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钟,把握1厘米生命通道!中山一院专家接力拯救1岁窒息男童

南方医plus
+ 订阅

“救命啊,快救人啊!”12月19日傍晚,一位家长急匆匆抱着一名小孩冲进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

小孩名叫乐乐(化名),是个仅有1岁3个月的男孩。当时,他误食花生米后不慎卡喉,无法呼吸,家长尝试自救无果后第一时间赶到医院,但乐乐心肺已然停止了。幸运的是,经过中山一院急诊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专家紧急接力施救,乐乐肺部的异物被成功取出,逃出生天。

取出的花生异物。

取出的花生异物。

1岁男童气道梗阻

当天下午家里人正在吃花生米,乐乐深感好奇,跑过来抓了一颗就往嘴里塞,家长大声喝止时已经来不及了。几秒后,乐乐剧烈呛咳起来,爸爸第一时间给乐乐拍背、扣取,遗憾未能取出。不到10分钟,乐乐便出现面色发绀,口吐白沫。家属急忙抱起赶来医院,好心的司机为了救人连闯三个红灯,但也花费了半小时才来到医院。家长眼看着乐乐咳嗽声越来越小,呼吸越来越微弱,嘴唇发紫,鼻子出白沫,渐渐没了呼吸。

急诊前台一看到家长怀中小孩面色发绀,呼吸心跳消失,判断情况紧急,快速将小孩护送至抢救室进行抢救。急诊医护立即启动胸外按压,同时追问病史。

考虑患儿为异物吸入性窒息,耳鼻喉科二值医师高文翔迅速到场协同救治。喉镜下见一不规则异物位于声门裂下方,吸取困难,必须争分夺秒改善通气。急诊儿科医师王丽娜当机立断,先为乐乐进行气管插管,将异物“捅”至肺支气管,让单侧肺可以通气。

接球囊辅助通气后,乐乐面色口唇渐渐红润,呼吸心跳恢复,病情暂时得到控制。王丽娜医师又迅速与儿科ICU当值裴瑜馨医师联系,安排乐乐通过急诊绿色通道送往儿科PICU进一步生命支持,维持循环稳定。

1厘米“生命通道”

救治工作一刻不耽搁。在极力维持患儿生命体征平稳前提下,儿科医师与耳鼻喉科医师达成一致看法,决定避免搬运检查,先行床边纤支镜探查异物可能情况。

“检查发现右主支气管开口处花生米样不规则异物。而花生米含有许多活性物质,对肺部刺激较大,异物必须尽快取出,以更好改善患儿通气、减轻感染及后续一系列可能并发症。”耳鼻喉科医师建议全麻下行支撑喉镜气管镜辅助下异物取出术,成功的话将利于尽快恢复正常通气供氧,最大限度减少气管异物现状对患儿全身情况造成的打击。

然而,取出异物谈何容易?麻醉科专家和耳鼻喉科专家的一切操作,都要通过孩子那最狭窄处不到1厘米的气道,“通气、麻醉时无法手术,手术时无法通气、麻醉”。这意味着专家们既要短暂停止通气,给予术者操作时间和空间,也要避免术中缺氧、循环不稳,不仅仅是对耳鼻喉科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业务水平的考核,也是对多方医护团队协作配合度的考验。

1分钟手术取出异物

由于乐乐抵院前即有面色发绀缺氧病史,现在单肺通气,氧储备进一步下降,可能耐受不通气的时间不到3分钟,每次留给耳鼻喉科医生从这“1厘米生命通道”取出异物的时间窗口,满打满算只有1分多钟。

当晚,在麻醉密切保驾护航维持术中循环呼吸稳定之下,耳鼻喉科三值王章锋副教授团队发挥高超技术,在第一次拔除气管插管的1分钟内,就帮乐乐取出了右主支气管开口的花生米异物。

术后乐乐进一步送往儿科ICU监护治疗,在儿科ICU唐雯教授团队的悉心照料之下,情况渐日好转,术后第四天顺利拔除气管插管,不到一周时间便转入普通病房进一步治疗。目前乐乐基本恢复正常,顺利经口进食,四肢活动及反应良好,不日即可出院。

“气道梗阻还是预防为主,尽量避免让5岁以下的孩子吃花生、瓜子、豆类及其他带核食品;果冻应该用勺子盛着吃,不要一下吸入口中;骨头汤、骨头粥要把骨头过滤后再给孩子吃。”王章峰副教授提醒,小孩子喜欢模仿,尽量不要在小孩面前吃这些食物;如果意外发生,采用“海姆立克法”急救5次无效,应马上联系医院;对于已经发生心搏停止的,应行胸外按压为患者心肺复苏,直到医务人员到来。

【记者】方壮玮

【通讯员】彭福祥 潘曼琪

编辑 朱斌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