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煜”,光耀、火焰。
“炜”,光明。
两个字合在一起,就是光彩华盛的样子。煜炜光学,这个企业名称毫不掩饰创始人兼CEO张石的野心。
理工直男张石,还是个地道的文艺青年,不仅爱玩路亚、摄影、钢琴,还视万经之王《道德经》为珍宝。
东西南北交汇的武汉,兼收并蓄。生于武汉长于武汉,又在海外浸淫多时、娶了同为理工科学霸的浙江姑娘,张石身上少了些浮躁与斤斤计较,反而愿意分享,给予,具有大局观。
这种特质也逐渐成为煜炜光学的企业DNA。
煜炜光学,强调技术的自主、产品的附加值以及订单的造血能力。
在激光雷达领域,他暂时没有选择无人驾驶这条相对比较火热赛道,选择工业和测绘的赛道。
“在无人区实践探索,像钓鱼那样,得沉下心来,眼高手低要不得。不是每个创业公司都能做得到。”
张石说完这句话,指尖轻击着膝盖小声嘀咕了句:“就像华为任正非说的那样”。似自言自语,却又让在场的人听得真切。
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的影响,在此显露出来。
访谈 | 南晓智
成稿 | 南晓智
编辑 | 崇小文
访谈Q&A
Q: 您个人和煜炜光学最优质的基因是什么?
A: 持之以恒、不畏艰难、脚踏实地。我们只做高附加值且自身擅长的事情。
Q: 煜炜光学的核心定位是什么?
A: “高端光学精密测量服务商”。现阶段是专注于行业应用,比如工业与地理测绘,做高精尖的国产替代。
Q: 这个行业发展有哪些关键时间节点、标志性事件?
A: 一是10年前的一次国际自动驾驶比赛,Velodyne凭借首创的车载式激光雷达获冠,当时我还在ADI,感觉这个光电产品非常有潜力、有意思,尝试看能否做一个出来。二是国家的国土信息数字化,2017左右国家对GIS产业大力投入。这两个事件让我决定着手研究激光雷达,并关注测绘这个细分领域。
Q: 煜炜光学的企业战略布局是怎样的?
A: 双总部战略,武汉+深圳;多维度策略,深耕各行业需求。
Q: 美国对中国高端制造精准打击,您怎么看“卡脖子”问题和“国产替代”?
A: 这个打击不光是卡脖子,更是内脏伤害,并且出血过程是长期的。不成长,枉为人!国家决心毅然,国产替代倒逼企业自主创新+集成创新,这也是成长。
一、出走“大厂”自主创业,深入无人区
微光觉照,应变通深妙。
当大部分激光雷达企业都投身于机器人、无人驾驶、无人机等热门领域时,煜炜光学选择专注于工业与测绘这样的特殊细分市场。
细看张石以往的经历,说他见证了近二十年来中国光电科技崛起的历程也不为过。
本科是武汉理工大学的通信工程,研究生是英国诺桑比亚大学的光电子与通信,张石毕业后进入被誉为光电行业“黄埔军校”的烽火通信担任光通信产品研发工作。这家成立于1999年的企业,成立之初就开始负责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上市。
其后就职于世界顶级模拟IC企业ADI(亚德诺半导体)的张石,是ADI在华为、中兴、烽火、高德红外等行业知名企业的FAM(大客户技术支持经理)。这段工作经历不仅帮他打下了坚实的产品研发基础,也因为国内多个头部科技企业做技术支持而积累了不错的资源与人脉,这为他后面的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每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都有一些关键的时间节点,或者是一些标志性的事件,会影响到很多身在其中的行业从业者。
“激光雷达走入人们的视野,是在2009或者2010年。当时美国军方举办了一个自动驾驶比赛,Velodyne(威力登)的产品拿了冠军,这个产品就是车载式激光雷达,是Velodyne的首创。当时我还在ADI,感觉这东西核心就是一个光电产品。从那时候开始,我就认为激光雷达非常有潜力,只是很多投资人还没看到。我就想,我有没有机会可以做一个东西出来?”
“再一个事件就是国家对整个国土信息的数字化。两三年前,国家开始对GIS产业大力投入,因为它需要收集所有的信息,包括民用数据和军用数据,需求量挺大的。主要就是这两个事件,让我们团队选择了激光雷达,并核心聚焦于地理信息这个看起来窄众的市场。”
张石就是这样一个被行业大事件深刻影响的人。
邓鹏、张石、鲁佶等,几个理工科的老友,于2017年,在武汉创办了煜炜光学,下决心专注光学精密测量领域。
这个连续创业项目,让张石时刻保持一贯的危机感:“煜炜光学现在做的产品和应用,就像2016年任正非说华为那样,处在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前进在迷航中”。
诚然,这是一个无人区,既没有资本的热捧,也没有先驱的开路。煜炜光学做的很多产品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最近,张石正在带着产品研发团队攻关一个大B客户订单。
“因为是攻打无人区,我们很多订单都需要花非常长的时间周期去做定制化的产品开发,这对我们的技术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疫情给了我们更多的时间做研发,这既是一个缓冲,也是一种打磨,挺好的。”
二、“中国丹田”+“湾区芯城”,双总部双城记
武汉是中国光谷,同时还是全国测绘大本营,这为煜炜光学的专业攻关、人才获得提供了先天性的肥沃土壤。
而深圳作为改革开放重要窗口,不仅领先型科创企业扎堆,更是国家发展科创的重要基地,所谓“中国科创看深圳”,深圳的创新精神和科创氛围吸引了全世界的创新型人才。
武汉和深圳,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煜炜光学成立的第三年,张石和团队就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从武汉到深圳,做双总部布局。
武汉人张石深谙一座城市的产业基底、营商环境对一个企业发展的至关重要性:“武汉是根基,我们最早在武汉设立总部时毫不犹豫。后面和一个合伙人受邀来到深圳考察,发现在这个改革开放的窗口,政府对于科技企业和科技人才的政策实在太好了,供应链也十分完整,所以很快我们就决定在深圳再设立一个总部”。
现在的张石在武汉深圳两地之间来回跑,深圳团队扩张很快,在南山智园崇文园区租了整整两层楼。
武汉与深圳相辅相成,中国丹田之地与中国先行示范之城优势互补,使得煜炜光学在优化资源配置这件事上同样走在行业的前列。
资源配置,是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稳妥捷径。张石强调的“高附加值”和“强抗风险能力” ,也因此得到支撑。
双总部布局,让煜炜光学的成本优势、价格优势和服务优势也更加明显。基于这样的优势,煜炜从研发、测试、生产到组装都由自己完成,产品也有了分级组合——以高端产品把国外产品卡死,以中端产品掣肘国内竞争对手。
三、“农村”包围“城市”,夺存量赢增量
当今中国企业所面对的全球经济,“规则红利”不再明显。美国对中国先进制造业的精准打击,中国企业面对的不仅是卡脖子问题,内脏出血的伤害在未来。
高敏感、高机密是地理信息行业的特殊性,国家信息安全战略也因此上升到全新高度。对于煜炜来说,是利好也是机遇。
自力更生完成国产替代,在阵痛中爬坡升级。这是张石最近和团队说的最多的话。
技术的国产替代背后,还有张石在市场策略层面的更深用意。
现下很多激光雷达企业都拥挤在无人驾驶的热门赛道上,但实际应用效果上并不尽如人意,甚至基本的防干扰都是大问题。
煜炜光学在聚焦的同时,也采取了较为多元化的产品组合策略。张石认为,企业不能只做一两个产品,要选择那些可落地并具有存量市场、增量潜力的应用场景,这样才具备抗风险能力和走量、盈利能力。
“农村”包围“城市”,是张石的市场打法。
“国家加大对地理信息数据收集的投入,测绘版块需求量不仅很大,还需要经常更新的。加上国产替代的大背景,我们的机会更多了;当下国内光电产业链的上游很争气,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积极的一个因素,有利于技术研发、成本控制;国外同类型产品非常贵,一台设备可能几十万几百万,坏了送去国外修要等3-6个月,但我们十几万就能做,修个配件可能就一两千块钱,而且修理时间短,国内企业自然就愿意选择我们的产品和服务。”
事实确如张石所说。
奥地利Riegl一年卖十多亿欧元,单价极贵。现在能承受这个价格的存量客户一年就这么几百个,如果煜炜成为中国测绘界的华为、小米,产品概念一样,但物美价廉,煜炜就有机会引爆市场——之前买不起Riegl的小客户就会成为煜炜的客户,完成增量市场的蓄力。
地级县市的测绘需求很旺盛,测绘订单也往往在地级市或者更下面的三四级县市,他们每年都要更新当前的地理数据。单一订单可能不大,但是订单数量够多。
所以,在全国2万多家测绘机构中,2000多家甲级机构暂时不在煜炜的重点考虑范围。煜炜现阶段的目标客户是乙级、丙级的,这些机构最害怕的就是昂贵的设备炸机。而煜炜产品的高性价比,解决了他们的痛点。
这种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见效明显。今年年底,许多这样的客户主动找上煜炜寻求合作。
先把小客户培养起来,再慢慢包围甲级的大客户,倒逼大客户拓展测绘面积、“主动营业”。
一些做无人机的企业也开始尝试进入地理测绘领域,但张石不过于担心这次入侵者会抢走煜炜的市场份额,“我们是从最难的部分慢慢往下走,测绘行业其实更注重精度,他们(无人机公司)很多订单都接不了,我们还是坚持我们现在的这种以技术和产品为底气的方向。”
四、价值追求与商帮兴旺,“拓荒者”的理想
在谈到企业底层逻辑时,张石讲起曾有一个同行,为迎合资本转做无人驾驶,结果产品出来与市场趋同,缺乏竞争力,实际应用也受阻,再回头重做测绘时,已经很难喘息。
张石认为,做企业、做产品要务实接地气,少一点理想主义,不要被资本绑架(当然也不排斥那些做长期主义价值投资的资本),要看长远未来,并坚持做自己擅长且高附加值的事。
但理想是要有的。
在国产替代这件事上,他笃定这是中国科技企业一定要去努力的。这样的家国情怀,和武汉人九省通衢的码头精神相得益彰。就像2020年初武汉疫情爆发,煜炜是奔赴前线援助抗疫的先锋。
行业理想之外,张石的另一个理想就是为振兴湖北商帮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跟社会分享,跟行业分享,跟合作伙伴分享,跟打江山的员工一起分享,这个很重要,我希望煜炜能做到”。
张石透露,煜炜目前也在做IPO的准备,聘请了知名律所做股权架构,创始团队将拿出很大一部分留给团队中的核心员工——包括未来的核心员工。
技术、产品、人才,共同构成煜炜的动态护城河。
而人,是这条动态护城河的最核心。张石相信,留住人才即是留住技术、创新技术,有了技术,自然就有了好的产品和市场。给团队营造事业氛围、梦想氛围,物质关怀和人文关怀并举,才能让团队凝心聚力。
今天的煜炜,已经在无人区杀出了一条路。但在张石的眼里,这才是刚刚起步——“延迟满足”,时刻保持DAY ONE的心态,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才有更远的未来。
那要是累了倦了呢?笔者问。
“那就去钓鱼,去看书,去拍拍照,打打游戏、弹弹琴也行。总之是要往前走的,累了倦了就调节一下。”张石笑称。
张石玩路亚已十多年,把万经之王《道德经》熟读于心并将其“无为而无不为”的理念运用到企业管理中,爱摄影并装备齐全,时下流行的游戏他都会玩,常陪孩子弹钢琴并能一耳朵听出哪个键音不准。
而执着不畏难如张石,不仅把老同学鲁佶拉拢成了煜炜的联合创始人,还用了十年的时间,硬是把这个挑剔的浙江姑娘变成了自己的太太。
「CEO说」上期回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