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渔民要注意这种寄生虫病!

健康南山
+ 订阅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疾病,初期多呈急性,在急性症状消退而未经治疗,或疫区反复轻度感染而获得部分免疫力者转为慢性。临床上多见皮肤发痒、红色小丘疹、咳嗽、胸痛,常因症状轻微而被忽视。

血吸虫病的病原体是日本血吸虫,在动物宿主或人体内产卵后,虫卵可随血流进入肝脏,或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在水中数小时孵化成毛蚴,毛蚴在水中钻入钉螺体内,直至发育成尾蚴,如果患者的皮肤接触了含有尾蚴污染的水源就会受到感染。

日本血吸虫寄生于人体肝脏的门静脉系统,主要病变是虫卵沉积于肝脏、肠道等组织而引起的虫卵肉芽肿。

传播途径

粪便入水

患者的粪便可以各种方式污染水源,如河湖旁设置厕所、河边洗刷马桶等,病牲畜随地大便亦可污染水源。

钉螺孳生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生活在水平面上下,生在土质肥沃、杂草从生、潮湿的环境中。它可随着水草、牲畜及人的鞋夹带等方式扩散至远处,寒冷的冬季在地面荫蔽处蛰伏越冬,并能深入地缝数厘米。

接触疫水

本病感染方式可因捕鱼、种田或生活中洗涤物品、洗手、洗脚、戏水等而接触疫水,导致感染;或直接饮用生水后,尾蜥也可自口腔黏膜侵入。

临床表现

血吸虫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轻重不一。重型患者可有反应迟钝、心肌损害等症状,疾病进展或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

急性血吸虫病

典型症状为发热,除皮炎外还可出现荨麻疹,多伴有食欲减退、腹部不适、肝脾大、轻微腹痛、腹泻、呕吐等。

慢性血吸虫病

重者可有内分泌紊乱、性欲减退,女性有月经紊乱、不孕等表现。早期肝大,尤以左叶为主,表面光滑,质中等硬。随病程延长进入肝硬化阶段,肝脏质硬,表面不平,有结节,脾脏逐渐增大。下腹部可触及大小不等的痞块,为增厚的结肠系膜、大网膜和肿大的淋巴结,因虫卵沉积引起的纤维化、粘连缠结所致。

晚期血吸虫病

脾大、腹水、腹痛、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异位血吸虫病

轻度咳嗽与胸部隐痛、痰少,咯血罕见。

保护易感人群

疫区群众应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防护能力,杜绝非必要性接触疫水。雨后及早晨勿在河边草地赤足行走,在湖沼地区因收割、捕捞、作战训练而必须与疫水接触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LXX

免责声明:本微信号致力于公益宣传,无任何商业用途。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文字、图片、视频涉及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手机/微信/QQ:15815537077,谢谢!

精彩好文

回眸2020 | 南山疾控,每个人都了不起!

2021线上健康素养知识有奖问答活动来啦!满分秘籍在此→

无氧的敌人

发霉的茶叶可致癌,还可引发重要器官病变?

2021食品安全知识有奖问答活动开奖啦!你中奖了吗?

对于“非典”,大家是否还认识

今晚一起涮羊肉!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