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广州“后花园”! 从化区打响“十四五”水环境治理开局战

广州河长
+ 订阅

流溪河温泉镇以上流域30条一级支流已全部达到Ⅱ类以上水质

2021年三天小长假

从化吸引了不少

广州乃至珠三角地区

市民游客前来游玩

元旦假期,广州从化接待游客26.22万人次,温泉碧道,湿地公园成为户外徒步、登山等休闲运动或野餐露营的好去处。

从化生态旅游火热的背后

离不开全面推行河长制

对 广州“后花园”

水环境的悉心治理与守护

新年伊始,广州从化区吹响重拳出击综合整治水环境号角,彰显奋力争当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排头兵的决心。

从化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会议现场

1月4日,从化区召开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对巩固提升水环境质量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同时发布了从化区总河长令第6号,要求从化全区在2023年底前完成15条合流渠箱雨污分流改造工作,打好“十四五”水环境治理开局战。

过去一年从化区

水环境治理

成效如何?

#

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区水环境整体向好

从化区温泉风景区环湖碧道实景

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从化区第三水厂水质达标率为100%。

流溪河从化段水质优良,各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II类。

流溪河温泉镇以上流域30条一级支流已全部达到Ⅱ类以上水质。

对标国考流溪河山庄断面、流溪河56条一级支流的水质要求,按照省、市在河长制工作方面的部署和要求,国考流溪河山庄断面水质持续稳定在Ⅱ类以上,太平交界断面水质持续稳定在Ⅲ类以上,一级支流水质持续提升。

2020年,从化区坚持治污减排和生态增容两手发力,把全面推进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同全域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巩固提升生态环境优势等各项工作有机结合。“十三五”规划水环境治理得以完满收官。

关于从化区河长制工作

他们在会上说了啥?

广州市河长办常务副主任、市水务局局长龚海杰对从化区在过去一年里取得的治水成绩予以充分肯定,并代表广州市河长办和广州市水务局向广大治水工作者表达诚挚感谢。同时,龚海杰指出:

从化区水环境治理工作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关关难过关关过,接下来的劣Ⅴ类水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合流渠箱整治、排水单元达标、碧道建设等工作任务比较艰巨,希望从化区相关部门严格落实省、市决策部署,标本兼治,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对症下药,全面落实水环境治理的各项工作任务;以河湖长制为抓手,补短板、强弱项、固优势,期待从化区继续以最强硬的举措进一步提升水环境质量,守护好绿水青山,守好广州“后花园”。

从化区鸭洞河一期碧道俯瞰图

李名扬副区长在讲话中传达了广东省、广州市河长制工作会议精神:

根据省河长制工作会议精神,要求从化以加快生态碧道建设为抓手,推进全区河湖生态综合治理,实现水安全提升和水环境改善。从化区承诺借助被确定为国家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的良机,用好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推进全流域河湖生态治理。2021年从化区碧道建设任务为14.7公里,重点推进鸭洞河二期,龙潭河(新开花谷和艾米小镇段)、罗沙河(上罗下罗段)、锦联河碧道。

根据市河长制工作会议精神,要求从化区加快完善污水设施建设。一是启动合流渠箱改造。市第9号总河长令要求2023年底前完成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改造。从化区有15条合流渠箱纳入市的考核任务,均为城区内的市政合流渠,需调和好改造工作与群众生产生活之间的矛盾。二是完成行政事业单位(含学校、医院)的雨污分流改造。从化区行政事业单位雨污分流改造是市总河第4号令排水单位创建任务,改造工作必须在2021年完成。目前前期工作已经完成,即将启动进行施工。三是完成一级支流截污整治。2020年一级支流反弹,除了降雨偏少等客观原因,各支流沿线仍有污水直排的现象,要求属地镇街落实主体责任,全面排查,对零散的污染源加强整治,开展点状截污,确保各支流稳定脱劣。

守好广州后花园

进一步巩固

绿水青山生态本底

从化是怎么做的?

01河长领治 协同共治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

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河长制工作,将河湖长制工作纳入区重点工作,签发从化区4、5号总河长令,召开相关会议、听取专题汇报16次,推动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道管理保护机制。

二是建立健全河长制常态化长效化机制。

深入优化责任河(湖)段归属,完善细化三级河长任务分工,落实河长“治水、管水、护水”责任,今年,27名区级河长累计巡河483次,全区河长巡河1.91万次,巡河率首次接近100%,解决河湖问题1238宗,河长领治作用进入常态化。

三是区镇河长办机构不断完善。

区、镇(街)河长办均落实专职副主任,全面提升河长办统筹协调和服务保障能力。

02 污染源防控力度不断增强

从化区实施源头减污,完成2874宗污染源整治,同比增长超三成。持续推进实施《从化区水污染防治强化工作细化方案》,细化从化年度整治目标任务和总体工作部署,推行水环境精细化管理,以水质达标倒逼整治任务。定期召开水污染防治相关工作会议,研讨解决工作难点并督导工作进展,稳步推进从化水污染防治工作。

从化区河长办联合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工作。按照“全覆盖、重实效、能操作”的原则,通过落实“查、测、溯、治”四项重点任务,全面摸清区内入河排污口底数。制定辖区产业发展布局和规划,严格开展涉水污染物排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和技术评估工作,严格审核建设项目水污染防治措施技术可行性,确保水污染物能够达标排放。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保设施“三同时”验收和排污许可制度,从源头上把好项目审批关,控制新污染物排放。

截至12月,已排查315.97公里,其中新增排口209个,省下发核查排口5个,其中66个有水排口。剩余为流溪河水库、牛栏河水库及人工无法到达区域共计36.02Km。

为了恢复河道休养生息空间,从化区以铁腕手段强化涉水违建拆除和行政执法。通过违建清拆、历史违建分类整治等办法完成了585宗涉水违建整治,比上年整治宗数大幅增加395宗,进一步消除河岸污染源。在拆违行动中,总计出动160余人次对134个生产建设项目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检查,现场复核疑似生产建设项目图斑97个,查处违法违规图斑5个,完成水土流失治理12.25平方公里,占全市完成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此外,从化区落实畜禽养殖污染整治。

一是联合区农业农村局编制《从化区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工作方案》。

划定新的从化区畜禽养殖禁养区,实现畜禽养殖与环境尤其是土地资源的匹配,加快推进畜禽养殖污染的防治工作,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养殖业的循环绿色发展;

二是严格执行禁养区相关规定,加强巡查,坚决杜绝在禁养区新建畜禽养殖项目的行为;

三是配合区农业农村局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

纳入资源化利用设施配备考核的规模养殖场80家,经整治50家实施关停,余下30家已完成资源化利用设施装备配备验工作,配套率为100%。

截至11月,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为94.65%,超额完成广州市对从化区下达的2020年底≥75%的考核要求。

最后深入治理小微水体和池塘养殖水。完成4宗黑臭小微水体的整治工作,率先提前2个月完成整治任务。完成在册168宗小微水体涉水污染摸查,开展全区50亩以下生产性池塘养殖水治理,推进池塘养殖治理无死角。

尽管在源头治污工作上成绩斐然,从化区并不驻足当前,采取严格的治理、监管措施,继续实施常态化管理机制,保持“散乱污”场所清理整治的持续性,发现一宗、整治一宗,进一步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得到改善。顺利通过广州市第一轮对从化区强化“散乱污”场所清理整治工作的验收检查。完成2个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任务,完成149家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验收。

03城乡污水收集处理成效明显

从化区在城乡污水收集处理工作中,取得了五方面突破性成绩:

一是顺利完成了城镇污水系统“提质增效”考核任务。

全区污水厂处理量和进水浓度全面提升,全区城镇污水处理量连续七年增长,2020年处理量3778万吨,比“十二五”规划期间增长了45.6%,4间城市污水厂进水指标全部达到考核目标值,攻破良口厂、温泉厂进水浓度长期偏低的难题。

二是持续完善城镇截污管网。

全区新增污水主干管17.8公里、支管24.58公里,顺利启动街口环城路污水管工程建设,逐步消除污水收集盲区,补齐污水基础设施短板。

三是提升排水设施精细化管理水平。

累计巡查管网4.55万公里,平均每公里巡查频次达86次;清疏管道134公里,修复管道缺陷1300处,全面完成广州市下达的结构性隐患点整治任务,从化区排水设施养护管理工作考核结果每月均在全市排名靠前,评级均为优。城镇污水系统收集效能再提升,进水BOD浓度同比增长11.26%。

四是稳步推进排水单元达标创建。

印发《从化区全面攻坚排水单元达标实施方案》压实责任,完成建成区923个排水单元摸底和159个机关事业单位(含学校)类排水单元管网普查、勘察设计,完成“4号令”下达的排水单元达标比例60%的目标任务,从源头实现雨污分流。

五是全面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双百”目标。

建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点1258个、污水收集管网1050公里,近广州市总量的一半,惠及全区2726个自然村社、50余万人,助力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04不断完善水安全保障体系

从化区致力于筑牢防灾减灾体系。

完成5个专项预案修编,补齐水旱灾害防御预案体系短板;修复水毁工程147宗,确保工程安全运行;严格落实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组织开展防汛应急、中心城区防内涝应急、人员转移等应急演练13次,为新一年汛期零伤亡和零安全事故发生奠定基础。成功创建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5宗,占全省总数的三分之一。

过去一年里,从化区供水安全保障得到了强化。

重点开展6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及3个备用水源地监测,同时全面开展流溪河干流各断面及其一级支流水质监测。另外,从化每年组织开展全区503个村居级河长河湖段水质监测,且对全区日处理能力20吨以上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监测。加强了全区4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在线监测值守,加强预警预报。精准治污,监测先行,为水环境管理和污染源控制提供坚实数据支撑,确保从化区内全流域的水环境安全。

按照“全区一盘棋、水务一张网”的工作思路。

组建了从化区水务投资集团和区排水公司,优化全区水务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完成开发区自来水公司整合,推动鳌头自来水公司和民康供水公司整合,关停神岗水厂和龙潭水厂取水,供水资源整合取得实质性进展。

为了切实保障基础民生,加速完成农村供水改造。

82个村网项目和14个市政主管网建设已全面铺开,累计建成管网1153.51km,整体进度超过80%。其中,纳入市民生实事任务的21条村和纳入区民生实事任务的40条村已全部完工,全区饮水由“有水喝”到“喝好水”加速转变。

05不断深化水生态文明建设

2020年,从化区以全省第一名成绩入选国家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总投资约7亿元(争取上级资金5.64亿),共28宗项目,目前已完工2宗、开工16宗。全年共完成投资2.8亿元,其中考核的中央年度补助资金已全部支付完毕。

水务工程建设全面提速。

2020年在建水务工程总投资超过7亿元,接近过去三年总和。水利工程初设批复40宗,同比增长122%;投资总额4.32亿元,创历史新高。项目开工27宗,施工合同价3.5亿元,同比增长181%。

高效推进碧道建设。

建成市级碧道14.7km,通过创新政企合作模式,成功打造出鸭洞河、龙潭河等示范碧道工程,成为从化新的“网红打卡点”,省、市领导多次莅临视察后均给予高度评价。四是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全区用水总量控制在3.0亿m3,用水总量连续三年下降。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创建,首次争取到上级资金扶持,累计创建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336个、节水型企业4个、节水型单位5个、节水型小区9个。

06河湖管理模式不断创新

目前,从化区内河道非法采砂已基本可控,大型非法采砂行为已基本绝迹,“蚂蚁搬家’式河道非法采砂行为已基本得到遏制。这有赖于执法模式的不断创新,通过依法没收作案工具归缴国库,提高违法成本的方式,全方位打击非法采砂活动,在全市率先破解了河道非法采砂“无主案”的办理难题。高压态势打击河道非法采砂行为,非法采砂案件在2019年同比下降40%的基础上,2020年同比再下降30%。

此外,开创了河湖管理新局面。完成省下达的22条河道管理范围划界,制定和发布从化区2021年度河道采砂禁采区,开展河道采砂规划、河道疏浚规划、碧道专项规划编制,填补了从化河道管理专项规划空白。

07  全面破解历史遗留问题

在过去,部分河长和工作人员专业化水平有所欠缺,履职不到位,造成较多的历史遗留问题。从化区用于刀刃向内,切实解开了多个治理“死结”。

一是解决了温泉水无证开采问题。

区水务局多方动员指导温泉镇5家取水单位(15口井)办理取水许可手续并按时缴纳水资源费,避免国有资产流失,扭转了温泉镇地热水多年来无证无序开采局面。

二是完善18个到期小水电站延续取水手续。

积极与技术单位沟通压价,由电站补足差价将延续评估报告转化为水资源论证报告,解决历史水量不科学问题,目前已全部发证。

三是快速消化移民历史结存资金。

今年年初结存2019年及以前水库移民资金资金合计1525.91万元,通过单方面验收、调整项目、加强督导等方式加快项目支付进度。截至目前,总支付率为95.65%,仅结存155.27万元,为近十来年水库移民资金结存最低,首次收到省、市移民管理部门的表扬。

四是久拖未决的用地指标得到解决。

通过积极与省、市沟通,解决阻碍小海河桃莲、中田段堤围达标整治工程多年的建设用地指标问题,项目进度取得重大进展。

五是全力破解农村污水项目验收难题。

出台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历史遗留项目验收指导意见,加快项目验收进度。2020年完成225个历史遗留项目验收,验收率达93.8%。广州市下达从化区农污资金4.74亿元已全额支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查漏补缺项目,支付率100%。

六是本着“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

全力化解审计发现的历史疑难问题,完成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从化)华辉度假村等自备水源企业污水处理费历史欠费的追缴工作。

守好一方绿水青山,离不开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接下来,从化区将全力推进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河长制由全面建立转向全面见效,为打造生态宜居的粤港澳大湾区湾顶“绿谷”提供有力支撑。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