觉,有时走着走着,就感觉到自己的腿脚没有了力气,走不动路,并且这样的情况越来越来严重。
百思不得其解的李先生来到广东省中医院颈椎病诊疗中心门诊就诊,经X线片、MR检查和医生诊断后发现,他存在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情况,且已经出现颈部脊髓的损伤,必须马上停止做“米字操”,并进行治疗。
▲发育性椎管狭窄,脊髓信号改变
原本想着通过做“米字操”来缓解颈部不适,到头来却导致自己的病情加重,这是因为该患者掉进了颈椎保健操的使用误区里,将“米字操”当成了万能操,盲目地加以使用。
“米字操”是什么?
米字操,是当下流行一种的颈部保健方法,练习时将头顶或者下颌当作笔头,将颈部当作笔杆,反复书写“米”字,称为“米字操”。
▲米字操示意图
工作时,如果我们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颈椎、颈部肌肉就会处于紧张、僵硬状态。练习“米字操”,我们能够通过活动颈部,拉伸周围的肌肉,改善其紧绷、僵硬的状态,从而达到锻炼颈椎、缓解疲劳的效果。
但是,“米字操”对颈部不适症状的改善作用不能一概而论,使用不当,不仅无益,反而会受其害。
“米字操”的练习因人而异
“米字操”包含颈椎的屈伸、侧屈和旋转等动作,涵盖了我们颈部活动的最大范围,而且包含几个不同动作的复合动作,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颈椎的损伤。
Part 01
颈椎健康人群
颈椎健康的人群,如青少年、青壮年,无明显的椎间盘突出和骨质增生退变,练习“米字操”也无妨。
但要注意不能过快和过度地屈伸旋转,一般以练习后感觉头、颈、肩轻快、舒适为度,否则会增大椎间盘的异常应力,损伤椎间盘和关节软骨,拉伤肌肉。
Part 02
颈椎病患者
颈椎病患者,在练习“米字操”时尤其需要注意,不能盲目地活动颈部。
1、颈椎间盘突出症者
患有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人,活动颈部时,注意不能做尽量低头的动作。
2、发育性颈椎管狭窄者
存在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人,颈椎所面临的风险要远高于正常人,在活动颈部时,注意不能做头部过度后仰的动作。
3、老年神经型颈椎病患者
老年神经型颈椎病患者,多数存在神经根管狭窄的情况。在发作期和缓解期,不适宜做“米字操”,尤其不能做颈部后伸的动作。
4、脊髓受压者
脊髓受压者,不管发病还是没发病(没有出现四肢酸软无力、走路像踩棉花等临床症状),都尽量不要转动和屈伸颈椎,减少颈椎骨的活动。
过度的屈伸和旋转动作,尤其是过度的后伸动作,可能对会加大对脊髓的刺激和压迫。
5、老年人
老年人中,骨质增生,或动脉硬化者多,椎动脉或颈内动脉管狭窄变小者多,有些老年人的颈部还存在着血管斑块。
过度的颈椎转动和屈伸,会增加血管受刺激的机会。轻者出现头晕,重者则增加中风的风险。
颈椎日常保健怎么做?
省中医专家来支招
颈椎保持一动不动,时间一长就容易产生不适。这时变换姿势,活动颈椎,不适感能够有所缓解。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颈椎要“动”起来,左盼右顾就是其中一种方式。
然而,颈椎过多的“锻炼”却并非是一件好事。过多的摇晃,会增加颈椎间盘和肌肉的异常应力,导致颈椎的退化加快,或者直接损伤。
“动”是对的,但是要有节制的“动”。而”练”,不是活动椎骨,而是要练颈肩部的“筋”。
如何练?
大家可以做广东省中医院大骨科主任林定坤教授所创编的“健体八段功”中的第一式“双手托天理三焦” 。
▲“双手托天理三焦”示意图
“双手托天理三焦”通过上肢、肩膀等活动带动颈部肌肉的伸展收缩,虽然减少了颈部的活动,但同样也能起到放松肌肉、缓解颈部不适的作用。
作为健体八段功的入门式,这个动作没有明显的禁忌症,所有能够完成该动作的人都可以勤加练习。■
【来源:广东省中医院林定坤工作室,作者:侯宇 医学博士】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