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桥区推进潮汕文化(湘桥)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

湘桥发布
+ 订阅

近年来,湘桥区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在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遗产上下功夫,全力推进“广东省潮汕文化(湘桥)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立足资源禀赋 文化生态保护绽放光彩

精心编制《广东省潮汕文化(湘桥)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总体规划(2017-2030)》及其《实施方案》。开展普查挖掘,全面掌握非遗的数量、种类、分布情况、生存环境和保护现状,建立健全湘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至目前,全区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项,代表性传承人85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项共20处。加强非遗理论体系研究,先后出版了《潮州市湘桥区非遗集粹》《潮州市湘桥区非遗项目系列丛书》,助力非遗保护知识的传播和普及。探索“非遗传承+公共文化+文旅融合”的创新模式,打造“文化古城·乐享名街”“非遗进校园”“音为有你”“为你朗读”等活动,提高大众对非遗保护传承的关注度,与市民共享文化大餐,让文化盛宴惠及千家万户。

延续历史文脉  精雕细琢活化千年古城

坚持以“绣花”功夫推进古城微更新、街巷改造项目及古城文物保护修缮工作,保护城市肌理、推动设施升级,提升古城旅游功能。其中,潮州太平街义兴甲巷被文化部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潮州古城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启动古民居修缮工程,有序推进下东平路 305号名人故居、柯柏年故居等代表性古城文物保护修缮工作。区域内现有精品展馆数十家,古街巷逾 50条,民居代表性历史建筑百余处。辟建潮剧、潮州音乐、潮州工夫茶艺、潮州非遗项目展演等展示场所,创建潮州木雕、潮绣、潮州手拉朱泥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基地,改造建设中山路工艺一条街,打造“郡城义仓”、“府学旧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鼓励民间力量利用古城老民居开办客栈和茶馆等。探索“文物+保护+创意”模式,有序推动潮州老城古建筑群等文物保护工程及其周边环境微改造工作,深挖潮州老城宅院的价值,讲好古城故事。

坚持文化引领  全域文旅发展深度融合

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引导传统文化企业通过管理模式、市场营销模式和技术创新,促进潮州木雕、潮绣、手拉朱泥壶等潮州非遗文化产品走向市场化。目前,古城对外开放的文化展馆40多家,茶馆30多家,古城客栈131家,“民居观光,非遗展示,工艺创作,民居客栈”的文化旅游产业链不断发展完善。着力打造“博物馆之城”,让文物资源“活起来”,全区已有21家单位被列入“博物馆之城”系列馆。主动挖掘区域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非遗工艺、红色文化、地方美食、乡村民俗等各具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让更多游客走进潮州。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将古街巷、古牌坊、古府第的故事及丰富多彩的潮州文化传播开去,将潮州古城打造为优秀传统文化集结地和世界潮文化旅游体验目的地。


来源:湘桥区文旅体局

编辑:湘桥区委网信办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