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家宝藏》第一季开播,九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带我们走过华夏文明的腹心,领略“大国重器”们的前世今生;2018年的第二季,继续为我们讲述文物故事,看遍五千年文明孕育的盎然生机。两集节目豆瓣评分均高达9.1,更是被称作“国综天花板”。
如今,《国家宝藏》第三季正在央视综艺频道热播,邀请观众们一起共赏文物的前世今生。它没有陷入国内综艺综N代常见的口碑魔咒,而是在播出后评分一路上涨,目前已播出六集,豆瓣评分9.6。连续四周国内综艺榜第一;在B站更是拿下了9.9的高分,弹幕刷出超40万条。
从精彩的开篇词,到“神仙”级别的文案,从对文物的深入挖掘和动人讲述,到演员们精湛的表演,以及美到炸裂的造型……观众对第三季节目的夸赞涉及方方面面。
获得如此好的口碑,节目自有它的独到之处。这档节目是如何做到播一季火一季的?透过近日接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采访的《国家宝藏3》总导演、执行总导演、视觉总监、分集导演等一众主创的分享,或许你们能找到一些答案。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华民族和全人类一起共担风雨、共克时艰,必将在煌煌史册上写下多难兴邦的新一页。”《国家宝藏3》总导演于蕾认为,这档节目讲的是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所以这应该是一个和中华民族、和国家与时代共进退的节目。“我们在回顾自己的历史和文化的时候,其实在思考的是我们整个民族该往哪个方向走,我们该珍存些什么,该弘扬些什么,传承些什么。”
和前两季相比,《国家宝藏3》最大的变化之一是主角不再停留于某一个博物馆室内空间,而是选取了中华大地上的九座历史文化遗产——以紫禁城、西安碑林、苏州古典园林、布达拉宫、莫高窟、秦始皇陵、孔庙孔林孔府、三星堆、殷墟九座享誉世界的文化遗产为主线。
如于蕾所说,希望向观众展开新的画卷,在拂去了历史的尘灰之后重现光芒。
“大家可以发现这九个点,从时间、空间、地理位置上,所代表的文化特征是 有区别的。很多观众都很熟悉喜欢兵马俑、敦煌,但其真正深层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什么?大家可能又不太清晰。”于蕾说,而这就是《国家宝藏3》希望进一步解剖的。
如何把节目做得出彩,也是各分集导演们所关注的重点。谈及每个故事的创作思路,分集导演王晅怡提到,首先要符合大家对博物馆的第一期待,其次要挖掘表面之下的内涵。“我们前期达成了一个非常统一的大方向,就是要把整个遗产地所承载的内涵传递出来,而不再是单个文物的前世今生意义。”
第三季的节目经过了两年多的筹备。在今年2月开机后,受疫情影响,节目组也打了一场“攻坚战”。而当记者问到投入精力最多的部分,除了文物的选择外,受访对象不约而同提到最困难的是创作文物的今生故事。
于蕾告诉记者,《国家宝藏》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和故事,通过动人的表达,来感染大家。因此在今生故事的创作中,故事必须典型且有力量。“今生故事需要在前世的戏剧表演之后,将国宝的表达拉向一个更深、更高、或更广阔的表达,这是很难的。它需要整个导演组的眼界和思路,需要不停地寻找,它一方面没有办法凭空杜撰出来,另一方面又需要导演组的再加工让它的最后呈现足够鲜活生动又恰当精妙,所以‘今生’部分我们花了很多很多心思,要求大家必须有股子踏破铁鞋的韧劲儿。”
寻找故事固然困难,在修改的时候也需要费很大的功夫。无数次地推翻以及很多的不可抗力的因素让分集导演王晅怡也感触颇深。她提到,经常会遇到“有前世、没今生”,“有今生、没艺人”,好不容易有前世有今生也有艺人,但是没有鹤、没有鹿,也就是视觉没做完等情况。
谈到今生故事的创作追求,执行总导演毕波想让观众们感受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从今生故事的视角切入历史文物的深层内涵,主人公是让文物精神与现实连接的锚点。事实上,那些打动观众的今生故事并不只是节目组的精妙构思以及导演们的高超拍摄手法,而是它们本来就与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明一脉相承。如毕波所说,“我们今人不过是做出了与祖先一样的选择、一样的思考、一样的坚守”。
在第四期节目里,值得一提的是台词细节。《国家宝藏》专家顾问团、环境史青年学者单嗣平印象最深的是于谦在那场戏里的台词,衣锦还乡的“衣”字,特意读成“yì”——根据当时的情景设置,衣字是做动词用的。更有网友用心科普为什么是四声。“节目组能够在咱们的节目中体现这些学术成果,同时引起观众们的讨论,我觉得对于推进学术与公众的对接,有着非常直观的作用。”单嗣平说。
有不少观众留言说,富大龙演绎的嬴政十分出彩。富大龙录前世故事的时候,全节目组的人都到现场来欣赏了,分集导演王晅怡直言“富大龙举手投足全是戏”。王晅怡跟富大龙对本子的时候,一说到怎么表达嬴政的内心,他瞬间就“变身”了,王晅怡至今都无法忘记他坐在面前,穿了件再普通不过的高领毛衣,但是一说到台词,瞬间就“化身”为秦王,“我当时就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演员总统筹孙丹提到,杨紫在拉萨完成小片拍摄之后,为了帮助自己更好的理解角色,晚上自己专门去观看了《文成公主》的实景演出,还真情实感的看哭了。“当时知道这个事情之后,我们就觉得,她一定能把文成公主演好。观众觉得很多守护人贴合文物,贴合角色,和他们对节目、对国宝的重视也分不开。”
在新一季的舞台设计方面,节目组也付出了很多心思。于蕾表示,其实第三季的演播室由此前的5000平缩小到了2000平,但对观众而言,舞美视觉的观感并没有缩减。这得益于技术团队和导演团队共同的努力。
以往的两季节目里,舞台是由九根冰屏柱和国宝盒子搭建而成,给观众带来了极深的印象。在新一季节目里,为配合本季故事内涵,对国宝盒子进行了改造。据《国家宝藏》视觉总监胡增鸣所述,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所有的视觉体系都是基于这样一个百变的国宝盒子来演化出来的。
“整个舞台前后有总计18道旋转屏,左右两道开合屏,所有的机械运动都是通过精密数控编程来实现的,观众看似简单的国宝盒子,于峰老师带领团队用了18组编程定位才实现了现场的舞美变化。”《国家宝藏》视觉总监胡增鸣表示,通过场景式沉浸的独特设计,才能让观众完成了对文物由浅到深的知识认知和情感认知。
区别于其他传统文化科普节目,《国家宝藏3》更注重文物的“探索”过程。因此,虽然有前世今生的独特设计,但口头叙述就略显单调。此时,“九色鹿”的出场就显得尤其出彩。
1月3日播出的节目中,国宝守护人辛柏青与九色鹿同台守护国宝《鹿王本生图》。跃上屏幕、开口说话的九色鹿,现场录制时其实是看不到的。《国家宝藏》视觉导演江宇昊说:“展现九色鹿的前世真的非常难,鹿的位置、大小,在每一个机位中的呈现都需要一点点去调试,跟柏青老师的位置、对话感等等都需要一点点去对。虽然只有几句话,不到2分钟,但是这背后是我们整个视觉组和总导播卢刚老师、转播车技术组、多少个大夜一起熬出来的……”
据敦煌的分集导演王硕驰透露,九色鹿的虚拟实在太复杂,录制的时候仍状况不断,比如追踪丢了、位置跑了等等,从晚上11点多一直录到凌晨4点,但辛柏青老师和全组上下几百号工作人员都毫无怨言,一切都是为了国宝的完美呈现。
在精美又深度的节目背后,也充满了很多有趣又感人的故事。
文物的传承一代接着一代,当今很多历史学者都已是高龄的老人,却还坚守在文物考古的一线。王晅怡表示,节目组去秦陵调研的时候还拜访了88岁高龄的袁仲一先生,当时特别想邀请袁先生做今生故事讲述人。“袁先生真的是做了一辈子兵马俑的研究,他给我们讲了好多好多故事,他年轻的时候以为自己活不到50岁,因为他有20年的时间一直在咯血,身体也非常不好”。当节目组问到他怎么看待自己做了一辈子的兵马俑事业,他云淡风轻地回答:“我觉得自己是做了件好事。”在老一辈人看来,这就是他们的责任,他们的使命。
《国家宝藏》执行总导演周宇辰分享了在布达拉宫拍摄过程的动人细节。据悉,在青藏铁路跟拍时,70岁的老人张廷芳每每提到自己爱人次旺俊美时都神采奕奕,在绿皮火车的餐车里,一边听着她讲述年轻时与次旺老师的爱情故事,一边是身边车窗外刷刷划过的雪山、湿地、小溪、牦牛群,这样充满意境美、故事感的时刻深深打动了节目组。绵延的青藏线上流传的神仙爱情触碰到了每个人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我们想与观众们共情,是故事的力量。”周宇辰说。
身处青藏地区,拍摄难度自然不言而喻。周宇辰还提到,由于地势原因,所有设备都是摄制组一天七八回扛上扛下的。“幸亏大家高反都不是很严重,上去一个地儿大家都要先喘个半天。不过后来竟然大家都习惯了,走在拉萨一些有坡度的地方,都能身轻如燕地跑起来了。”
【细数《国家宝藏》里的神仙文案】
《国家宝藏》第三季不仅内容质量杠杠的,文案也是绝对宝藏。一字一句间,不仅充满诗意之美,还能加深大家对于历史、哲学的思考,每一句都让你想抄小本本记下来,感受一下:
六百年倏忽而过,站在人类历史世界文明的格局上,绘于其上的海水江崖纹饰,不仅只在寓意江山安定,也将赋予山水相依,守望相助的全新时代内涵。
穿过黄土与时间的缝隙,仿佛可以听到大秦军团压抑了两千年的怒吼。他们久经沙场,所向披靡,可严苛的纪律让他们不敢做出过多的表情,守护成为了他们唯一的信念。
路是坦途,就看谁能驾着自己的马车,跑得更远。尽精微,致广大。是使命,更是初心。
我们的星空是几千年来,人们一日又一日,一年又一年,不断描摹出来的一个梦。
【采写】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刘长欣 实习生 黄雨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