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结直肠外科王辉主任医师荣获第六届医学家峰会 “十大原创研究领衔者”称号

中山六院
+ 订阅

“一路躬耕,一路引领,一路拾穗,让学科发展的脚步更加坚定,更加富有力量。”

1月10日,第六届医学家峰会(2021)暨《医师报》创刊15年发展论坛在京举行,我院结直肠外科肛门外科三区主任王辉主任医师因其领衔的“近侧扩大切除手术治疗新辅助放化疗后直肠癌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及“人工智能在结直肠癌腹膜转移诊断中的应用“等两项原创性研究“荣膺“十大原创研究领衔者”称号。

▲十大原创研究领衔者介绍

王辉能在严格的评选标准下脱颖而出,是他长期以来深耕于临床一线,时刻坚持以患者为重,以创新带动发展的结果。其团队长期专注于结直肠癌的诊治及生物医用材料的临床应用与研发。

深耕临床一线,解决难点痛点

新辅助治疗与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是当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方案,其中术前放疗是新辅助治疗的核心。然而,术前放疗会增加保肛手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的风险。王辉团队根据前期研究基础,总结出近侧扩大切除有望减少吻合口的并发症。该术式已注册商标“天河术”,引起学界广泛关注。为进一步评估该术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王辉团队开展了“近侧扩大切除手术治疗新辅助放化疗后直肠癌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而且该研究也获得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研究5010常规项目资助。此研究旨在提供高级别证据,以减少术后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新辅助放化疗直肠癌患者术后排便功能,极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医工交叉,引领肠癌诊断新方向

一直以来,腹膜转移认为是肠癌的终末期,预后很差。而当前临床上诊断肠癌腹膜转移主要通过影像学手段,且存在敏感性欠缺的情况,尤其对于5mm以下的微小腹膜转移病灶。因此,我院王辉课题组一致关注如何早期诊断肠癌腹膜转移。

结直肠癌合并同时性腹膜转移(PC)的发病率约为5-10%,复发时合并腹膜转移发病率为25-44%。“腹膜转移如果能够早期诊断,可以增加彻底减瘤手术的机会,未来能够明显延长肠癌患者的生存期”,王辉如是说。

人工智能(AI)是研发模拟人类大脑学习并延伸人类能力的新型智能技术科学,近年来AI在医学领域尤其是肿瘤诊断方面得到了很大应用,AI擅长对医学图像(影像及病理)的自动识别和诊断,AI更新换代后的深度学习算法更具优势,大大提升了AI诊断灵敏性和准确性。

2018年开始该团队和深圳腾讯AI lab就建立了合作关系,研发了一个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ResNet3D系统,这是全球第一个用于诊断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AI模型,能够自动识别原发肿瘤特征,同时提取肿瘤临近腹膜的影像学特征,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SVM分类器。该AI模型仅需花费34秒就自动识别并诊断了所有验证图像,准确性高达94%,AUC为0.922,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达94%,有望解决肠癌腹膜转移诊断困难的临床难题,此成果发表在2020年7月的Annals of Surgery(IF 10.13)杂志上。

▲ 根据深度学习算法构建的AI模型的过程

▲该模型对肠癌同时性腹膜转移具有较好的的诊断价值(AUC=0.92)

科研持续发力,成果再创佳绩

王辉团队在继人工智能肠癌腹膜转移诊断成果之后,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也相继取得佳绩。为了解决普通棉纱布在人体关节伤口覆盖不全、缺乏抗菌和频繁更换的问题,该团队设计了一种可粘附、拉伸、抗菌的水凝胶敷料。首先,将接枝阳离子聚合物的细菌纤维素引入到聚多巴胺/聚丙烯酰胺交联体系。具有一维分子刷的纤维素骨架,提高了水凝胶的力学性能。同时,阳离子聚合物中的季铵盐基团赋予水凝胶持久的抗菌性能 。此外,水凝胶中含有丰富的儿茶酚基团,能够粘附于各种表面,满足关节面的粘附需求,同时,也增强了细胞的粘附。具有上述优点的多孔水凝胶对大鼠体内创面愈合具有炎症反应小、愈合速度快的优势。因此,该多孔水凝胶在伤口敷料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相关成果目前被Advanced Science 杂志(IF=15.84)接收。

另外,为解决传统聚丙烯补片植入体内后易引起组织感染的问题,该团队借助聚多巴胺自身粘附性能,将三氯生与多巴胺共混进行多巴胺聚合,顺利将三氯生负载在聚丙烯补片表面。体外细菌实验也证实负载三氯生补片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解决了传统补片抗菌性能差的问题。相关成果已被Engineering杂志(IF=6.5)接收。

相信这样的成果,将有可能用于临床转化,造福社会。

专家简介

结直肠肛门外科 王辉 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三区科主任、生物医学创新研究院再生医学与生物材料研究室主任,广东省生物医用材料转化与评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

学术成果:主要围绕结直肠癌、胃肠道间质瘤、放射性肠炎的诊治及生物医用材料研发等领域。主持省市科技课题项目10余项,在Annals of Surgery 、Advanced Science、中华胃肠外科等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2项,申请PCT专利2项,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8项。

社会职务:兼任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肠内肠外营养专业学组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协会疑难外科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协会营养快速康复外科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造口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医师分会临床技能培训专委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肛肠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肿瘤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保健协会肠道保健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药学会医药创新与转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委员会中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特约编委、粤港国际纺织生物工程联合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责任编辑:郭松青

初审:戴希安

审核:简文杨

审定发布:朱昌平

图、文/中山六院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