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闹市的街头,韶关曲江罗坑街两排金灿灿的番薯干,浓郁香甜的番薯味,刺激着你的味蕾,吸引着你的眼球,即便不买,也能使人望上两眼,或者嗅一下这熟悉的味道。每年的这个时节,就是罗坑番薯干打卡的时候,番薯干又叫地瓜干,是罗坑镇传统土特产。该镇几乎家家户户都在这个时候制作番薯干。
近5年来,该镇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坚持扶贫扶志,建立健全产业扶贫长效机制,积极发展壮大当地特色农土产业,通过产业扶持到户、产业以奖代补、金融扶贫、“公司+农户+基地”产供销模式、领头雁行动等扶贫措施,发展壮大了本地带贫龙头企业6家,培育了一批产业“致富带头人”,带动了以番薯干、茶叶加工制作为主的全镇农土特产发展,并形成了稳定的供销产业链,有效带动了贫困户增收脱贫。
罗坑镇扩大番薯种植面积,通过举办番薯种植、薯干制作培训班,改进加工制作工艺,提高番薯及番薯干产量;同时培养企业和农户品牌意识,加强产品质量控制,逐渐规范和统一薯干包装设计,提升品牌溢价;利用微信朋友圈、网店、扶贫商城、罗坑茶文化节、珠三角农特产品展销会等各种展销平台,并结合莞韶结对帮扶机制,深入开展罗坑特色番薯干营销推广,极大拓宽了番薯干销售市场,有效提高了罗坑番薯干的知名度和关注度,销售利润也翻了几翻,收货获了良好的市场口牌。
罗坑镇大力发展番薯干产业,带动贫困户扩种番薯面积约150余亩,贫困户发展番薯干产业实现人均年收入3500元左右,提高了贫困户脱贫成效底色。据不完全统计,如今罗坑镇番薯干年销售量可到70至80万斤,总销售额约800万左右,从事番薯干产业农户每户年增收可达2.5万元以上。“今年带领贫困户种红薯喜获大丰收,而且品相和质量都很好,番薯干产量会更高,收益也将更高,这对我们和贫困户无疑都是很大利好啊。”新洞村委村民钟桂持说,在制作上始终坚持传统风干法,以保证口感和营养价值,并在最适合的时间,以最好的工艺,通过三蒸三晒,将番薯里的淀粉转变为糖的成份,使番薯干保留‘色、香、味’俱全的原貌,呈现给每一位消费者。
广州的潘先生一直是罗坑番薯干的忠实粉丝,他说:“罗坑番薯干在制作的过程中,不添加任何物质,是当之无愧的‘纯天然,无添加’绿色生态产品。番薯干保留着自然的色泽和品质,颜色黄中透红,味道清香甜美,质地松软耐嚼。咬上一口宛如温玉,嚼着那软嫩甘甜的番薯干一股香甜溢满口腔,甜而不腻软韧适中的美味口感和独特风味,幸福感随即在心中升腾,回忆也随之袭来……”当笔者问其怎么这么肯定地说是纯天然,无添加呢?潘先生拍着胸脯说:“这是我全程跟着农户一起制作过的,我非常了解这过程,让我时常想起小时候妈妈的味道。”
据了解,罗坑镇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头戏,依托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产业,深度开发番薯干、红花莲藕等农土特产产业潜力,实现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在番薯干产业的支撑下,全镇贫困户2020年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084.3元,比2016年增长158.1%。
【全媒体记者】潘俊宇
【通讯员】唐忠祥 欧文艳 李育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