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产业观察⑥“V”形反转, 中国汽车市场稳定向好

南方产业智库
+ 订阅

汽车

受疫情影响,今年车市“V”形反转明显。2月乘用车销量达到最低点,同比下降78.7%,随着疫情的有效防控,企业复工复产,国家出台一系列拉动政策大力促进消费,车市也从上半年的低迷中逐渐复苏,到7月实现了整体同比正向增长,不仅延续了二季度的回暖势头,同比增速“V”形曲线一路走强,保持了良好的运行态势。

乘联会数据显示,11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208.1万辆,同比去年11月增长8.0%,实现了连续5个月8%左右的近两年最高增速。今年1-11月,全国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1700.2万辆,零售同比累计下降8.3%,较1-10月累计增速-10.2%提升2个百分点,稳步回暖,“V”形增长态势更加明显。

随着经济运行总体复苏态势继续向好,特别是在多轮促消费政策的带动下,市场活力逐步提升,促进购车需求不断释放。1-7月,汽车销量达1236.5万辆,同比下降12.7%,而与上半年不同的是,今年全国乘用车市场7-11月增速保持强劲态势,这一数据在11月依旧缩窄超4个百分点,宏观经济和出口市场超预期的回暖,新能源车零售的倍增态势,推动着车市逐渐走强。

事实上,“V”形一路走强得益于消费需求的恢复,也得益于一系列促消费政策效果的显现。2020年2月起,国家及各地方政府开始陆续推出各类刺激政策,包括放宽限购、资金补贴、汽车下乡,等等。

新能源补贴政策延长至2022年底的消息,进一步吸引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销量持续增长。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增速由负转正,实现全年首次正增长;1-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48.6万辆,同比下降32.8%,降幅逐步缩窄,而这一数据在1-11月达到180.7万辆,同比增长2.6%,实现大幅逆势增长。

豪华车市场借消费升级“东风”一路走强。在消费者高端需求十分明显的背景下,豪华车强势回归,11月豪华车零售同比增长27.0%,环比10月增长5.0%,保持强势增长特征。消费升级的换购需求与豪华车型大幅促销带来的价格优势,令豪华车“以价换量”抢占市场份额的效果明显,这也是豪华车今年迅速引领细分市场“V”形回暖的秘诀之一。

广东大力促进汽车消费以及汽车下乡补贴政策收到了良好效果,据南方产业智库与大搜车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广东省汽车上险量达24.7万辆,同比增长8.28%,1-11月广东省汽车上险量达188.1万辆,同比下降13.45%,广东省上险量依旧呈“V”形趋势,从2月最低点逐步回暖。其中,上险量前五名均为日系品牌,体现广东消费者对于日系品牌青睐有加。其中,东风日产11月上险量达21807台,领先第二名广汽本田,占比达8.81%,广汽本田以21135台上险量成为11月亚军,占比达8.54%,广汽丰田、一汽丰田、东风本田分别位列第三、四、五名。

风向标

▶▷上与下 

汽车下乡与消费升级并驱

“11月,随着汽车促消费政策效果进一步显现,国内汽车市场加快复苏,消费需求继续扩大。”在12月17日召开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高峰介绍了中国汽车消费市场情况。

11月,中国汽车消费市场新车销量、二手车交易量、机动车回收数量等主要指标累计同比降幅进一步收窄。汽车市场回暖的背后,是中央及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的促汽车消费政策的刺激。

3月31日,国务院重磅宣布新能源补贴延续至2022年,同时也对二手车的增值税进行调整。国家层面大力推动,各地随即积极响应,包括鼓励放宽传统汽车限购号牌、鼓励“国六”标准车型消费、鼓励以旧换新等利好政策密集出台,有利地推动了国内车市的加速回暖。

在扩大内需、释放汽车消费潜力的系列措施中,农村市场的地位受到重视。以广东省为例,数据显示,2019年下半年非珠三角区域汽车保有量同比增长14.98%,超过珠三角9市的9.47%。挖掘农村市场的增量空间,成为促汽车消费的重大策略。

作为全国汽车第一大省,广东汽车市场的恢复在全国市场中的地位关键,以超强的反应速度和政策精准度,释放农村市场消费潜力,引导换购升级。4月13日,广东省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广东省关于促进农村消费的若干措施》,广东省成为全国率先开展汽车下乡促汽车消费的省份。自5月启动2020年汽车下乡专项行动以来,已有超过14万辆的新车通过了汽车下乡补贴审核,进一步挖掘农村汽车消费市场潜力。

10月20日,国家发改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提出,推动汽车和家电消费转型升级,促进汽车限购向引导使用转变,鼓励各地出台促进老旧汽车置换政策。经受疫情考验的中国汽车行业展现出了较强的稳定性和韧性,促消费的政策发力同时也是适应消费升级、引导消费升级、持续挖掘潜力的契机,从以旧换新的角度入手,在存量阶段将更有力地扩大汽车消费,促进汽车行业良性发展。

12月10日,在商务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高峰表示,为扩大汽车消费,新一轮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活动即将开展,鼓励相关地区优化汽车限购措施,开展新一轮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落实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健全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体系;积极发展汽车养护、维修、保险、租赁等汽车后市场,畅通新车、二手车、报废汽车的流通循环。

▶▷冰与火 

造车新势力比拼激烈

随着新能源刺激政策的“回归”,今年可以说是造车新势力最具戏剧化的一年: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市场异常火热,蔚来大肆进攻,小鹏稳步前进;而另一方面,部分新能源车企迎来了“生死劫”,拜腾退市,赛麟倒闭,公众对造车新势力的热情降至冰点。新能源汽车市场“冰火两重天”,造车新势力们正迎来新一轮洗牌。

今年疫情的突发打乱了车企的节奏,然而新能源汽车向好依旧是市场的大趋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11月新能源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6.7万辆和1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9.7%和104.5%,其单月产销第四次刷新当月历史纪录。新能源车零售的翻倍回暖态势明显,推动着车市走强。

三大造车新势力迎来了销量爆发,1-11个月,蔚来累计交付新车36721台,同比增长111.1%。小鹏汽车1-11月累计交付21341台,同比增长87%,1-11月,理想ONE已累计交付26498辆,理想ONE11月新增订单量超过当月产量。

随着国内补贴政策延续,新车型密集推出的刺激作用,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有望继续保持向上态势。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上涨,新能源汽车概念再次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越来越被认可的新能源汽车将给上市的造车新势力企业带来更好的估值。

近年来,在国家补贴政策的扶持下,大批新能源车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国新能源车注册企业的数量五年间增长近4倍,是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增长最快的行业。然而,过热的市场,将带来更残酷的挑战,新能源汽车市场分化愈发严重。

事实上,尽管造车新势力销量大幅上升,但大都仍处于疯狂“烧钱”阶段,蔚来汽车第三季度净亏损10.47亿元,同比收窄58.5%,环比收窄11%。小鹏汽车第三季度净亏损11.49亿元。而理想汽车净亏损稍低,第三季度净亏损1.07亿元,新能源汽车之间的比拼依然激烈。

同时,在国家补贴退坡叠加疫情冲击,新能源车企面临着一场“你死我活”的市场大洗牌。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向好趋势毫无疑问,随着智能汽车时代到来,汽车本质正在发生改变,从外部环境上看,市场已经渡过了对新能源产品“不认可”的阶段。然而,新能源车要想与燃油车分庭抗礼,从市场中突围,还是要从服务功能、使用场景和用户体验上下功夫,要不断探索营销模式创新和产品体验创新。

这也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过程是波折的,行业格局还会有很大的变化,机会与风险并在。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认为,2022年末至2023年末将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期。

▶▷喜与痛 

车市分化更加明显

据乘联会数据,今年1-11月全国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1700.2万辆,零售同比累计下降8.3%,较1-10月累计增速-10.2%,向上提升了2个百分点,呈现稳步回暖的增长态势。

几家欢喜几家愁。受疫情影响,汽车市场两极分化现象愈发明显,有品牌逆势上涨的,有品牌销量“腰斩”的。其中,消费升级中的高端换购市场需求最旺盛,1-11月豪华车零售达228万辆,同比增长13.8%,在遭遇疫情的今年仍保持双位数强势增长特征,其市场份额也增至13.4%。

同时,1-11月主流合资品牌步伐稳定,零售达873万辆,同比下降8.6%,日系以高保值、燃油经济性强等特点,更受消费市场青睐。1-11月,日系品牌零售份额达到23.6%,份额不断增长;德系品牌在豪华车的带动下,份额也继续增长至24.8%;以英朗为代表的美系中级车热销,也令美系品牌销量走强,份额达到9.4%。

相对而言,自主品牌略显落寞。自主品牌销量受疫情影响较大,在消费升级的诉求下,自主品牌的购买力不足,份额下滑严重。1-11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598万辆,同比下降14.3%,市场份额下降至35.2%。

这也意味着,消费者对于汽车产品有着更高的品质要求,消费升级趋势让市场分化态势更加明显。目前我国民用小客车保有量已经达到2.2亿辆,这使得消费升级换购群体市场存在较大空间。一个明显的趋势是,豪华品牌轿车价格不断下探,消费升级的高端换购需求非常旺盛,这也令豪华品牌借消费升级的“东风”迅速抢占市场。

合资品牌也同样通过价格下探、品牌战略调整等向下攻占自主品牌市场。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增速下降的同时,合资品牌却在稳步上升,以日系为代表的合资品牌强势争夺市场份额。1-11月,日系SUV销量达162.6万辆,轿车销量达240.7万辆,分别占市场份额的9.6%及14.2%,日系SUV同比增长6.3%,轿车同比下降3.1%,双双跑赢车市大盘。

而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的下降,意味着仅靠低价战略已经很难抢占市场,要想突围,向上是自主品牌的必由之路。不少自主品牌轿车开始向智能化、高端化突围,也渐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领克、WEY、红旗已经成为消费者认可的自主高端品牌。同时,新一轮技术革命也推动着自主品牌向新向上发展。比亚迪自主研发了全新一代磷酸铁锂“刀片电池”,不仅成本降低,续航里程也提升到550km;搭载蓝鲸动力的长安汽车今年逆势增长,前11月销量同比增长26%,技术升级效果显著。

▶▷卡与拓 

智能网联实现弯道超车

当前,以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影响、颠覆和重构着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汽车加速由传统交通运输工具向智能移动空间转变,智能网联汽车成为当前汽车行业创新发展的焦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到2040年,道路上行驶的车辆将有3/4都是智能驾驶的车辆;到2035年中国智能汽车产业规模将超过2000亿美元。

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智能汽车市场。智能网联的浪潮中,中国车企正走在前列:传统车企大头加速攻克智能网联,如广汽集团宣布数字化转型,长安发布方舟架构;造车新势力如小鹏、蔚来汽车以智能网联为切入点获得市场认可。从产品力的提升,到全价值链的协同创新,汽车的智能化和网联化成为各大车企数字化转型的启动按钮。

在智能网联汽车力图加速前行之际,近日出现的“缺芯”风波给国内汽车行业敲响警钟。疫情影响下,全球芯片供应短缺,率先恢复的中国市场面临着供应链问题。分析指出,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趋势将推动全球车用芯片需求,芯片供应短缺的问题在2021年一季度可能进一步突出。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汽车强国的基石是零部件强国。未来的汽车是一个“新物种”,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是新型供应链体系的创立。要想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占领发展高地,中国车企就必须解决好包括芯片在内的一系列产业链协同发展问题。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强调推进车载高精度传感器、车规级芯片、智能操作系统、车载智能终端、智能计算平台等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建设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

在2020世界智能汽车大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主任黄勇指出,要释放智能汽车高质量发展中的创新驱动效率,智能汽车的发展既要着力发展基础技术,又要着力创新实践应用,着力打造自主技术和基础品牌,在底层技术端发力,加快形成中国自主可控的标准化汽车技术系统和架构体系,解决芯片、软硬件和系统零部件等各类卡脖子和瓶颈问题。

趋势观察

2021年车市机遇在哪里?

2020年初,没有人能想到会如此开局,也没有人会想到能如此收尾。

纵观全年,汽车行业跌宕起伏。从年初复工复产后,面临“产不出来”的问题,到政策持续刺激,逐步破解“卖不出去”问题。随着宏观经济的企稳回暖,在政策推动下,通过产销多方努力,汽车产业逐步走出了困境。

中汽协数据显示,11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4.7万辆和277.0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1.5%和7.6%,同比分别增长9.6%和12.6%。我国汽车产销连续8个月呈现增长,其中销量已连续7个月增速保持在10%以上。按照市场走势,全年预计汽车销量将超过2500万辆,降幅进一步缩小在2%左右,大大好于预期。

那么,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作为国民经济主要支柱产业,汽车产业发展将有哪些新形势?又有哪些新特点?市场机遇又将在哪里?

今年12月,我国明确提出“注重需求侧改革,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提出“需求侧管理”是扩大内需战略的进一步升级,这将有利于实现汽车“消费端”带动“供给端”高质量发展,实现整个产业链的转型升级。

这意味着,在需求侧改革以及消费升级的主线下,市场将会继续在两头发力。一方面,高端车型市场将得到进一步释放,从今年市场发展趋势来看,豪华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豪华品牌每个月市场销量的增速远超于非豪华品牌。这也给车企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有效助力品牌高端化?如何将产品升级与消费者需求相结合?

另一方面,在政策推动下,汽车消费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汽车消费下沉步伐将进一步提速。不久前,商务部再度明确提出,未来将着力推动扩大重点商品的消费,要鼓励相关地区优化汽车限购措施,开展新一轮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

而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明年电动化、智能化将进入一个全新发展阶段。数据显示,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9.8万辆和2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5.1%和104.9%,其单月产销第5次刷新了当月历史纪录。而前11月,新能源汽车销售完成110.9万辆,同比增长3.9%,增速较1-10月已实现由负转正。

这组数据与往常不一样,最大特点便是新能源汽车私人消费群体在不断壮大,这意味着市场开始从2B转入了2C,开始真正被市场所接受。譬如,特斯拉model终端零售已经突破2万辆,宏光MINI月销也超过了3万辆。

随着技术升级,5G、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日新月异,汽车产品供给端也在不断优化,加上政策的护航,可以预见的是,新能源汽车私人消费市场将迎来更迅猛的发展机遇。

数读

●11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208.1万辆,同比去年11月增长8.0%,实现连续5个月8%左右的近两年最高增速。今年1-11月,全国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1700.2万辆,零售同比累计下降8.3%,较1-10月累计增速-10.2%提升2个百分点,稳步回暖,“V”形增长态势更加明显。

●1-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48.6万辆,同比下降32.8%,而这一数据在1-11月达到180.7万辆,同比增长2.6%,实现逆势增长。

●豪华车强势回归,11月豪华车零售同比增长27.0%,环比10月增长5.0%,保持强劲增长特征。

●11月广东省汽车上险量达24.7万辆,同比增长8.28%,1-11月广东省汽车上险量达188.1万辆,同比下降13.45%,广东省上险量依旧呈“V”形趋势。其中,东风日产11月上险量达21807台,占比达8.81%,广汽本田以21135台上险量成为11月亚军,占比达8.54%,广汽丰田、一汽丰田、东风本田分别位列第三、四、五名。

《南方日报》报纸版面报道

《南方日报》报纸版面报道

【策划】陈韩晖 程鹏

【主笔】拱千舒 魏泓泉 郭小戈

【统筹】程鹏 欧旭江 

【新媒体统筹】马华 欧旭江 邵玉梅 刘静

【报纸版式统筹】张芬

编辑 邵玉梅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