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肇庆空气质量交出历年最好答卷!权威专家这样解读

绿色肇庆
+ 订阅

2020年是“蓝天保卫战”的收官之年,肇庆空气质量屡传佳绩。记者从肇庆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全年总成绩已确定,肇庆总体排名广东省13位,同时,优良天数比例等四项成绩的改善程度位列全省第一,截至11月共计11次进榜全国前二十,为“十三五”划下圆满句号。

▲肇庆市七星岩

肇庆市以城区空气质量参与全国、全省排名

▼▼▼

2020年,肇庆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01,全省排名并列第13位,改善23.4%,改善幅度全省第一;

优良天数比例97.3%,全省排名并列第9位,同比上升13.2%,改善幅度全省并列第一;

PM2.5年均浓度23微克/立方米,改善幅度全省第一;

CO百分位数0.9毫克/立方米,改善幅度全省第一;

PM10年均浓度37微克/立方米,改善幅度全省第三;

O3百分位数128微克/立方米,改善幅度全省第三。

▲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勇强 摄

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硬任务”攻关攻坚工作城市帮扶专家组组长,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副院长郑君瑜教授表示,肇庆的成绩来自不易,是多年坚持不懈奋斗的结果。他从2014年开始在肇庆市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参与“肇庆市大气重污染成因来源“等项目,亲历肇庆的“蓝天保卫战”。他评价,成绩首先来自肇庆市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多年来大气污染各项治理专项行动成效显现。

他表示,肇庆自2013年开始,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通过建立市政府-市生态环境局-政府相关部门-区县基层环保局上下联动、跨部门协同,多团队协作的高效指挥机制,夯实了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的领导力量;同时,以科技支撑为先导,陆续开展了控煤、控尘、控车、控烧等专项治理工作,通过这些年的努力,肇庆市大气环境管理从早期的粗放型管控逐渐转向如今的科学治污、精准治污,取得了明显的改善成效。特别是2020年,“蓝天保卫战”的精细化管控再向前迈了一大步,实现了可持续的、科学的减排。

他介绍,将时间拉长至7年,会发现肇庆的进步更大,特别是PM2.5浓度从2013年的50ug/m3下降到23ug/m3。而且从主要一次污染物排放量来看,SO2、NOx、PM10、PM2.5、VOCs排放量从2013年开始逐年下降,到2020年这些污染物的排放量下降均大都超过50%,VOC排放量下降接近50%,降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尤其是PM2.5和O3污染的关键前体物NOx、VOC降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近20%,“这样的减排幅度在全国来看都是非常大的“。目前肇庆市的空气质量六大指标性污染物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实现了“蓝天保卫战”的目标。

他表示,肇庆市空气质量排名稳步提升,说明肇庆市已经摸索出了一条“肇庆特色的、科学可行”的治气路子。肇庆从对大气污染底数几乎一无所知的局面,到目前“心中有底”,建立了“科学”和“管理”双管齐下的工作机制,知道面对污染该怎么“有的放矢”,推动了大气污染防治管控工作向精细化、纵深化发展。他认为接下来“只要坚持不松劲,成绩应该能保持稳定,并有可能稳中有升。”

但他强调,珠三角区域城市减排力度在全国范围都是领先的,在已经持续开展多年大力度的治理下,“软柿子”已经基本捏完,PM2.5浓度下降已步入瓶颈期,臭氧污染问题等“硬骨头”正日益凸显,要保持在全省持续进位,难度确实较大,“下一阶段,肇庆市必须勇于、并且善于啃‘硬骨头’,进一步加强科技引领,提升精准治污、科学治污能力。”

▲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梁小明 摄

西江日报:今年肇庆的成绩这么好,是否和疫情期间,社会的排放量较大幅度下降有关系呢?

郑君瑜:

2020年疫情影响和相对有利的气象条件也是今年空气质量大幅改善的客观原因之一。

不过据我们团队测算,肇庆的SO2、NOx、颗粒物、VOCs排放降幅疫情期间基本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可以说和其他城市都在同一起跑线上,疫情与气象原因对区域内各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整体都有利,不足以使肇庆改善幅度达到全省第一。

因而,总体来说,肇庆市本地大幅度减排和科学的精细化管控仍是今年取得亮丽成绩的首要原因。

西江日报:肇庆在2020年实现了陶瓷企业“煤改气”,这对于“总成绩”有什么帮助吗?

郑君瑜:

肇庆的陶瓷行业排放管控是肇庆大气污染治理行动重要“金名片”之一,放在全省看,有部署早、推动快、执法严、配套全等特点。

到目前,重点陶瓷企业生产线近乎全面实现煤改气,在省内城市完成率最高。经我们分析,这些工作确实使陶瓷行业实现了切实的减排。根据我们团队的追踪,相比于2013年,肇庆市陶瓷行业煤炭消耗量大幅下降,SO2和颗粒物排放实现减排超过50%以上,NOx实现减排近30%。

这些比例放在全省来看,都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在保障陶瓷企业生产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更加难能可贵。

西江日报:中央对十四五的环境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有碳达峰、碳中和等新命题,肇庆要怎么更进一步?

郑君瑜:

在污治理方向上,要保持三个“协同”:即要深化协同治理PM2.5与O3, 同时要响应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要求,协同减排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并进一步加强与区域内城市的协同作战能力。

在能力建设上,要突出四个“加强”:

一是进一步加强科技支撑,建立同根同源的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并保持常年动态更新、深入开展臭氧污染成因机制与来源研究;

二是进一步加强臭氧污染前体物组分监测能力和污染源排放监管能力提升等;

三是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改善交通结构和用地结构,以减碳为抓手实现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的协同减排;

四是进一步加强精细化管控,继续开展PM2.5和臭氧污染精细防控驻场服务等。

绿色肇庆编辑部

稿件来源:西江日报

编辑:王敏仪 伍泳燕

审核:杜国智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