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外砂华侨中学打造“五大课堂”,让思政课滋养青少年“拔节孕穗期”

汕头观察

1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一线医务人员任劳任怨,解放军医疗队、公立医院的白衣战士成为抗疫主力军,如果没有他们,后果难以想象!”……

在汕头市龙湖区外砂华侨中学黄晓峰老师讲授的思政课《公有制经济在“抗疫”中的力量和担当》上,学生们争先发言,讨论热烈,掌声多次在课堂上响起。该课堂还来到龙湖区下蓬中学进行授课,与高一级的思政老师同上一节课,进行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探索并同步网络直播,全国各学校有近8000位老师在线观看了课堂直播。

这是龙湖区外砂华侨中学思政课教育的创新实践。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出发,该校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精心打造“五大课堂”,努力让思政课出彩出新,成为青少年人生“拔节孕穗期”的美好滋养,在他们的心灵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思政课堂不仅要传播知识,还要传播真理。外砂华侨中学以教材知识体系为基础,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实践成果,融入思政课教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价值引领,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课程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打造“真理课堂”。

根据教材的内容,学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不同年级的教学中,如七年级主要涉及心理、道德教育和人际交往,着重渗透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而八年级主要涉及道德与法治教育,着重渗透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学校还通过开展思维导图创作比赛等方式,让学生学以致用,把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与此同时,学校探索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教育”,把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和课后育人中,注重学生品性、品行、品德教育,树立起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行动中。在这方面,“抗疫”英雄模范、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全国道德模范、改革开放40周年风云人物、广东好人、身边的榜样等成为学校常用、活用的教学素材。

让学生了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最新国内外形势、重点热点新闻等,也是思政课的重要任务。对此,学校通过校长开学第一课上思政课、团校授课、邀请区思政辅导员、法治副校长、人大代表、律师到校讲课和指导等方式,多途径多方位地开展思想政治课建设,把思政课打造成“有效课堂”。

与此同时,学校借助学校“广东省初中美术陈木斌名师工作室”和“汕头市初中音乐张月湾教师工作室”的平台,把潮汕民间传统文化如剪纸、篆刻、潮乐和潮绣等引入课堂,打造“文化课堂”。2020年3月,学校报送的劳动教育成果《穿针引线妙手生花》作为汕头市唯一入选广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优秀实物作品成果。

此外,学校还突破小课堂的范畴,打造“网络课堂”——指导学生上网访问全国各地的思想品德教育网站、图书馆、档案馆等,使思想政治课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局限于学校。而教师也会适时指导学生根据课程内容自制微视频等。

用心用情的耕耘,令外砂华侨中学的思政教育取得质的飞跃,黄晓峰老师参与研究的项目《合作办学视角下思想品德叙事教学法研究》就荣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类一等奖。2020年教师节,学校被汕头市教育局授予“汕头市教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记者】 杨可

【通讯员】 蔡冬宏

编辑 肖俏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