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居)一警
1月11日上午,博罗县公安局先后在罗阳街道西区社区及翠美园村举行了“邹SIR工作室”及“谭叔工作室”的揭牌仪式。
“谭叔工作室”揭牌仪式现场
“邹SIR工作室”揭牌仪式现场
市公安局副局长伍成华,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周志亮,县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骆静华,罗阳街道党工委书记邓燕锋,县公安局在家局领导出席了仪式,县公安局各警种、各派出所负责人及县公安局“村警办”相关同志共60多人参加了仪式。揭牌仪式由县公安局政委王庆胜同志主持。
惠州市公安局副局长伍成华讲话
博罗县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周志亮
博罗县公安局政委王庆胜
仪式上,翠美园村驻村民警谭坤梅、西区社区驻居民警邹晓鹏作了经验发言。
驻村民警谭坤梅作经验分享
驻居民警邹晓鹏作经验分享
周志亮代表县局党委对“邹SIR工作室”及“谭叔工作室”的揭牌表示热烈祝贺,勉励两位驻村(居)民警再接再厉,继续打磨工作室品牌,发挥模范表率作用,同时,要求全县驻村(居)警力要对标先进,不断提高驻村(居)工作水平,推动“一村(居)一警”工作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
最后,伍成华对该局“一村(居)一警”工作取得成绩表示肯定,并对如何实现“一村(居)一警”工作提档升级,打造博罗特色工作品牌提出了具体要求。
“谭叔”工作室
谭坤梅同志先进事迹
博罗县公安局“一村(居)一警”“谭叔”工作室是博罗县首批以民警命名的“一村(居)一警”工作室之一,该工作室以博罗县公安局驻罗阳街道翠美园村民警谭坤梅同志命名。
谭坤梅,男,1960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博罗县公安局城郊派出所一级警长。谭坤梅同志从警三十年来如一日,一直坚持在基层一线工作,最早追溯到1992年便已是翠美园村等几个村的包村民警。2019年,响应市公安局“一村(居)一警”工作要求,正式成为罗阳街道翠美园村驻村民警,工作更加细致了,警民关系也更加融洽。“有事就找谭叔”是翠美园村的村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由于他熟悉村里的家家户户,谁家有事都愿意找他。谭坤梅同志负责的翠美园村地处城乡接合部,长期治安形势复杂,但自从他担任驻村民警后,从社会治安防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方面主动作为,以“专心、真心、热心、耐心”开展“一村(居)一警”工作,不到两年的时间,辖区刑事治安警情下降60%,一跃成为全县治安最好的村居之一。
三个及时:矛盾化解有“法宝”
谭坤梅同志在调解纠纷工作中坚持快处置、早化解,实现及时发现、及时介入、及时调解“三个及时”。同时,他多年工作中总结出“态度的主动性、说话的技巧性、为民的真诚性、群众的熟识性、调解的联动性”这几个矛盾化解的重要条件,以群众为主体,穿针引线、引导解决。2019年6月,某房地产项目工地施工道路因涉及土地租赁问题,引发了村民堵路阻碍通行。他及时找到村民代表,联合村委、项目施工方进行多次四方会谈,最终得以成功化解。一年以来,谭坤梅同志共化解土地纠纷、劳资纠纷等矛盾问题68起。
精准研判整治盗窃案
针对辖区的工地盗窃案件,谭坤梅多次到工地走访调查,与派出所案件组研究案情、与县局刑警大队沟通情况。经研判分析,工地盗窃案,多为施工方临时聘请清理废料的人员顺手牵羊或是工地保安联合外部人员监守自盗。为此,他多次与工地项目施工方沟通协调,指导施工方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技防能力。同时,为了减少监守自盗,他花了大量时间精力,将辖区内所有保安和施工人员的个人信息登记在册,震慑不法分子的同时,有利于在盗窃案发生后迅速反应、及时破案。经过一番整治,翠美园村的盗窃警情由原本月均2宗下降为零,并且一直保持至今。
深耕基层不断变换“角色”
谭坤梅同志扎根基层,深入辖区群众,主动寻找问题,探索解决困难。对辖区赌博问题,他突击检查收缴赌博工具,挨家挨户上门宣传赌博的害处;对辖区交通问题,他披上“黄马甲”,在拥堵时段拥堵路段,开展交通安全劝导及时疏导拥堵情况;为做好隐患排查,他熟练地应用警务移动终端,开展场所安全检查,及时防范各类风险…… “谭叔”把心留在辖区,把群众放在心里,默默耕耘,确保辖区平安有序。
“邹sir”工作室
邹晓鹏先进事迹
博罗县公安局“一村(居)一警”“邹sir”工作室是博罗县首批以民警命名的“一村(居)一警”工作室之一,该工作室以博罗县公安局驻罗阳街道西区民警邹晓鹏同志命名。
邹晓鹏,男,50岁,中共党员,于2019年9月正式担任博罗县罗阳街道西区驻居民警。西区辖区面积0.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738人,流动人口1086人,人口密度大,居住人群主要为老人群体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20%,居民素质参差不齐,邻里间容易发生矛盾。“邹sir”常说:“把平凡的岗位做好就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不简单。”正因为这样,邹晓鹏在一次又一次的上门走访中、日复一日的为民服务中和西区群众打成一片,成为该片区男女老少口中的“万能邹sir”。
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扎实的工作实绩换来辖区的平安和谐
今年5月23日,驻居民警邹晓鹏在走访的过程中了解到:西区环城路某居民楼旁新搭了一个小铁棚,不知哪户人家在里面养了一只狗,无论白天还是黑夜,一有人路过就会吠叫,闹得四邻不安,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起居。邹晓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居民休息得不到保障容易积攒不良情绪,影响邻里关系和谐,马上开展周边调查,得到回复大多数的是“没见过狗的主人”,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走访完数户居民仍无头绪时,一名路过的热心老人提供了线索,“警察同志,我之前见过这家人出来喂狗”。通过老人的指引,邹晓鹏顺利找到了狗主人,原来是一名独居老人,了解到老人的孩子在外地工作,养狗的目的是想保障自身安全后,邹晓鹏通过本地话与老人耐心沟通,将养狗对周围居民造成困扰的情况告知老人,并递上“警民联系卡”说:“您如果发现有任何治安问题都可以直接联系我,我们一定会保障您的安全。”一番解释后,老人终于松口,表示会将狗接走妥善处理。经过努力,老人和邻居的矛盾没有进一步升级,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化解,促进了邻里关系的和谐。邹晓鹏自从驻居以来,总是认真接待每一次来访,不厌其烦地走访调解每一次纠纷,目前已化解群众大大小小的纠纷20余起,切实做到小事不出居,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宣传法治意识,工作管理到位,防范出效果
为了掌握辖区治安动态,及时收集群众意见,邹晓鹏以辖区商铺、小区、学校为切入点,建立工微信作群。利用工作之便,在日常走访时,为辖区的群众提供服务。群众在微信群里不但可以了解到安全提示,还可以随时在微信群咨询公安业务相关的问题,邹晓鹏均会一一仔细回复。在邹晓鹏看来,当把敬业变成一种习惯时,就能从中积累更多的经验,创出更多的好办法,就能从干好每一项工作中找到更多的快乐。邹晓鹏还经常通过“白加黑”“5加2”的方式,配合群众生活工作时间,逐户入户走访,宣传讲解扫黑除恶专项打击工作、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倡导群众积极向公安机关举报涉黑恶线索,调动群众参与维护西区治安积极性。
关爱孤寡老人,做群众的贴心人
他倾情付出,用真心温润每一位居民,忠诚践行促一方和谐使命,他说要想做好群众的贴心人,就得用真心、动真情、办实事,向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每一位居民。驻居民警邹晓鹏了解到辖区一位何婆婆没有儿女,老伴去世得早,独自住在一间小房子里,唯一的生活来源是政府部门每月发放的“五保户”救济金,生活十分困难。邹晓鹏走访西区居委会、居民等多方了解,并通过两级联席会议制度向相关部门反映老人的情况,积极为老人争取生活补助。6月21日,邹晓鹏联合社区、公益组织,专门上门探望何婆婆,送上大米、牛奶、食用油等生活用品,老人看着民警送来的东西,激动地说:“感谢你们对我这么好,真是给你们添麻烦了!”邹晓鹏说:“祝愿您生活幸福,安享晚年,有任何困难都可以跟我们说,您虽然没有儿女,但是我们都是您的儿女。
“把平凡的岗位做好就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不简单。”
勇于担起保一方平安重任。虽然知道要想做好“一村(居)一警”工作绝非易事,但邹晓鹏主动担当,没有逃避、没有彷徨,更没有气馁,决心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持之以恒,在付出与收获中感悟青春、保一方平安。在“大走访”工作中,他主动克服一开始“门难进、人难找、脸难看”的尴尬,坚持用群众语言做群众工作,在街上听出租车司机说说新鲜事,在门头上和店主唠唠家常,在游戏厅门口和放假的学生们聊聊天,这些都可以拉近和群众的距离,工作中用点滴的小事慢慢累积,为以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赢得了居民的信赖。驻居民警的工作细小而琐碎,常常是些没人愿意管的小事,甚至是人们注意不到的小事。从事驻居民警工作以来,他时常从群众角度去考虑问题,通过走访了解到群众切实需要什么,不管事情多小多麻烦都尽力为群众解决。虽然都是不起眼的小事,却能赢得信任,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他敬业奉献,用热心干好每一项工作,执着坚守安一方民心誓言。“一定要保一方平安、安一方民心,把平凡的岗位做好就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不简单。”邹晓鹏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言语中透露出他对于驻居民警这一岗位的热爱。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社会角色要扮演,邹晓鹏是一名驻居民警,同时也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但却仍尽最大努力成为辖区群众的解语花。他也许没有侦破大案后的鲜花和掌声,也许无缘街头擒凶的凛然和无畏,但他有一颗服务人民群众的火热之心,拥有一片对辖区群众的赤子之情,如同星星之火在基层发光发热,让“一村(居)一警”工作在“邹sir”工作室落地开花。
转载自平安法治博罗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