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前的逃犯落网,这包保存多年的物证成为破案关键……

汕头政法
+ 订阅

来源|CCTV今日说法(微信号:cctvjrsf)

没有勇气去面对

没敢跟谁提起过这件事

甚至连酒都戒了

就怕喝醉了说出来

女子深夜被害家中

1994年9月4日深夜,江苏省东海县的一个农家小院里发生了命案。这家的女主人小兰在自己家中遇害,身上有多处刀伤。命案的发生毫无征兆,被害人小兰当时年仅25岁,刚结婚不久,没有孩子,丈夫在深圳打工。

最先发现小兰出事的是她家邻居,他们听到小兰呼救,才知道出事了,至于何人行凶,他们也没有线索。据小兰的哥哥回忆,刚到医院时,小兰还能说话。小兰告诉哥哥,晚上洗澡时,家中来了一个陌生男子,对方用刀捅了她。

技术人员对案发现场的血迹进行了提取,尽管当年技术条件有限,但警方对采集到的血样进行分析后,还是有了一些发现。屋里大量的AB型血迹是被害人小兰留下的,而院墙上的血迹却是A型血,极有可能是嫌疑人翻墙逃跑时留下的。

专案组全力侦办

专案组对案发现场进行了勘查,小兰家客厅墙角的金项链没被取走,院子地上的皮包夹层里也还有1000元现金,嫌疑人作案似乎不是为了钱。

小兰的包虽被人翻动过,但包里的现金却没动,再加上案发前小兰是某企业的会计,警方推测会不会是她掌握了什么证据,有人想要灭口。办案人员随即前往小兰生前的单位开展调查,但梳理了小兰生前经手的账目后,也没有发现疑点。

凭借当时的刑侦技术,警方虽然全力侦办,但依旧没找到突破口,案件只好就此搁置下来。但嫌疑人留在现场的物证,办案人员却悉心保存着。

26年前的关键物证

2020年2月,距离案发已经过去了26年,东海县警方引进了一套最新的检测仪器,他们对当年那起案件的物证重新进行了检测。

当年的物证是一小包水泥粉末,粉末里有嫌疑人遗留的血迹。技术人员经过仔细检测分析,获取了一名男性的DNA信息。技术人员将这个DNA信息输入到公安部信息库里,竟然成功地比对出了一名男子。

这名男子叫仲某,现年51岁,江苏省沭阳县人,在当地从事土石运输、木材收购等生意,没有犯罪前科。2018年,仲某在南京浦口区因采伐木材和人发生纠纷,当时警方采集了他的生物信息。经查,仲某住在江苏省沭阳县老家,办案人员立即赶往沭阳实施抓捕。

盗行败露持刀行凶

面对突然出现的警察,仲某并不慌乱,似乎早有准备。警方将仲某带回讯问,仲某起初一直沉默,但在民警劝导下,他终于交代了罪行。

案发当晚,仲某翻墙入院准备盗窃,他看到了小兰放在桌上的皮包,便想进屋偷包。正当他拿包想走时,小兰从浴室走出,发现了他。扭打中仲某的手被小兰咬伤出血,为了脱身,仲某拿起桌上的水果刀对小兰行凶。

由于慌张,仲某只拿了皮包里的几十块钱,并没有注意到夹层里的1000元。逃跑时仲某翻墙而去,便在院墙上留下了自己的血迹。

26年来,仲某煎熬度日,虽然不知道被害人后来如何,但仲某很清楚自己犯下了重罪。据他所说,因为害怕酒后说出这段往事,他甚至连酒都戒了。

2020年9月21日,江苏省连云港市人民检察院以涉嫌抢劫杀人对仲某提起公诉,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普法时间

pufashijian

Q:26年过去了,犯罪嫌疑人是否要为当年的犯罪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呢?

A:在《刑法》当中讲究追诉时效,对于犯罪情节相对较轻的,根据法定刑的不同,有不同的追诉时效,有的是五年、十年、十五年,过后就不再追究。但有两种情况例外,第一种情况是如果司法机关已经立案,然后犯罪嫌疑人潜逃了,那就不受追诉时效限制;第二种情况是嫌疑人罪行很重,像本案当中涉及杀人抢劫等罪行,其法定的最高刑是无期徒刑或死刑,那就有二十年的追诉时效。过了追诉时效的案件,可报送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像本案这种即使过了二十六年,最高人民检察院依然会批准追诉。

来源:今日说法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