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湾新区到底指哪里?
滨海湾新区位于珠三角城市群东西岸交汇处,由交椅湾、沙角半岛和威远岛三大板块组成,规划总面积为84.1平方公里。
定位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特色平台、珠三角核心区融合发展战略节点、东莞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滨海生态宜居智慧新城。
滨海湾新区空间结构图
在大湾区的地位有多高?
滨海湾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黄金位置”,毗邻港澳,连接穗深,与前海、南沙等国家自贸片区紧密连接,是东莞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桥头堡。
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图
对外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推动珠江口东西岸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积极推动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核心平台建设,强化与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等粤港澳合作发展重大平台的联动发展。
滨海湾新区肩负着打造东莞未来30年发展新引擎的重任。
对内将与中心城区、松山湖共同构筑东莞市三位一体的都市核心区,打造成东莞经济发展新引擎。
滨海湾新区将打造成为辐射滨海湾片区长安、虎门-厚街、沙田-东莞港及综合保税区三个方向的综合发展轴线,谋划建设滨海湾创新链走廊。
滨海湾新区在东莞市域的区位图
三大板块十大功能区详解:
根据《东莞市滨海湾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显示,新区共分为十大功能分区,分布在交椅湾、沙角、威远岛三大板块。
接下来按照三大板块为大家进行功能区解析。
三大板块功能分区图
威远岛丨3大功能区
科技研发与文化创意集聚区:谋划建设创新型大学和科技创新园区,利用现状村庄更新改造为创新社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湾区大学规划占地面积约2100亩,总投资约100亿元,计划开展全日制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
根据规划将于2021年动工,2022年完成一期校园建设,2026年完成二期校园建设。
目前,湾区大学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今年9月东莞市大学筹建办发布湾区大学首次对外公开招聘信息。
大湾区大学示意图丨图源网络
威远岛生态核心区:依托炮台遗址、海战博物馆、虎门大桥、威远岛山体等重要资源打造国家纪念公园和森林公园。
国际交流合作与科创智慧区:谋划大湾区国际交流合作场所空间,建设科创智慧集聚区。
威远岛土地整备工作已进入快车道,岛上的建设蓝图也全面铺开。
截至11月,在现场基础工作方面,现场测绘、青苗清点完成率100%,权属调查已基本完成,指挥部已召开各类工作会议、宣讲活动90多场次。
现正开展第二轮入户沟通工作,深入社区及村小组,目前已经与900多名村民深入讲解了白地补偿方案及优势。
图源网络
沙角半岛丨5大功能区
TOD城市中心区:依托滨海湾站综合交通枢纽,连同周边地区的更新改造,建设TOD都市区,打造城市中轴线。
滨海湾站将有5条轨道交通在此交汇,分别是深茂高铁+中南虎城际+东莞地铁2号线(延长线)+东莞地铁9号线+广州地铁22号线延长线。
这里难得聚齐了“高铁+城际+地铁”3大轨道交通,未来将打造成“全国铁路节点、湾区城际枢纽”。
今年6月,华润成功中标滨海湾站TOD综合开发的前期服务商,总占地面积约164.21万㎡,目前项目主要以旧厂和旧村为主,有一所学校和少量商业用地。
除此,华润还连续中标东莞滨海湾新区TID项目和轨道2号线停车场项目。
滨海宜居生活区:打造高品质的居住服务片区、滨海综合娱乐休闲区。
滨海湾中心农业公园:修复利用农田自然基底,打造都市田园综合体。
2大跨板块功能区
(沙角半岛、交椅湾)
滨海总部走廊:立足湾区,面向全球,吸引知名企业设立国际或区域总部。
湿地公园与生态居住区:依托磨碟河流域打造区域性生态公园,联动周边地块打造高品质生态居住区。
交椅湾丨4大功能区
科技创新产业区:依托科技创新龙头企业,吸引高端创新人才,构建科创产业集聚区。
湾区1号位于交椅湾板块核心黄金区,占地约187亩,分两期建设,总投资约11.1亿元。
其定位为高端现代产业园区,致力于打造成为滨海湾新区的城市新地标、产业新高地、发展新标杆。
今年8月,湾区1号举办招商媒体推介会暨意向客户签约仪式,正式启动全球招商。
湾区1号 实拍图
粤港澳创新合作岛(战略预留):依托离岛,探索与港澳在体制机制、科技创新、现代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合作。
科技创新现代产业体系:
滨海湾新区被明确为粤港澳大湾区特色合作平台、粤港澳协同发展先导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核心平台,肩负着引领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使命。
三大板块依托不同的区位特征和产业基础,差异化布局产业空间。
交椅湾高端制造业总部:重点发展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打造“产业之芯”。
依托东莞制造业优势,鼓励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在新区设立高端制造业全球总部、亚太总部、地区总部,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总部转型升级。
沙角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研发中心、现代服务业等。
以滨海湾站交通枢纽为核心,统筹推进片区城市更新,引进港澳台现代服务业企业和机构,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优质生活性服务业,打造与国际接轨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威远岛国际交流合作中心与战略新兴产业研发基地:重点发展AI、智慧城市及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金融科技、文化创意及国际交流合作等功能。
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及产业化,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创意、海洋经济和生物产业。
产业布局规划图
交通丨轨道+水路+道路
滨海湾新区将打造超级交通枢纽,通过“轨道+水路+道路”加强与大湾区的交通联系。
对外建立以高速铁路、市域轨道为主体的多模式快速出行网络。
对内构筑互联互通高效衔接的路网体系,完善多样化复合公交出行服务,打造绿色慢行交通系统。
轨道交通:
2条高铁(深茂铁路、广深港铁路);
2条城际(穗莞深城际、中南虎城际);
5条东莞地铁(2号延长线、3/9/10/14号线);
2条跨市地铁延长线(深圳地铁20号线、广州地铁22号线)。
实现轨道30分钟到达东莞主城、松山湖、深圳前海,60分钟到达广州城市中心等湾区核心区域。
区域轨道交通规划图
水路交通:将建设新港澳客运码头,完善水上客运体系。
道路交通:已有莞深/常虎/沿江/广深高速,同时加快完善“ 两横四纵”的高快速路网体系。
“两横”为广深沿江高速和沿海公路(快速路)。
“四纵”为佛莞高速、滨海湾大道(快速路)、常虎高速延长线、交椅湾大道(快速路)。
形成联系三大中心的集轨道交通、高速路、快速路于一体的复合交通廊道,实现30分钟互联互通。
区域道路交通规划图
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
规划中还提及,滨海湾新区将构筑完善的公共服务中心体系。
其中,包括威远岛国际交流合作中心、沙角半岛城市综合服务中心、交椅湾产业共享中心,以及两级社区公共服务中心。
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规划图
滨海湾新区将提供涵盖教育、医疗、文化、体育、行政等全方面公共服务设施。
值得一提的是,滨海湾新区内将布局18处小学、3处初中、3处九年一贯制学校、1处高中、3处完全中学、3处十二年一贯制(全贯制)学校、1处国际化学校,支持国内外高水平院校在新区办学。
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图
据悉,以上的教育规划正在加速进行中,滨海湾新区近期启动新建两所学校,分别为东莞滨海湾外国语学校和镇远中学。
东莞滨海湾外国语学校选址于交椅湾,紧邻中海路与交椅湾新河,为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规划用地面积约130亩,拟设120个班,共5580个学位,建设投资初步估算约5.34亿元。
学校计划于2021年上半年动工建设,2023年上半年竣工,2023年9月投入使用。
镇远中学选址于滨海湾新区威远岛,位于北面社区百足山,为公办初级中学,占地面积约73亩,总建筑面积约8.8万㎡,拟设60个班,共3000个学位,总投资约6亿元。
学校计划于2022年6月竣工,2022年9月投入使用。
滨海湾新区与东莞外国语学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
滨海湾新区重大项目最新进度:
近日,滨海湾新区举行了粤港澳大湾区特色合作平台(滨海湾新区)一期基础设施竣工暨二期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
小天才智能科技中心、滨海景观活力长廊、滨海湾大道沙涌桥等7个项目正式开工,总投资约194.8亿元。
滨海湾青创广场、滨海湾青年人才驿站、滨海湾港澳青年之家创新创业基地、广东省创业投资协会大湾区总部同时揭牌,东宝公园一期建成启用。
图源网络
交椅湾板块“五纵两横”路网自西向东分别是振海路、兴海路、中海路、华海路、东海路,自北向南分别是东湾大道、滨海湾大道,道路总长约18.58公里,总投资约36亿元。
近日,“五纵两横”已有6条市政道路正式建成通车,还剩下“一横”东湾大道还在建设中。
滨海湾新区,它不仅仅只是一个宏伟的规划蓝图,整个布局都在紧锣密鼓的推进中,这里将是东莞未来的增长极。
新区把握世界最新产业和科技发展趋势,作为引领东莞未来30年发展的重要引擎,一起期待它的发展越来越美好!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