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不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避风港”,多国调整未成年人负刑事责任年龄

广东政法
+ 订阅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日趋低龄化,频频刺痛大众的敏感神经。2020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将未成年人负刑事责任年龄从此前的14周岁下调至12周岁,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在国外

未成年人犯罪将面临什么样的刑罚?

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本期“域外警讯”

关注印度、爱尔兰和菲律宾等三国

应对未成年人性侵犯罪的相关举措

印度

未成年人犯严重罪行可判死刑

2020年12月20日,印度德里一名14岁女孩遭一名17岁男孩和其他3人性侵。这名女孩在当地从事家政服务赚取收入,与一同工作的17岁男孩成为朋友。案发前一个月男孩辞职,事发前与女孩重新取得联系,借口邀请她到新的工作地点参观,实则诱骗她到工作地点的佣人房实施性侵犯,共同作案的还有另外3名男子,分别为18、20、30岁。事发后,女孩报警求助,4名嫌疑人已全部被拘留并提起诉讼。

印度国家犯罪记录局

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2019年印度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达3万余起

其中强奸案达1249起

2014-2016年

印度每4小时

就有至少一名未成年人犯强奸罪

每2小时

就有一名未成年人实施性侵行为

2016年约有2054名未成年人

因犯强奸罪被逮捕

2015年12月20日,2012年印度德里“黑公交”轮奸案中的未成年案犯刑满获释,民众纷纷示威抗议。自“黑公交”案发生以来,包括受害者父母在内的许多印度民众不断为女性发声,呼吁政府修改法律。

2015年12月22日,印度议会通过了提高未成年人量刑标准的法案,规定16和17岁的未成年人犯下严重罪行,可按成年人进行量刑处理,最高可判处终身监禁甚至死刑。此前的法律规定,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最高量刑标准是3年监禁。

根据新法案,如果一名未成年人被指控犯下强奸、谋杀或泼硫酸等重大罪行,将接受由心理学家和社会行为专家组成的少年司法委员会的检查,后者将评估被告应作为未成年人或是成年人来接受审判。条款还规定,在审判期间和审判过后,涉罪未成年人将被安置在一个“安全场所”,直到年满21岁。在这之后,他们将根据表现被缓刑释放或送往监狱服刑。

2018年12月21日,印度联邦内阁通过《保护未成年人免受性侵法案》修正案,将性侵重罪的量刑最低年限从10年延长至20年,最高量刑改为终身监禁或死刑。

爱尔兰

重刑严惩未成年人性侵犯罪

在爱尔兰,成年人被判谋杀罪会无条件判处无期徒刑,但对未成年人却没有相同的严惩规定。2006年爱尔兰将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从7周岁提高至12周岁,但谋杀和强奸罪设在10周岁。

2019年11月5日,爱尔兰两名15岁男孩因性侵和谋杀14岁女同学安娜被判重刑。安娜来自一个收养家庭,因身份问题屡遭霸凌。2018年5月14日,两名男孩精心设下圈套,把她诱骗到一个废弃农舍,然后对她实施性侵并将其残忍杀害。两人作案时仅13岁,是爱尔兰史上“最年轻的杀手”。

安娜的养父母在都柏林中央刑事法院接受媒体采访。

在长达6个星期的取证中,警方收集到安娜和A男孩经过一个公园的视频监控及案发现场的恐怖面具、木锤和水泥等,还在B男孩家中发现大量撒旦教书籍。警方称,B男孩是狂热的撒旦教徒,他按照撒旦教书籍上的行刑方式,戴着面具对安娜进行了非人的性虐待和锤杀。

基于未成年人保护原则中对未成年人犯罪处以“3年以下监禁”的惯例,审理该案的法官保罗·麦克德莫特起初一直保留原定量刑。但各种证据和男孩审讯时说的谎言,使保罗最终宣判此案中的两名男孩同时犯谋杀罪和强奸罪,其中一人被判终身监禁,12年内不得复审,另一人被判15年有期徒刑,8年内不得复审。保罗也因此案被称为“爱尔兰史上对未成年人最狠的法官”。

该案因涉及未成年人且情节恶劣而轰动爱尔兰。这是爱尔兰首例此类判决,由于行凶者年纪尚轻,所以他们都被给予终身匿名权。

菲律宾

大幅下调刑事责任年龄

2018年10月9日,菲律宾一名17岁男生性侵并杀害一名23岁女教师。事发当晚,乡村小学女教师杜兰特因回家路途遥远而借住在学校校长室,据说那名迷恋她的男生趁机潜入校长室,企图实施侵犯,因遭反抗而持刀行凶,杜兰特身中20余刀,不幸遇害。两名陪伴杜兰特的学生也被刺伤,所幸在杜兰特全力保护下逃过一劫。

菲律宾青少年犯罪人员在康复庇护所。

该案震惊菲律宾社会,许多学生、亲友和家长纷纷在杜兰特的个人社交平台上表示哀悼。由于犯罪嫌疑人是未成年人,警方向菲律宾社会福利部申请“判断力证明书”,证明他虽未成年,但在犯案时已具备足够的判断能力。警方于同年10月11日将审讯报告提交给阿尔拜省检察署,法院以非法入侵、故意杀人、故意伤人、强奸未遂等罪名对这名男生进行判决。

菲律宾2006年颁布的《青少年司法及福利法案》,旨在改造未成年罪犯。考虑到他们无法真正理解这些犯罪行为意味着什么,因此惩罚较为宽容。该法案规定,屡犯或犯有严重罪行者须被拘留在青年康复所。

然而,从2006年开始的13年间,原计划建造的114个康复庇护所或“希望之家”,由于许多城市无力建造,现有数量还不到一半。许多年轻的犯罪分子也没有按照法律规定接受干预,导致犯罪率居高不下。菲律宾国家警察妇女和儿童保护中心(PNP-WCPC)在2019年1月披露,该国青少年犯罪人数从2017年的10388人增至2018年的11228人。这使得菲律宾反犯罪团体纷纷呼吁政府修改法律,降低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

2019年1月21日,菲律宾众议院司法委员会批准了一项法案,将刑事责任年龄从15岁降至9岁。根据该法案,9岁以下的儿童犯罪可豁免刑事责任,而9岁以上、18岁以下的未成年犯罪分子,只有不具备辨别能力的,才可豁免刑事责任。

然而,一些菲律宾参议员强烈反对该法案,认为该法案会把社会变成一个置自己的人民于不顾的无情社会。菲律宾众议院司法委员会解释,人们对该法案存在误解,法案中并没有入狱条例,但是有严重违法行为的9岁至15岁青少年,需要在康复庇护所接受改造。法庭在处理青少年违法事件一年后,会再次评估他们是否适合重新回归家庭和社会。

来源:南方法治报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