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脏乱棚架、清理塑料地膜、清扫堆存垃圾、清空堵塞沟渠……2020年,以“美丽田园”为“五大美丽”的突破口,以田间窝棚清拆整治为切入点,中山全面打响“美丽田园”建设攻坚战。
在拆除违章窝棚的同时,以统一标准规划建设一批“风情小屋”为路径,进一步提升农田的颜值和附加值,使田园环境脏、乱、差的面貌得到根本性改观。
财政划拨3000万奖补窝棚整治建设
田间窝棚,即乡村里常说的“松皮棚”,多由木头、铁皮、石棉瓦等材料简易搭建而成,主要供农户存放农具、三轮车、农药等物品。但有不少农户贪图方便,将窝棚变为居住用房,这也直接导致私搭乱建、杂物乱堆、田间垃圾四处散乱等现象日益增多,也给农产品质量安全、村容村貌建设、社会治理等带来一系列问题和隐患。
清拆整治田间窝棚,建设干净整洁优美的田园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2020年,中山市曾多次召美丽田园建设攻坚工作协调会和田间窝棚专项整治工作现场推进会,专题部署窝棚整治工作,并研究制定《中山市美丽田园建设实施方案》、《中山市2020年美丽田园建设攻坚方案》。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中山市将窝棚整治资金纳入涉农资金目录,安排3000万元用于窝棚整治建设奖补,落实整治工作资金保障;同时,各部门相互配合,全面落实“美丽田园”建设,比如市安委办、市应急管理局印发《田间窝棚拆除安全生产应急处置工作指引》,并建立专家库,指导各做好田间窝棚整治各项应急处置措施。
在市级层面的全力统筹推进之下,截至2020年末,全市24个镇街累计完成窝棚清拆整治23293个,整治完成率达97.42%;全市按统一标准格式建设新型农用棚舍6570个,累计清理田园垃圾1.3万余吨,中山的田园风貌提升明显。
窝棚整治的沙溪“战法”
沙溪镇是中山市窝棚整治任务最重的镇街之一,面对2300多个清拆对象,他们提出“迟拆不如早拆,强拆不如自拆”的工作指引,倒排工期、部门联动,顺利、快速、稳定地推进田间窝棚清拆工作,至2020年中,该镇已完成97%的清拆任务。
走进今日的沙溪镇龙瑞村祥农洲景区,田间地头里以往常见的田间窝棚、乱搭乱建的景象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统一规模的棚舍静立在农田旁,田地中连片的油麦菜、香葱、通心菜长得正旺。
沙溪镇龙瑞村党委委员刘权说,周边村民和农户普遍赞扬田间窝棚清拆行动,因为清拆之后,村民日常出来散步,一眼看过去,比较平整,视觉上美观了不少;更让村民满意的是,因为整体环境的提升,土地发包租金也水涨船高,2020年龙瑞村的土地租金平均提升了10%-20%。
“祥农洲景区内原有189个松皮棚,不仅影响乡村容貌,而且在台风天还存在着重大安全隐患。”刘权介绍,在整治过程中,龙瑞村按照“一舍一档案”的原则,建设了154间新型棚舍,目前村内各类田间窝棚已经基本清理完毕。
“以前最怕台风天,屋顶漏水,铁皮又被吹得摇摇晃晃。真怕自己的‘家’就这样吹没了。”龙瑞村菜农陈胜梅告诉记者,10多年来她一直在沙溪种菜,整理蔬菜售卖、午间做饭、存放农用工具等日常农事生产,全在田间的松皮棚内解决。除了“怕”台风,松皮棚也很“怕”热,棚内没法安装空调,只能用老旧的风扇解暑;而到冬天,棚内又都是刺骨的寒风。
“现在统一修建的新型棚舍,不仅外型美丽,还防风防雨;棚内预留了管槽安装空调,天热也不着急。”新型棚舍的建设缓解了农户的烦恼,刘权介绍,新型棚舍的采购价达16800元一个,其中各级政府补贴80%的费用;其净重超过1吨,能承受8到10级的台风,此外新型棚舍的“墙身”填充材质为玻璃棉和岩棉,均是不燃性建料,既能隔热又能防火。
市委农办(扶贫办)专职副主任陈柳斌介绍,目前全市新建的棚舍已经统一编号、实名登记备案。接下来,市农业农村局在督促镇街“应拆尽拆”的同时,将引导各镇街做好厕所、电机房等配套设施。同时也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将农田环境卫生整治纳入测评工作中,持续巩固美丽田园建设成果。
【采写】伍杰
【拍摄】卢子衡
【通讯员】林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