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堂文体振兴(曲艺篇):红豆发新枝 粤韵满中堂

水乡中堂
+ 订阅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被誉为“南国红豆”的粤剧,是岭南文化的瑰宝,在“中国曲艺之乡”中堂镇广为传承,散发出独特的韵味。中堂持之以恒倾注曲艺的传承和发展,每年举办各类曲艺表演及交流活动300多场次,成功将“粤韵满中堂”曲艺品牌打造成为东莞市文化活动“十大品牌”之一。

  数据显示,中堂全镇20个村(社区)均成立了曲艺社,目前中堂有登记注册的曲艺演出队伍25支,每个曲艺社至少十几个成员,每个曲艺社年均演出20多场次;“私伙局”鼎盛期多达几千人。在中堂,“永不落幕的曲艺文化舞台”的画面每天在上演。“粤韵满中堂”坚持每月演出,推动曲艺文化活动常态化;坚持每年举办粤剧曲艺黄金周,营造浓厚曲艺文化氛围。

  中堂镇委委员黎锡浩表示,曲艺是中堂群众最喜闻乐见的“三张牌”之一,每条村都有曲艺社,每周都有活动,在群众中非常活跃。中堂镇是中国曲艺之乡,在各方面都大力推动中堂曲艺事业的发展,中堂镇文化中心选送节目《百岁牌·百载情》在2020年曲艺之乡展演一等奖。在推动落实群众文化方面,中堂镇经常性的开展活动,开展各种的培训,促进曲艺在年轻一代更多人喜爱。另外,中堂镇正筹备建设文化艺术中心,里面包含粤韵馆,到时候会有更多精品表演在中堂呈现给广大市民。在推动中堂创作曲艺精品方面,中堂镇力促更多的人去进行创作,唱响中堂的好声音,讲好中堂故事,进一步擦亮这一块国字号牌子,使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弘扬。

  今年10月22日至23日,由广东省文联指导,广东省曲艺家协会、中堂镇共同举办的第二届广东省(中国)“曲艺之乡”精品展演在中堂镇成功举行,来自全省22个曲艺之乡的22部原创曲艺精品进行集中展示。活动中,中堂选送的粤曲《百岁牌·百载情》斩获一等奖。这些年来,中堂有许多作品荣获了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奖项,《工匠情》《龙舟结良缘》《百岁牌·百载情》等结合本土文化创作的粤曲作品,成为脍炙人口的精品力作。

  2019年元宵,中堂镇第二小学的“小牡丹”戏曲班登上央视,让中堂爆红全国。在这档《传承的力量》节目中,“小牡丹”戏曲班在黎氏大宗祠,充分展现了新生代传承的力量,并融入新时代元素,舞出了粤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中堂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莫志荣表示,近些年,中堂镇重视曲艺进校园,在学校播种曲艺种子,发展中堂曲艺苗子。现有中心小学和第二小学两个市级“曲艺进校园”示范点,通过曲艺进校园,选择基础较好的学校开设戏曲班,进行曲艺教学、少儿戏曲创作、曲艺节目编排等,也让孩子带动家长了解曲艺文化。

  目前中堂镇设有粤曲班的学校有4所,并将逐步扩展到全镇所有公办民办学校,普及粤剧曲艺知识,营造全社会曲艺氛围。中堂正通过扎实推进规划实施,进一步擦亮曲艺品牌,全力打造精品工程,唱响中堂好声音,讲好中堂好故事,扩大中堂美誉度和影响力,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消息来源| 中堂镇融媒体中心

  编 辑丨小 君

  责 编丨汀 汀、文先生

  喜欢记得分享、在看、点赞三连击哦!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