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热病是白蛉叮咬传播的杜氏利什曼原虫感染引起的慢性地方性寄生虫病,主要临床症状为慢性不规则发热、消瘦、肝脾肿大、血细胞三系减少及血浆球蛋白增多。
黑热病属于传染性疾病,其主要病因是白蛉叮咬或接触患者或者病犬引起杜氏利什曼原虫感染,黑热病的主要传染源为患者或病犬,雌性白蛉叮咬是主要传播途径,人群普遍易感,有黑热病流行区居住史或逗留史及长期野外活动史的人患病几率更高。
黑热病为地方性传染病,但分布很广,亚、非、欧、美等地区均有本病流行。我国黑热病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的广大农村地区,潜伏期长短不一,起病缓慢,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农村较城市多发。我国每年会新发该疾病400余例,其中新疆、甘肃、四川所占比重较大。
三种类型
人源型
平原地区病人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常因直接接触黑热病病人或被感染了杜氏利什曼原虫的白蛉叮咬引起流行,此称为人源型。
犬源型
西北丘陵地区病犬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多通过直接接触黑热病病犬被感染了杜氏利什曼原虫的白蛉叮咬,从而受到感染,此型多为散发病例。
自然疫源型
在内蒙古、新疆等荒漠地区,患者常因直接接触患病野生动物或被感染了杜氏利什曼原虫的白蛉叮咬引起黑热病。
传播途径
雌性白蛉叮咬是黑热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可经口腔黏膜、破损皮肤、胎盘、母婴传播或输血传播。
临床症状
发热
多数患者为长期不规则发热,病程较长,可达数月。
肝脾淋巴结肿大
脾脏呈进行性增大,肝轻度至中度增大,质软。淋巴结亦为轻度至中度肿大。
贫血及消瘦
部分患者晚期会出现贫血、体重下降。
症状反复发作
部分患者病程中可出现缓解期,表现为体温下降、症状减轻、脾缩小、血常规好转,持续数周后又可反复发作,病程迁延数月。
预防措施
一旦怀疑患有高热病,应及时去医院进行诊治,同时消灭贮存宿主犬,喷洒杀虫剂消灭白蛉,疫区家庭用细孔纱门、纱窗做好家庭防护。
对自然疫源型黑热病的控制比较困难,主要在于消灭野生白蛉以及做好个人防护。野外工作时在身体暴露部位可用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涂抹,以防白蛉叮咬。
LXX
免责声明:本微信号致力于公益宣传,无任何商业用途。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文字、图片、视频涉及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手机/微信/QQ:15815537077,谢谢!
精彩好文
关于新冠疫苗第二针接种的温馨提示
一文深度了解幽门螺杆菌!
有生吃牛羊肉习惯的人快来看看!
疫苗多久产生抗体?有慢性病能不能打?你关心的答案来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