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指导专家:刘旭生,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教授。广东省中医院肾病大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内科教研室主任,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病种(慢性肾脏病)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区域诊疗中心(华南)负责人。
肾有没有被“掏空”?看面色就知道。
中医望闻问切中的望诊,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望面色,也是第一步。望面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脏腑的功能,因此肾好不好,看面色就可以知道。
肾脏在面部的反射区主要在两颊,若两颊面色苍白,可能是由于肾精不足导致生血无源。面色苍黄无华、唇舌色淡,可能存在气血不足。如果两颧泛红,可能是阴虚内热的迹象;如果是脸色又黑又黯淡,属于阳虚不振;面黑而干,耳焦齿燥,属于肾精亏虚。
平时生活中,很多不起眼的小事其实都会损伤肾脏健康。
熬夜
熬夜,已成为国人生活的常态。但在熬夜时人处于紧张状态,得不到放松,造成血管收缩异常,血压比正常人高,容易诱发高血压,进而损害肾脏。经常处于熬夜、疲劳的状态,人体的免疫力会跟着下降,会大大增加疾病发生的概率。
中医认为“天人合一”,人体阳气随昼夜晨昏的变化而变化。清晨,阳气渐长,中午时最盛,黄昏后阳气渐消阴气渐长,至夜间阴气最盛,阴主静,所以人体需要处于非常安静的状态也就是睡眠状态来养阴。如果经常熬夜,伤了阴精,阴精受伤日积月累就会伤肾,出现头脑昏昏沉沉、食欲下降、腹胀、心慌气短、腰膝酸软的感觉,就像被“掏空”。
过度劳累
若出现肾脏损伤,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巨大的压力会导致精神无法放松,脑为髓之海,而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过度劳累会加重肾脏负担,损伤肾气。
滥用药物
肾脏是药物的主要代谢器官,慢性肾病患者发生药物性肾损害的风险更高。
用药要注意剂量,不要私自增加用量。需要长期服用药物的人,要定期检测尿常规、肝肾功能等。
目前导致药物性肾损伤最常见的是抗生素,包括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链霉素、新霉素等)及部分头孢类(一代、二代头孢)、四环素、磺胺类等。
其次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及解热镇痛药如双氯芬酸钠、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安瑞克)、吲哚美辛(消炎痛)等。
抗癌药:如顺铂、甲氨蝶呤等。
利尿药: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甘露醇等。
造影剂、部分中药如马兜铃、关木通、广防己等。
那么肾“透支”了怎么补回来?
芡实是《黄帝内经》中记载的上品药材之一,也是一味常用的药食两用药材。因为它的果实很像鸡头,所以又称“鸡头米”,有“水中人参”的美誉。古药书中说它有“婴儿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之效。
中医认为,芡实性味甘、涩、平,入脾肾二经,能健脾祛湿、固肾止泻,且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优势。
在诸多用到芡实的补益食疗方里,最出名的恐怕就是“四神汤”了。
“四神汤”是中医著名的健脾食方,其中“四神”是指薏仁、莲子、芡实和茯苓这四位“神仙”,它们汇集而制成的汤水,具有健脾、养颜、润燥等诸多益处,能起到脾肾双补的作用。■
【来源:肾病健康在线,作者:揭西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