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扶贫理念、机制和方式,平安“三村工程”显成效|2020深圳扶贫优秀案例

南方+ 记者

平安“三村工程”显成效。

中国平安“三村工程”获南方日报2020深圳扶贫优秀案例。

苏不惹是悬崖村的一个小伙子,此前他的家庭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年收入才4000元左右。 2018年起,平安精准扶贫项目"三村工程"的产业扶贫项目落地凉山州,为当地超过8000亩橄榄园提供累计4100万元的"扶贫保"免息免担保产业贷款,并在当地开展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培训产业致富带头人。依靠产业扶贫,如今苏不惹一家不仅脱贫致富,而且他已是悬崖村的油橄榄产业带头人,还是浏览量超3亿人次的网红,年收入超过4万元。

近年来,“三村工程”聚焦贫困地区的产业、健康、教育三大根源性致贫问题,落地地区包括广西百色、四川凉山、云南昭通等地在内的广东东西协作对口扶贫地区以及江西寻乌、湖南湘西十八洞村等重点扶贫地区。其中,中国平安在广西百色打造的产业扶贫“田东模式”入选国务院扶贫办《2018年中国企业精准扶贫案例》。

“三村工程”实现了扶贫理念、机制和方式的创新

过去,凉山州悬崖村里多数人只能依赖种土豆和玉米为生,一年的家庭收入也仅有4000元左右。通过发展油橄榄产业,目前,该项目已经带动凉山当地超过250户贫困户年均稳定增收4000元以上。

油橄榄产业只是中国平安落实“三村工程”众多案例中的一个。近年来,平安聚焦重点贫困地区的产业、健康、教育三大根源性致贫问题,打造面向村官、村医、村教三个方向的“三村工程”,并创新了扶贫理念、机制和方式。

一是创新扶贫理念,落实“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的指示精神,围绕最难啃的骨头,以产业扶贫带动发展之根,以健康扶贫筑牢脱贫之基,以教育扶贫打造未来之材。“三村工程”是扶贫理念的创新。

二是创新扶贫机制,发挥金融+科技优势,在市场化机制下探索出综合金融扶贫闭环,构建首个覆盖全产业链、全扶贫周期的扶贫模式,产前、产中、产后“三环”是扶贫机制的创新。

三是创新扶贫方式,立足保险本业,突出“保”字,对症下药,通过“扶贫保、溯源保、防贫保”三种保险产品实施精准扶贫。三保是扶贫方式的创新。

“三村工程”在多地凸显成效

产业扶贫方面,平安旗下多个专业公司紧密协作,打造了综合金融扶贫闭环,通过扶贫保、发债、贷款等多种形式,发放扶贫资金227.84亿元,项目已在全国18省61个县市落地,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7036人,人均增收2500元,项目惠及贫困人口73余万;通过消费扶贫,完成扶贫产品销售2.36亿元。

健康扶贫方面,平安充分利用平安医疗生态圈优势,为贫困地区捐赠医疗设备,升级贫困地区卫生所949所;开展乡村医生培训,培训村医11175人;通过“医行千万里”项目,组织移动健康检测车深入贫困乡村组织体检,免费进行各类疾病和肿瘤常规筛查,先后在17省开展移动健康检测车巡诊554场,覆盖贫困地区人口近9万人次。

教育扶贫方面,自1994年起,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便带领平安教育公益小组捐资援建了安徽六安第一所平安希望小学。截至2018年,平安已在全国援建114所平安希望小学。2018年“三村工程”升级了原有的希望小学项目,结合科技强国战略推出了“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以弥合城乡科技教育差距。通过捐赠远程教学设备、援建科技素养实验室,升级贫困地区小学1054所,培训村小教师11826名,惠及贫困学生30余万。

【记者】谭冰梅

编辑 文海燕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