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唐代诗人张潮的诗句,让人一下子就记往了茨菇这种食物。眼下又到茨菇丰收时,在永湖镇的吊沥村,茨菇种植户们正在茨菇田间,或用锄头从淤泥中挖茨菇、或捡拾、搬运茨菇,一派忙碌的景象。
茨菇,又名慈菇、茨菰。茨菇焖猪肉是客家人年夜饭上的一道意头菜,寓意着添丁发财,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永湖镇吊沥村的茨菇田里,71岁的茨菇种植红人曾庆良正带着儿子儿媳采收茨菇。曾庆良家靠种茨菇建起了两栋房子,尝到茨菇种植甜头让他家的茨菇一种就是十三年。
曾庆良今年种了近4亩的茨菇,不但收成好,也卖出了好价钱,他给记者算了笔帐。
种植户 曾庆良:我种的茨菇可以亩产三千斤,有的大茨菇能卖到每斤8元钱,大小茨菇一平均,约6元钱一斤,3亩多就有一万斤,就有7万元。临近过年把这一小块(不到一亩)的茨菇都再锄了卖,能卖一万多,加起来就差不多有10万元了。
曾庆良是吊沥村的茨菇红人,因为他种出来的茨菇,又大又靓,最大的能有鸡蛋般大小,亩产量特别高。
种植户 曾庆良:种茨菇没有什么秘诀,俗话说,三分靠种,七分靠管,管理不好,产量就不高,茨菇也不会靓。上门收茨菇的老板说,曾庆良你的茨菇永远都是最靓的,我说与管理有很大的关系。
今年整个永湖吊沥村的茨菇种植户有40多户,种植面积约200亩,是吊沥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一村一品”模式的一个成功典范,为农民增收、脱贫攻坚提供了产业支持。今年茨菇按照平均亩产2500斤,每斤6元的售价,预计可为吊沥村民带来约300万的收入。茨菇种植让吊沥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村民邓燕妹也是其中的一位。
种植户 邓燕妹:种茨菇可以让我们农民有点积蓄。今年的茨菇收入应该有两万多,因为我现在已经卖了一万多的茨菇了。孩子还小,自己又不能外出打工,在家里既能照顾了家庭,又能种点茨菇。看别人种,我也种,又有车上门收购,不用拿出去卖,很方便。
永湖吊沥村党总支部副书记谢小明告诉记者,从自己记事起,吊沥村就有种植茨菇的传统,吊沥村的土质与茨菇有缘份,在吊沥种出来的茨菇就是比其它地方的茨菇要好很多。
这几年来,种茨菇让吊沥村收获不少名气,也让很多村民有了积蓄、建起了一栋栋“茨菇楼”。
茨菇丰收了,就要走出去。由于受众人群少,很多市民不知道茨菇是什么,怎么个吃法。不能走出去,在有限的市场下,茨菇价格就会下降。特别是去年,吊沥村经历了茨菇种植户开始减少,面积开始下滑。
如何拓宽吊沥茨菇的销售渠道,吊沥村委一直在思考、在行动。吊沥村委会相继成立了三个茨菇专业合作社,还采取了网上销售的模式,让吊沥的茨菇可以去到更遥远的餐桌。
永湖吊沥村党总支部副书记 谢小明:我们吊沥茨菇需要推广,不能说只有市场才能买的我们的茨菇,我们希望在网络上也能买到我们的茨菇。推广方式是通过现在比较潮流的短视频,介绍我们茨菇的特色、做法、吃法和营养价值。我们还希望让茨菇保鲜手段再进步一点,可以销售到更远的地方。
随着推广渠道的拓宽,吊沥茨菇慢慢地广为人知。今年,吊沥茨菇市场需求量大了,价格上来了,农民的种植热情也提高了。
谢小明表示,他们希望通过举办茨菇美食厨神争霸赛等方式,开创出更多的茨菇新吃法;又或者通过深加工方式,衍生出更多的茨菇产品。在茨菇品牌和深加工上全力做好后勤服务,通过茨菇产业发展让更多村民走上幸福小康富裕路。
谢小明说,镇隆荔枝打通了北美市场的新闻深深触动了他们,他们也希望有朝一日,吊沥茨菇也能像镇隆荔枝一样,供不应求,走出国门,让世界可以尝到更多的惠阳味道。
惠阳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文学群、罗宇、李俊杰
编辑:陈丽 张丽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