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见|吴培冠:探索“复制”港澳好的机制到广东自贸区

阅政观
+ 订阅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定位之一是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粤港澳三地实现深度合作应如何发挥优势,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民革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企业国际化与公司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吴培冠近日在接受阅政观专访时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兼具市场活力和体制机制相对优势,广东应用好用足深圳综合试点改革政策机遇,探索将港澳好的机制政策移植至广东自贸区,建议可争取在广东自贸区范围内设立粤港、粤澳跨境金融合作试验区,为推进国际金融合作积累经验。

吴培冠。受访者供图

吴培冠。受访者供图

出台更有力度的国际创新人才招揽政策

阅政观: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粤港澳大湾区有哪些潜力和优势,其中广东可发挥怎样的作用?

吴培冠:构建新发展格局,其重要内涵是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更加紧密地同世界经济联系互动,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要求我们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这与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在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求是一脉相承的。

粤港澳大湾区背靠国内超大规模市场,金融和高科技企业集聚,制造业基础较好、产业链条齐全,各类创新要素聚集,同时也是国家改革开放重要发源地,在市场体制机制和活力方面具有优势,企业较早走出国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方面,大湾区具有走在全国前列的条件和优势。

对于广东而言,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可在三个方面重点发力,推动大湾区加快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一是加快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科研创新人才活力;二是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形成长期稳定发展预期,让大湾区成为创新创业的沃土;三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和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等配套改革,稳步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居民消费的能力和信心。

具体说来,着眼畅通供给侧和需求侧信息流,以行业领域为区分,通过行业协会、产业联盟、政府服务企业平台等途径,搭建企业转型升级供需平台,服务企业更好掌握市场供需信息,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充分发挥市场主体活力方面,应着眼解决当前民营经济仍面临不同市场待遇等痛点难点问题,建立和完善保护民营企业机制,将其上升到法律层面,消除企业家创新创业和投资后顾之忧,进一步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目前,创新人才尤其是国际高端创新人才对于大湾区仍是稀缺资源。广东的高端人才数量偏少,建议出台更有力度、更有效果的国际创新人才招揽政策,深入了解高端人才需求,研究灵活聘用的方式方法。

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

阅政观: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企业参与的主动性、创造性很关键。广东如何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推动大湾区三地企业互利合作,更好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

吴培冠: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基于我国经济发展转入追求高质量新阶段和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变化,主动作为、积极应对而作出的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决策部署,其深远影响和意义不亚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吴培冠。受访者供图

吴培冠。受访者供图

对于内地企业而言,新发展格局下机遇与挑战并存,长期看机遇大于挑战。国内国际“双循环”要求更高水平的开放,必将吸引更多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短期内内地企业将面临更大竞争,特别是对依赖成本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会带来一定挑战和压力。但辩证地看,我国已跃升为世界最大消费市场,这是企业经受市场磨砺的机遇期,广东的企业要有二次“入世”心态,坚定发展信心,更加注重品牌培育、标准制定,在更充分市场竞争中磨炼筋骨,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努力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环节攀升。

粤港澳三地科研基础较好、产业互补性强,广东可重点围绕下列方面开展工作,推动三地企业互利合作、共赢发展:一是应当立足广东制造业发达、产业链完整的比较优势,更加借助用好港澳基础研究的优势,加强企业间创新合作,共同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加快三地创新要素自由流动;二是注重发挥港澳在金融、营商环境等方面优势,积极开展外籍创新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享受国民待遇试点,通过提升交通一体化、生活便利化水平等,共同招揽吸引国际创新人才聚集大湾区;三是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营造法治化市场化营商环境,为三地企业基于市场交易原则加强合作创造更便利的条件。

探索将港澳好的机制政策移植至自贸区

阅政观: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而言是新的政策利好。在推进大湾区建设中,对于如何用好用足深圳综合试点改革政策机遇,有什么建议?

吴培冠: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起源地和新时代在更高起点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宣示地,在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肩负着特殊使命,其中包括以局部地区“闯”带动全国层面“进”,建议利用推进综合试点改革带来的机遇期,充分发挥特区立法权优势,大胆尝试用立法手段加快营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

其次是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框架内,从加快我国经济社会与国际经济社会接触融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出发,深入研究,探索把香港和澳门特殊制度中的某些机制、体制、政策扩大或移植到深圳、珠海乃至自贸区,加快大湾区国际化和全球化建设步伐。

另外需要做的是改革完善科研体制机制,如加大政府专项科技资金事后绩效评估考核比重,改变目前重事前评审、轻事后考核评估的做法,确保政府的高科技扶持资金真正发挥助力企业创新创造的作用,防止一些伪高科技企业“浑水摸鱼”。同时加大对高科技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积极尝试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和信用担保。

阅政观: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定位之一是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在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背景下,粤港澳三地应如何发挥优势,开展金融领域创新合作,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吴培冠: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基础上,统筹安全与发展推进金融创新改革,确实难度挑战不小。正因如此,需要更加强调主动作为,即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框架,以改革当前金融业考评体系为切入口,推动金融领域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科技创新。

鉴于金融领域改革很多事权并不在地方,建议广东向国家申请在自贸区内设立金融开放示范区,比如加紧推进在珠海横琴建设粤澳跨境金融合作示范区,为深化跨境金融产业合作积累经验,积极为实现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探路。

【采写】占文平

【统筹】骆骁骅

【海报】刘子葵

编辑 陈诗琳
校对 谢日强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