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伤冬悲秋,警惕季节性情感障碍

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 订阅

“冬宵寒且永,夜漏宫中发。草白霭繁霜,木衰澄清月”。秋冬季节,天气变冷,很多人的情绪往往会随之低落,对于原本就有精神疾病的人群来说,秋悲的情绪更甚。

人们认为这种季节性的情绪变化,只是因为有些人多愁善感,甚至是无病呻吟式的矫情,而事实上,这是秋冬季节容易产生的季节性情感障碍(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SAD)。季节性情感障碍的特征就是有规律地在秋冬季发生抑郁,春夏季症状缓解或者呈轻躁狂,抑郁和躁狂两者交替出现。

情感障碍(包括双相障碍和抑郁障碍)一般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与人体内的神经激素分泌水平有关,比如,负责调整情绪的血清素升高时会使人感觉幸福,当血清素水平变低则让人感觉消沉。还有与褪黑激素分泌水平有关:褪黑素增多它也可使人消沉抑郁,充足的阳光会使褪黑素的分泌量减少,夜间光线昏暗则分泌量增多让人困倦。秋冬季节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褪黑素分泌相对增多,会导致人们变得情绪低沉、多愁善感、懒散渴睡。

如何预防季节性情感障碍呢?

(1)积极的户外有氧运动,比如:慢跑、游泳、自行车、网球、篮球等

(2)无氧运动,比如:哑铃、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等。

(3)身心运动,比如:瑜伽、太极、八段锦等。每周至少3-4次,最好每日运动。每次运动至少30分钟。

对于原本就有精神疾病的人群来说,定期复诊,遵医嘱服药,规律作息,合理饮食,保证大便通畅。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B与维生素D及钙片。如果患了季节性情感障碍一定及时就医,医师根据病情合理安排心理、物理、药物治疗,早治疗、早治愈。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