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崭新的一天开始了。
而在新一天的开始,一份美味且丰盛的早餐,总能让我们从疲惫中被唤醒,更给新的一天带来满满活力。
正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早餐,一定要吃好。
对吃这方面认真且执着的广州人,自然很重视吃早餐这件事。
街边的早餐档、肠粉店,老城区的茶楼里,总不乏前来觅食的老广,更不缺的,还有那一道道的早点美味。
在广州,就早餐,都可以拍一整季的《舌尖》。
肠 粉
要说广式早餐的代表,非肠粉莫属。在这座城市的街头巷尾,我们总会吃到那一碟可口的肠粉。
热气腾腾的蒸柜中,散发出来的,除了是充满米香的蒸汽,还有这市井中的烟火气息。
肠粉大体可以分为广式肠粉与潮汕肠粉。而这两大“门派”,常常因为谁最好吃而“吵”得不可开交。
而对应制作工具的不同,用可以分为抽屉式拉肠、布拉肠、窝篮拉肠、木柜拉肠......
将米浆倒入、平铺,加入猪肉、牛肉、猪肝等食材,然后放入蒸柜中蒸煮。
待肠粉蒸熟,打开蒸柜,用刮刀卷起肠粉,放入碟中,淋上一勺美味的酱油,看似简单、味道却不简单的肠粉就“诞生”了。
肠粉皮薄可透光,馅料在粉皮下若隐若现,米香、肉香与酱油的完美融合,香气诱人。
生滚粥
在广州,很多早餐店的标配,除了肠粉,还有各类生滚粥。
广式的粥水,粥水与米要柔腻为一,粥底口感又绵又软又滑,入口爽滑细腻。
想清肠胃,可以来一碗白粥;想有点肉味的,可以来一碗皮蛋瘦肉粥;想要丰富一点,可以来一碗艇仔粥......
简简单单的一碗粥,在老广们的巧手之下,有了更多风味,有了更多的可能。
很多老广的早餐,是一碗粥搭配一碟肠粉,或者是搭配一碟“油炸鬼”。
尽管简简单单,却在一顿饱腹过后,幸福感满满。
猪肠粉
如果说肠粉需要现点现做,需要一些等待的时候,那么“即买即有”的猪肠粉,可以说不少赶时间的“打工人”的选择。
猪肠粉白如雪,薄如纸,口感滑嫩,蒸煮方式与沙河粉相似,以竹窝盛稀米浆蒸成薄粉皮,再把粉皮卷成长条形,因形似猪肠而得名。
吃的时候,用剪刀剪成一小节,淋上酱油、熟油,撒上白芝麻,拌匀后即可食用。
当然,比较经典的吃法,当然是淋上牛腩汁,或再码上一份牛腩。
在香浓腩汁的“包裹”下,米香与腩汁的香味相融,吃起来香而不腻。
云吞面
每个广州人心中都有一碗云吞面。它不仅存在于我们早餐的菜单中,一日三餐(甚至五餐),都会有云吞面的“身影”。
而一碗云吞面的灵魂,就是那通过手工压制的竹升面。
所谓“竹升面”,就是用竹升(即竹竿,因“竿”字粤语发音不吉利而改为“升”)压打出来的面条。
经过面店师傅用竹升的压打,面条更爽滑弹牙,韧性十足。
除了面条,云吞皮也是通过竹升压打的方式制作而成;而汤头,则是用了大地鱼和虾头熬制数小时而成......
看似普普通通通的一碗云吞面,每道工序,都凝结了面店师傅的心血,体现了满满的匠心。
濑 粉
这里指广州西关濑粉,是广州一种比较传统、古老的早餐,距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相传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把隔夜饭风干、打磨成米粉、撞成粉浆,最后将米浆“濑”进沸水煮制而成,这就是广州濑粉的雏形。
用米粉团放入架在沸水大锅上的濑粉槽中挤压,孔中“濑”出又长又韧又爽滑的粉条,故名“濑粉”。
广州传统濑粉的特点,是粘稠度比较高。米糊状的濑粉,吃起来绵滑香软。
加入虾米、冬菇、叉烧、猪油渣、冲菜等食材,口感更加一流。
水菱角
水菱角,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濑粉,做法与濑粉没有多少差异。
而制作的难点,则在于“挑”的过程,需要手工一个个挑起成型放入水中。这一工序,相当考验手工与力量。
淋上熬煮的米浆汤,撒上葱花、辣萝卜粒,米香浓郁,简简单单却浓缩了原汁原味的广州味道。
早茶点心
说到广式早餐,怎么能少得了“饮早茶”呢?
早茶,早已成为广州人、乃至广东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点上“一盅两件”,看看报纸,与好友聊天吹水,“偷得浮生半日闲”。
广州人说的“饮茶”,不仅仅饮茶,还有一笼笼凤爪、排骨、糯米鸡......
还有被称为“早茶四大天王”的虾饺、叉烧包、干蒸烧卖、蛋挞......
品种多样,丰俭由人。想吃什么,点就是了。
现在,我们也很少为了饮早茶而“晨咁早”起床,很少因为去晚了就没东西吃,而现在的茶楼,基本找不到还有“推车仔”的了......
关于饮茶,好像很多东西都变了,但“得闲饮茶”的习惯,始终如一。
//////
当新的一天到来,能唤醒我们的,不是闹钟,也不是梦想,而是一份美味且丰盛的早餐。
一碟拉肠、一碗白粥、或是一份猪肠粉......一份美味的早餐,给我们带来新一天的动力。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餐一定要吃好。
答应我,今晚早点睡,明天一起去吃早餐吧!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