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11岁聋哑女孩会叫一声“阿爸”了!

广东志愿者
+ 订阅

“阿爸”!“阿爸”!

终于能听到了,还能叫阿爸!

12 日上午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的手术室内

传来一阵欢呼声

罹患先天性耳聋的西藏女孩卓玛(化名)

11 年寂静无声的人生

终于迎来了盼望已久的 " 新声 "

她终于能够听到声音了!

卓玛跟着父亲清晰地叫着 “阿爸”

父女眼中都泛起了泪光

担心:一辈子听不见说不了

面前的卓玛,因为手术需要,剪掉了一头长发,象个小男生,其实术前的她,大眼睛圆溜溜,眉睫卷翘,鼻子秀挺,是个漂亮的小姑娘。

卓玛从出生起就听不到声音,11年来,苦于家庭困难和当地医疗条件有限,一直未有效治疗。

更让父母担心的是,因为没有听力,卓玛一直也没能学会说话,尽管家人已经学会手语沟通,但“有点绝望,如果一辈子听不见,说不了话,完全聋哑了,可怎么办?!”卓玛父亲说。

约定:彭宏让卓玛来广州治疗

卓玛的无声世界从去年开始透出一丝亮光——

2020年9月,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广东省卫健委等单位主办,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承办的“健康直通车”从广东开进了西藏。

自2005年以来,这是广东医疗志愿者进藏的第15年。志愿者们跨越3500公里的距离,登上3900米的海拔,来到西藏林芝开展医疗卫生志愿服务活动,与他们一同到来的还有总价值超过80万元的物品、项目和手术用品。

根据林芝地区常见病、多发病的实际需要,2020年“健康直通车”医疗服务队由省二医选派关节骨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普外二科、妇科、风湿免疫科、儿科、康复医学科、静脉治疗等专科多位副高职称以上专家教授组成,通过义诊、手术筛查、急救技能培训、多发病防治讲座等多种方式,为当地群众提供送医送药送健康等服务。

医疗志愿者为长期患有风湿性疾病的藏族同胞进行治疗

医疗志愿者走进林芝米林县雪卡村开展义诊活动

卓玛在这次义诊活动中认识了省二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彭宏教授,卓玛父母拉着广东“贵人”的手恳求彭教授能帮帮卓玛。

在林芝市人民医院,彭宏教授团队为卓玛进行了详细的听力检查,准确的诊断了卓玛的病因病情,卓玛是几近全聋的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助听器等辅听设备已完全无法帮助卓玛,只能靠人工耳蜗手术来恢复听力。

棘手的是,卓玛的耳朵非常特殊。CT检查显示,卓玛的耳蜗圆窗完全闭锁,属于严重的内耳畸形合并中耳畸形及内听道发育畸形,“这么严重的多重畸形,在我近30年从医生涯里也极为少见”,彭宏说。

只要有一丝希望,不能就此放弃!彭宏主动提出“约定”,让卓玛来广州治疗。

彭宏教授为卓玛术前检测

难关:穿行残垣断壁找1毫米直径隧道

2021年1月初,卓玛在家人陪同下到了广州,寻找“新声”的希望。

小卓玛耳朵多重畸形,耳蜗的圆窗也闭锁了,手术阻碍重重,彭宏教授形容,手术要像在地震的残垣断壁中找出一条狭小的救生通道,找到1毫米的耳蜗鼓阶,定点植入。“面临的是极高的手术解剖功底桃战”,彭宏说,自己有信心。

彭宏教授团队为卓玛精心安排了详尽的手术计划,手术如期进行。

通过高清显微镜,彭宏绕过面神经鼓索神经,通过狭小的面隐窝,在毫米级的空间里搜寻到围绕蜗轴螺旋成蜗牛壳样形状的耳蜗鼓阶的开口,非常顺利地将人工耳蜗的精细软电极植入,并覆盖耳蜗全长,帮助卓玛恢复右耳全频率听觉。

听力师术中进行听觉神经功能检测和脑干听觉反应测试,仪器上显示着一条条连续跳动,象规律“五线谱”的波,正是卓玛听到声音后的大脑反应波!并且从低到高各个频率反应都很好!

“卓玛得救了!终于能听到了!” 这台超高难度人工耳蜗植入的手术室内传来欢呼声,卓玛终于能听到声音了,手术非常圆满成功。

手术很成功,卓玛等待“拆包”开机

开机:小姑娘从镇定到哭泣

1月12日上午,是卓玛人工耳蜗开机的日子。

耳蜗植入后的卓玛非常镇定,听着耳蜗传给她的各个频率的“滴答声”,她像沉浸其中,偶尔向父亲笑笑,父亲用手语问她“听到吗”时,肯定果断地点头。

戴上外机、声音收集器,她的镇定逐渐打破了:叔叔藏语对她说“羊”,她人生第一次开口跟说“羊”;对他说“阿爸”,她也跟说“阿爸”。卓玛父亲忍不住了,紧张地来到女儿面前,一句句教她说“阿爸”,就有了开头那一幕迟到10年的呀呀学语叫“阿爸”。

卓玛父亲先激动起来,壮汉子的眼眶突然就红了,小卓玛还懂事在搂上父亲的肩,安慰他。但她自己其实也撑不住了,忍了半小时的泪水一大颗一大颗地掉下来。

开机后,卓玛与父亲交流

再约:一年后到西藏为她复诊

记者了解到,卓玛的治疗费用20多万元,由省二医、彭宏教授和广东爱心人士帮助解决,“扎西德勒,非常感谢广东大恩人”,卓玛父亲给爱心代表彭宏教授献上了圣洁的哈达。

人工耳蜗正式开机后,卓玛的听觉将得到很大程度的恢复,听觉会随着康复时间的延长继续提高,听敏度和分辨率也会越来越好。卓玛虽然已经错过了2-3岁的最佳康复年龄,但后期只要加强言语康复训练,卓玛仍有很大希望恢复较好的语言交流能力。

因为卓玛植入的是目前最为先进的人工耳蜗,能康复语言,也能聆听音乐,只要坚持康复训练,卓玛有望“能听会说”、“能歌善舞”。

1月13日或1月14日,卓玛就能出院回家,彭宏还向她许下第二个约定:一年后,再到西藏为她复诊,“粤藏一家亲”,情谊永存。

什么是“健康直通车”?

按照有关部署,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联合省卫生健康委、省内三甲医疗机构招募中青年医疗专家组建医疗卫生志愿服务队,实施广东“健康直通车”医疗卫生志愿者援藏援疆行动,致力于为藏疆两地开展青少年疑难危重病症救治、基层青年医务人员国际标准培训、基层医疗卫生设施改善等志愿服务工作,聚焦为当地群众提供更强有力的健康保障,对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健康直通车”自2005年首次开进林芝以来,已累计义诊群众达3.1万余人次,捐赠医疗物资和药品价值达1300余万元,举办51场专题讲座,17场学术交流会,捐建希望小学6所、图书馆1所,援建村卫生室29所,援建中学医务室4所,捐赠“希望家园”5所,为10余所学校少先队配备鼓号器材等。

“健康直通车”

已成为我省对口援藏工作

拿得出、叫得响、可持续的活动品牌

成为当地各族民众

摸得着、记得住、信得过的民心工程

希望广东志愿者的努力

可以为绝美西藏

增加温暖

来源:广州日报等

编辑:安恬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