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罗定绉纱鱼腐在本地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罗定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销售鱼腐的摊档,是很多人餐桌上常见的美食。在罗定市素龙街道大甲村委,被村民亲切地称作“鱼腐哥”的梁烈芳将祖辈相传的绉纱鱼腐制作手工技艺传承下来,采用新鲜本地土鲮鱼、纯正花生油纯手工制作绉纱鱼腐。虽然梁烈芳的鱼腐名气远远比不上其他的商家,但因为其承载的原汁原味的“罗定味道”,在当地也拥有不少粉丝,周边村民办酒席采购鱼腐,首先想到的就是梁烈芳制作的鱼腐。
日前,在大甲村一栋不起眼的民房门前,记者见到了正在忙碌的梁烈芳。一口大大的铁锅底下,柴火烧得正旺,装满油的锅里,热油吱吱地冒着泡,一只只略带金黄的鱼腐正浮在油面上,梁烈芳拿着网勺不停地翻搅,保证鱼腐受热均匀。15分钟后,一锅热气腾腾的鱼腐就出锅了。看着一只只色泽均匀、薄如蝉翼、透如轻纱的鱼腐被装到竹箩里,让人垂涎欲滴。一只鱼腐入口,只觉嫩滑爽口、满齿留香,让人回味无穷。
梁烈芳告诉记者,他制作的鱼腐采用的完全是祖辈流传下来的工艺,纯手工制作。“我们家从我爷爷开始就是做厨师的,村子里谁家办酒席都找爷爷做厨师,菜品深受父老乡亲喜爱,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鱼腐。爷爷做的鱼腐选料讲究,用的是本地鱼塘的土鲮鱼和纯正花生油,杀鱼、剁鱼肉、搅拌全部手工制作,油炸过程也十分讲究,因此制作出来的鱼腐十分好吃。”梁烈芳说,他们家的鱼腐制作手艺传到他已经是第三代了,虽然时代不同了,但依然坚守父辈“使用土鲮鱼和纯正花生油作原料,用传统方法手工制作”的基本原则,让顾客还能吃到记忆中“罗定味道”。“现在我们每天制作鱼腐200多斤,供应市内的酒楼和市场,也有不少乡亲上门购买,销路是不用愁的。由于采用传统的手工做法,产量不是很高,虽然我们一家从早忙到晚,但仍然供不应求。”梁烈芳说
品尝完刚出炉的鱼腐后,记者还探访了梁烈芳的原料加工点。在屋子旁边搭建的一个棚里,一只只大水桶装满了刚从鱼塘捕捞的土鲮鱼,几位工人正在熟练地进行杀鱼、切片、剁馅等工作。梁烈芳告诉记者,他们家承包了周边的好几个鱼塘,日常用的鲮鱼大多来自自家鱼塘,有时也会从周边村民处收购一些。除了出售鱼腐外,他们还供应新鲜的鲮鱼肉。
如今,梁烈芳的鱼腐在当地已经有一定的知名度,拥有一批忠实的粉丝。谈到未来的计划,梁烈芳表示,会继续将祖辈这门手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顾客品尝到原汁原味的“罗定味道”。
云浮融媒中心
记者:梁湛华
责编:秦小青
值班主任:赵军鳗
值班总编:卢利文
投稿邮箱:yunffb@qq.com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