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印记 | 非遗过大年:惠州剪纸和东江糯米酒

惠城发布
+ 订阅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民间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在几千年农耕生活中,中华民族集体创造了一整套极其密集和丰富的年文化,也因此创造了一批伟大而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俗话说,百节年为首。对于过年,我们总是满怀期待,却又不时感叹年味越来越淡,但总有一些东西,能唤醒我们对节庆的美好感知,总有一个地方,能够和家人一起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惠州作为一座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历史名城,集客家文化、广府文化和潮汕文化于一体,拥有非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春节邂逅非遗,又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呢?今天开始了,我们就为大家盘点一下惠州人是怎样过年的,惠州的非遗与惠州年俗又有哪些的密切关系!

寒冷的冬日,惠州剪纸代表性传承人苏定明正低头拿着剪刀为访客制作人物侧影,他时而快速,时而精雕细琢,放慢速度,人物的下巴、嘴巴到鼻梁、眼睛,甚至头发的轮廓渐渐显露。

惠州剪纸非遗传承人苏定明:

我的家庭就是我奶奶她会剪传统的剪纸,她没读什么书,所以剪样都是民间流传下来的。祖传下来的她比较有心思,她的作品在过年中秋清明这三个节日里,以前过年反而没那么重要,特别是中秋清明比较重要,那时候南洋那些亲戚会回来拜祖很隆重的。

贴剪纸作为众多春节习俗事象中最富有艺术性、文化性和思想性的一种民间艺术。春节剪纸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具有强烈的文化感染力和凝聚力。惠州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惠州剪纸艺术,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以刀法细腻,构图严谨,气韵生动活泼,线条流畅,刚柔兼济,作品富含故事情节,讲究生动传神与情趣著称,并于2013年入选惠州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惠州市剪纸非遗传承人,同时也是8位首届“民间艺术大师”之一,土生土长的惠州人苏定明将剪纸题材聚焦在惠州的人文历史和风土人情上,用“剪纸”这一传统艺术形式诠释惠州故事,展示惠州魅力。

惠州剪纸非遗传承人苏定明:

我自己在佛山潮州出差每去一个地方都会拜访当地剪纸人士去参加国际国内的展览受益也良多

这些年来,苏定明始终将对家乡的情感寄托于剪纸之中,口口相传的民俗风情在他手中变成了一幅幅剪纸作品:《东江小镇》《市井剪影》……这些作品也获得了国际剪纸艺术节、广东省民间工艺精品展等多项省级以上专业奖。

民俗学家苗理洁:

你如果说年味,年味里面的美酒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道味道,你家里有什么菜那你没点酒,那个兴致就上不起来。

酒的历史和人类的文明一样悠久,所以中国人饮酒,把酒的文化融入了自己的文明之中,一起流淌了千万年。

借助阳光、土壤、水和风,大自然四季变换的天然气候,还有微生物群的自然发酵,惠州人对酒香的获得,还是喜欢最天然的方法。东江河畔的惠州,自古生产糯稻,民间盛行酿酒。

民俗学家苗理洁:

糯米酒是我们惠州人长期喝的酒,是我们东江自己的土地种出的糯米酿出的酒,那一般糯米我们很少从外面进来的。那东江地区两岸的农田,那以前的每年农家都会种一定数量的糯米来酿酒的,所以这个东江糯米酒在这个东江地区能够流传千年,喜欢喝它是有一种情怀的情结在那里。

作为惠州古老的酒种,糯米酒在民间流传甚广,至少有900多年的酿饮历史。宋代的苏东坡、唐庚曾为糯米酒留下妙章,真实而生动地记载了它的酿饮盛况。

民俗学家苗理洁

三山咫尺不归去,一杯付与罗浮春。罗浮春就是糯米酒,可见糯米酒在这个城市里面的历史好久了。

东江糯米酒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钟兴玲:

其实他(苏东坡)当时也写了有一首比较著名的诗句,就是说雪花浮动万家春,雪花浮动就是形容糯米酒在酿造的时候翻滚的时候,像雪花在飘,为什么叫万家春呢,因为家家户户都会做,就是百姓家都会做这个糯米酒,就叫万家春,是这样形容的。

在旧时,几乎家家户户的客家妇女都会酿造糯米酒。经历时代的锤炼,糯米酒形成选米、浸米、蒸饭、摊饭、发酵等10余道工序。首先将糯米洗净,焖熟;再将煮熟了的糯米饭摊开凉透,接着按糯米量配以酒饼,搅拌均匀,然后将充分混合酒曲的糯米倒入酒坛里,铺实填平,中心凹陷,以便于渗入酒液,封缸,静候。

东江糯米酒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钟兴玲:

就是陈酿的时候大概是三个月到半年,然后进行一个烤制,我们进行一个烤酒的过程放在烤酒间里面铺了谷壳然后烤,烤出来以后看酒的颜色,因为它原来是浅黄的颜色烤了以后(酒)会加深颜色,把它的水分挥发掉一部分更加浓缩一点,所以我们烤酒的这个过程也是很关键的,也要掌握一个时间。来看一下它的颜色,烤了看颜色可以的时候,我们再把它抽出来进行一个勾兑的一个过程,最后我们就打包装装箱就可以做成品。

钟兴玲说,在她儿时的印象中,每逢过年过节,外婆和妈妈都会做糯米酒,并拿糯米酒煮鸡蛋、煮鸡酒,味道“很香,很甜,很好吃”,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东江糯米酒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钟兴玲:

我记得我小的时候,我看到外婆在煮的时候我就在厨房很想喝一口,但是她说小孩子不能喝酒,但是我有时会偷偷的搞点喝一下。鸡肉就还好那个酒就是小孩子不想给你们喝酒这样的意思了,但是我当时偷尝了一口酒那么甜,怪不得大人那么爱喝不给我们小孩子喝。

鸡酒是客家人再熟悉不过的一道菜,新鲜的鸡肉搭配葱姜入锅,翻弄至香气涌出。

现场:(鸡肉)炒干水以后 才能把(糯米)酒倒进去 ,(鸡肉)吸入酒以后 ,里面的味道会更好。酒有两种功效 ,一个是去腥一个是提鲜。

用糯米酒做的这道客家特色美食,是女人坐月子、招待远方客人、婚嫁等都少不了的一道美味佳肴。后加入适量的糯米酒,大火炖足即可。

东江糯米酒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钟兴玲:

因为我们过年的时候都是天气比较冷的时候,我们每年过年的时候,天气凉煮点鸡酒暖暖身子,又可以驱寒又可以补益,这个是非常好的一个冬季补品。特别是冷天煮的鸡酒是热的,喝了浑身活血所以感觉就非常好。

千百年来这一习俗代代相承,因此惠州各县(区)都有酿饮糯米酒的习俗。说起东江糯米酒,老惠州人印象颇深。惠州出产的珠江桥牌东江糯米酒,半个世纪前盛极一时,成为惠州特产之一。是当时不少惠州人餐桌上的常见物,后来变得难以寻觅。

东江糯米酒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钟兴玲:

因为当时是我家婆,她原来也是做酒工人,是厂里面的出来,以后觉得这个老厂,这样子就倒闭就很可惜,因为她也是做酒做了大半辈子了。以前她从做酒曲做酒一路做过来,失传就不好,所以她就决定重新搞个公司把它(糯米酒)做下来。

钟兴玲的家婆名叫赖彩凤。1997年,赖彩凤带着自己经商多年积累的资金,于在惠城区马安镇开了间酒厂,酿出的糯米酒注册为“东江桥牌东江糯米酒”。赖彩凤聘请了资深酿酒师傅刘定明参与技术指导,几位老手艺人坚持用传统的东江糯米酒酿造工艺酿出老味道,让惠州糯米酒酿造技艺得以继续传承。2016年,惠州糯米酒酿造技艺被列为惠城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12月又被列为惠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在赖彩凤的影响下,她的儿子周毅和媳妇钟兴玲成为惠州糯米酒酿造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钟兴玲负责酿酒,周毅则负责销售。

东江糯米酒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钟兴玲:

政府在这一块的话帮助宣传方面,还是对我们这个非遗项目还是挺大的,包括每年都会带我们出去外面进行一个推广宣传展销,还有做非遗直播之类的,还有跟不同的五星酒店合作,这方方面面宣传还是挺到位的。

民俗学家苗理洁:

就是现在惠州也把它当好玩意,比如说我家的亲友他们从外地回来过年,我问他们你们喝什么酒,我是不会喝酒的,但是你们想喝什么酒我给你买去,啥酒都不要买,你就买东江糯米酒。我说那么喜欢,这是我们家乡的酒,所以有一种情结在那里。

东江糯米酒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钟兴玲:

把我们的非遗文化继续的向高的一个层次推广产品,我们要不断更新产品的品种,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接受我们这个非遗的文化,不单只是老一辈人喜欢这个产品,新的一代我们希望也可以接受我们这个产品。所以我们要推出不同的新的品种,让年轻人对我们的包装设计口感都会有一个新的认识,这样子我们的产品才更加有活力,让新的年轻人可以去接受它。

让优秀传统文化亲近现代生活,让非遗文化走近大众视野,彰显了文化创新的活力。坚定传承优秀的年文化因子,挖掘传统文化中更深更美的文化内涵,树立起更多清朗健康的新年俗,年味就一定能凝聚最真挚的情感,变得更加醇厚、鲜活。

来源:惠城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