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祠堂欣赏指南

顺德区博物馆
+ 订阅

▲碧江泰兴大街祠堂群

漫步岭南街头,总是能看到大大小小的祠堂。

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的场所,体现了顺德人对宗族观念的重视。据《顺德县志》载,清代中后期顺德祠堂为数逾万,遍布于村落之中,广为流传的俗谚“顺德祠堂南海庙”便是以互文手法形容两地祠堂庙宇之多,生动反映了明清时期广府祠堂和神庙建筑之风的兴盛。

▲桑麻南庄苏公祠

随着历史变迁,祠堂大多难以延续昔日风采,所幸被保护、重修、活化,部分保留了各个时代的建筑风格,部分新增了文化活动场所的功能。

然而始终不变的,是它依然代表乡土文化的根。

今天就由顺博君带大家逛逛祠堂,欣赏古建筑之美,一起解锁行走顺德打卡姿势。

▲乐从路州黎氏大宗祠

祠堂的坐向和格局

顺德因为地处冲积平原,祠堂一般无特定坐向,大部分前临水、后靠山。即便没有流水,也会建个荷花池;即便没有大山,也会堆个小土丘。

▲北水尤氏大宗祠

▲甘氏祠堂群

▲右滩黄氏大宗祠

顺德祠堂的建造按照古代殿堂营造法式,格局主次分明、高低有序。横向多由中路、左右路组成对称格局。

顺德祠堂一般面阔三间,规格较高、规模较大的可面阔五间。

▲马东何氏家庙(左)

▲ 逢简刘氏大宗祠(右)

纵向一般由头门、中堂、后寝组成轴对称格局,后座建筑比前座略高。

▲桃村袁氏大宗祠

祠堂的屋顶和墙体

屋顶形式可分为庑殿顶、歇山顶、硬山顶、悬山顶等形式。顺德现存祠堂除了极少数采用歇山顶外,均为硬山顶。硬山顶两面直线下斜,易于倾泻雨水、抵御台风。

▲梁氏二世祖祠的跌落式歇山顶

封火山墙是屋顶与墙身的组合形式。顺德祠堂多为人字封火山墙和镬耳封火山墙。

▲杏坛昌教林氏大宗祠的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

▲村心大街祠堂群的硬山顶镬耳封火山墙(左)

▲豸浦胡公家庙的硬山顶镬耳封火山墙(右)

顺德祠堂的墙体一般为青砖墙,少部分为蚝壳墙。蚝壳墙又名壳花墙,用蚝壳砌筑而成,抗震和隔热性能良好,冬暖夏凉。

▲沙头黄氏大宗祠的蚝壳墙

祠堂的梁架和柱子

中国传统建筑以木梁架承重,有“墙倒屋不塌”的特点。顺德祠堂多采用抬梁式的梁架以及抬梁、穿斗混合式梁架,以驼峰、斗栱、瓜柱等构件承托梁架及檩条,梁架和驼峰上雕刻精致的纹饰。

▲青岑梁公祠

头门前廊梁架通常是展示宗族经济实力的重要场所,图案精雕细琢,甚或贴金箔。

▲右滩黄氏大宗祠

祠堂柱子包括前后檐柱、金柱、靠墙的山柱等。靠近室外的檐柱,多为石质,以抵御风雨。室内的金柱、山柱则多用木料。

柱子底下有坚实的石柱础,作用是承接木柱重量和防止柱脚腐蚀或碰损。柱础亦是展现祠堂构筑艺术之处,形式多样,主要有仰盆式、覆盆式、仰莲式、覆莲式、复合式、出戟式、花瓶式、瓜楞式、圆鼓式、方形、连珠式等等。

祠堂的装饰

顺德祠堂装饰繁多,以“三雕两塑”和彩绘见长。

三雕,即石雕、砖雕、木雕。

▲逢简刘氏大宗祠的鸭屎石雕栏板

▲沙边何氏大宗祠的砖雕花窗

▲张氏九世祠翼墙的砖雕

▲参吾卢公祠的木雕雀替

两塑,即灰塑、陶塑。

▲水口梁氏宗祠的灰塑龙舟脊

▲前峰曾公祠的灰塑正脊

▲周氏大宗祠的灰塑正脊

▲金紫名宗的灰塑垂脊

▲雪松梁公祠的陶塑窗花

▲新隆陈氏宗祠的彩绘门神

▲扶闾廖氏宗祠的“三聘诸葛”壁画

顺德祠堂是凝聚了珠三角殿堂建筑精华的艺术品,也是顺德传统社会民俗、经济、文化、政治等元素的交汇点,希望本次顺博君带大家的欣赏之旅,能让我们一窥建筑艺术的奥妙。

想要探索更多,请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数字博物馆“顺德祠堂历史陈列”专题展厅,或在公众号下方“览顺博”,进入“掌上文物”查看哟!

▲“顺德祠堂历史陈列”专题展厅

撰 稿 :杨蕴莉

排 版 :张   扬

审 校 :黎杏芬

审 核 :彭有结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