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钦:“一轴一环一原点”,绣出禅城精品|统一战线智囊访谈①

南方+ 记者

“十四五”期间,禅城将全力建设精品城区。禅城区政协常委、民建禅城区总支副主委、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总经理杨钦一直关注禅城城市的建设发展。作为城市规划和研究领域的专家,他建议,禅城可以结合“岭南文脉轴线”建设,打造佛山“水上一环”,构建“佛山原点”的城市地标,形成“一轴一环一原点”的格局。

“未来的竞争,就是从细节和特色中看一座城市的水平。”杨钦认为,精品禅城的建设不一定是大拆大建,但一定是用好绣花功夫,体现用心手段。“要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城市精品,凸显人无我有的独特魅力。”他说。

模板4极简横线--圆形南方形+分割线【佛山频道原创】

串联老城“珍珠”,提升首善之区品位

近年来,禅城一直强调“城产人文”融合发展,禅城区委四届十次全会则提出“人城产文”发展新思路。在杨钦看来,这一细微的变化,体现的是中心城区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深化。

“把人放在首位,强调的是城市、产业发展必须以人的需求、体验为依归,而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所在,也是让近者悦远者来的重要因素。”杨钦认为,广佛地铁为禅城带来大量的人流,但如何将这些人留下在此工作生活消费,还需要打造一个更有魅力的载体。

去年国庆期间,三龙湾游船项目正式对外开放,让东平河夜游再次成为全城热点。事实上,2019年禅城区两会期间,杨钦就代表民建禅城区总支提出过“水上一环”的构想,并得到广泛关注。

 三龙湾游船项目。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三龙湾游船项目。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东平河水轴线建设以来,他又多次在不同场合呼吁:禅城应以“东平水道—汾江水道—佛山涌”三条河道为主线,闭环打造“水上一环”,使其成为展示水乡文化的国际交流平台、文创旅游产业的发展聚集高地、市民共享的休闲游憩公园和智慧创新的生态文明廊道。

在杨钦看来,这条“水上一环”不仅是交通物理之环,也是精神文化之环。不仅可以串联起佛山城市发展的各个重要打卡点,还可以将粤剧、功夫、美食、剪纸等文化元素以文创手信、歌舞表演等形式生动展现。

“这是从汾江河时代迈向东平河时代的佛山印记,既有过去、现在,也有未来。让游客乘船置身其中,不仅能赏尽佛山美景,也能获得佛山独特的历史文化体验。”杨钦说。

串珠成链,也是禅城建设“岭南文脉·精品之城”重要的思路。“十四五”期间,禅城计划打造标志性“岭南文脉轴线”。对此,杨钦十分赞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打造“佛山原点”的构想。

“未有佛山、先有塔坡。”塔坡片区被称为“佛山初地”,是佛山城市的发源地,“虽然目前这一片区的面积不大,但承载力很强。“杨钦认为,可以将设计类似星光大道上的脚印等装置,以一个小地点撬动起禅城岭南文脉轴线的建设。

塔坡庙会。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塔坡庙会。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禅城这座古老的城市,有很多散落在民间的‘珍珠’,怎么让它们发光发亮,不一定要很大的投入,但需要用心,使出绣花功夫。”杨钦说,岭南文化是禅城屹立在湾区城市群的“金字招牌”,应该将其串联起来再包装提升,增强这座佛山首善之区的品位和内涵。

模板4极简横线--圆形南方形+分割线【佛山频道原创】

连片统筹做精做优,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作为佛山中心城区,“十四五”期间,禅城提出要全域建设精品城区,优化中心城区功能布局。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城市现代化,开展中心城区赋能升级行动。

杨钦表示,近年来,禅城在东平水轴建设、梁园风貌提升,以及交通路网建设上都做了不少工作,成效较为显著。但立足有限的空间,今后城市功能、布局和形态的提升,还必须从城市更新上下功夫。

佛山梁园(新园区)。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佛山梁园(新园区)。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在他看来,城市更新必须注重连片统筹开发,不能“各自为阵”,其中利益格局的平衡很重要。这需要政府“有形之手”的谋划引导,避免不同片区镇街之间的同质化发展。

对于一些地方在城市更新实行大拆大建的做法,杨钦认为,城市更新的手法有很多,但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要体现生态的多样性。“如果将城中村的出租屋拆掉,可能会让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增加不少生活成本,甚至动摇他们留在当地的信心。”

城市的提升除了从大处投入,还要在细节上着雕琢,真正体现一针一线绣出精品城区。

杨钦建议,可从城头小品的打造着手。“比如,针对季华路金融商务区,利用沿线道路景观提升的契机,融入古钱币等禅城独有经济文化元素勾勒一条财富大道。”他说。

禅城区城市图。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禅城区城市图。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除了城区的提升,杨钦也一直十分关注禅城乡村的发展。

杨钦说,虽然是中心城区,但城中村、城郊村和远郊村等多种乡村的形态都在禅城有所保留。其中,未来城中村要往产业社区化的方向过渡,在适当保留自身特色历史文化肌理的同时,要加快与外界的交融,可以在尊重和保护村民利益的基础上,通过一些土地的置换,改造提升其生活空间,让他们融入城市生活当中。

对于城郊村,杨钦认为,在学习外地乡村振兴先进经验的同时,不能照搬照抄,要守住自己的根和魂,保留和弘扬自身的特色。像紫南村、罗南村等就把岭南水乡风貌保留得不错,让城市居民也能记得住乡愁。

【南方日报记者】罗湛贤

【制图】杨晖桃

【实习生】曾辰

编辑 杨馥铫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