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一家“新医院”!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晋级暨南大学直属附属医院

健康东莞
+ 订阅

12月29日,东莞市人民政府与暨南大学达成协议,双方采用“校地共建、管办分开”的管理模式合作共建市东部中心医院为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将由暨南大学按照三级甲等直属附属医院标准要求进行建设和运营。

未来5年,东莞市、镇财政将投入超过6亿元兴建医院住院综合大楼,医院业务用房面积将增加一倍,医院编制床位数逐步提升至1300张。根据发展目标,医院在2028年前将创建为“三甲”医院,市政府将给予适当的重点专项经费,扶持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全面发展。

迎来新跨越,将再造一个“新医院”

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位于素有“京九第一镇”之美誉的东莞东部中心镇——常平镇,创建于1958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于一体的市属现代化综合性公立医院,是广东省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暨南大学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基地,是市委市政府规划建设的5所区域中心医院之一,发展定位为东莞市东部医疗中心,医疗服务功能辐射东莞东部130余万人口,2017年率先通过“新国标”二甲医院评审。

目前,医院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编制床位700张,实际开放床位710张,在职员工总人数10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46人,副高职称100人,年服务门急诊患者约120万人次、住院患者约2.5万人次、住院手术例次约1.3万人次,设有35个临床专业科室,10个辅助检查治疗科室,其中急诊科为市临床重点专科,骨科、心内科为市临床特色专科。

签订校地共建协议后,未来5年,市、镇财政将投入超过6亿元兴建医院住院综合大楼,医院业务用房面积将增加一倍,这相当于再造一个新的东部中心医院,医院编制床位数将从目前的700张增至1100张,并逐步提升至1300张。

在原有常规财政投入的基础上,未来5年,东莞市将每年向医院增加5000万元财政投入,用于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创建工作,成为东莞东部区域医疗中心,充分发挥对东莞医疗服务水平提升的帮扶和辐射带动作用。

成功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后,市政府每年给予适当的重点专项经费,扶持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全面发展。

三年两跨越,快速突破地方医院发展瓶颈

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按照园区统筹片区联动协调发展战略要求,制定了《东莞市建设区域中心医院行动计划(2018—2022年)》并积极推进实施,鼓励区域中心医院与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全面合作,提高医院管理和医疗技术水平,助力卫生强市建设,打造健康东莞。

2018年,按照区域中心医院行动计划纳入市属公立医院序列管理和晋级暨南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后,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不断提升医院综合管理和服务能力。

2018年,医院骨科在市临床特色专科基础上通过市重点专科中期评估,成为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骨质疏松防治基地,是东莞首个骨质疏松防治基地;2019年医院通过省级和国家级胸痛中心认证,急诊科成功创建成为东莞市临床重点专科,消毒供应中心通过东莞市区域消毒供应中心验收;2020年医院通过中国卒中学会评估,荣获国家“卒中中心”授牌。

为加速推动区域中心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提升,按照市委市政府、市卫生健康局部署,市东部中心医院积极与暨南大学沟通,推动医院从非直属附属医院晋升为直属附属医院。

“地方医院发展普遍面临的瓶颈是科教研能力比较薄弱,而这是高校的强项。通过校地合作和加大资源投入,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快速突破地方医院发展瓶颈,为创建高水平区域中心医院夯实基础。”市东部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刘根就介绍。

优势互补,“五个融合”提升医院整体水平

根据协议,市东部中心医院将由暨南大学按照暨南大学直属附属医院的标准和模式实施全面管理,将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打造成为医疗、教学、科研共同发展、学科建设突出的暨南大学直属附属医院。

通过校地合作,双方将优势互补,共同提升:暨南大学将进一步促进医学学科建设、壮大附属医院队伍;市东部中心医院借助暨南大学这所百年名校的优势,提升医教研水平,进而提升医院整体水平。

接下来,暨南大学将成立具体的医院管理及建设工作组,对医院进行广泛调研、深入研究,设定医院的学科、专科发展布局,组建、培养和引进骨干团队和人才,制定并组织实施医院建设发展的近、中、远期规划,使医院与暨南大学达到“五个融合”——管理融合、品牌融合、人才融合、技术融合、学科融合。

【记者】欧雅琴

编辑 冯文美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